先秦各诸侯国古玺简述之齐国

齐国官玺通常成方形,一般的印面长度在23mm~25mm,坛纽、白文为主。个别的印面形制较为特殊,于印面上方中间向上凸出一块,或与印面上下方均向外凸出,这种样式在其余诸国的玺印中是没有的。另外,一些陶质玺的印面都很大,成长方形,文字也很多,与其用途有关。

齐国早在西周就已经出现,当时周武王为了酬谢周朝的功臣和宗室,大行分封制度,首封身为师父的功臣吕尚于营丘(后改称临淄),国名为齐。吕尚就是大家熟悉的姜尚、姜太公、姜子牙,都是一个人。姓姜,吕氏,名尚,字子牙,别号飞熊。齐国又称姜齐或者吕齐。齐康公二十六年,田和篡齐,所以齐国经历了姜齐和田齐两个阶段。

一、昜都易聚徒昷之鉨


齐国的古玺文字地域特点比较明显,字形笔画匀称,但又不如三晋古玺整饬,且布局随意性较大,较粗犷。

昜都,即阳都,齐国地名。春秋时为阳国,后齐人逼迫阳国百姓迁徙,而取其地并入齐国版图。

邑聚是当时较小的地域组织结构。以三十家为一邑,邑有司;大约150里为一聚。《管子》:“方六里命之曰暴,五暴命之曰部,五部命之曰聚,聚者有市,无市则民乏,五聚命之曰某乡,四乡命之曰方。”解释一下就是,方圆六里大小为一暴,五个暴可以组成一部,五个部组成一聚,到了聚这个级别,应该有交易的市集,没有的话则说明人口比较贫瘠,五个聚可以组成乡,四个乡便可成一方。这种地域组织结构,一般称为国、野制度或乡、遂制度。

徒昷(此字上部应为目),其意不详,但是是齐国特有的词汇,其余诸国未见。

二、左中库司马


司马,官职名。《周礼夏官司马叙官》:“乃立夏官司马,使其帅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西周的时候开始设置,春秋战国时期沿用设置,主要掌管军政与军赋。

库,府库。战国之时,库不仅仅是仓库之意,更多的是制器之所,犹以指制造兵器为主,库有完整的一套工技人员及其相应的冶铸设备,还有相应的监管制度。

玺文“左中库司马”,我们知道司马分左右司马、大司马等,此处应是中库的左司马之意。当然也有解释为左库和中库的司马的。兵器制造属于军政,所以用司马这一官名。

三、闻司马鉨


将“门”写作“闻”,是当时齐玺的文字特点之一,“门司马”也是官职名,大家注意下这里“马”字的写法,是齐国与其余诸国不同之处。传世的玺印另有“右门司马玺”。《战国策齐策》:“齐王建入朝于秦,雍门司马前曰。”之言,可证齐国却有门司马这一官职。

四、左司徒


左司徒,官职名。《周礼地官叙官》:“乃立地官司徒,使帅其属而掌邦教。”可以知道,司徒是主管教化的文官。司徒与司马类似,也有左右司徒之分。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中设美人计,杀董卓的王允便是司徒,所以又称司

五、左桁正木


桁,读音为“横”,通衡。衡为官职名。《汉书•百官公卿表》有水衡都尉,注释管理山林之官为衡。大抵是管理山林及树木采伐的官职。

此玺1964年出土于山东五莲县盘古城边,共出土十三方,形制印文皆相同。据介绍,玺体下近方形,稍上即变为圆筒状,筒之上端外周铸一凸箍,筒内壁尚存有朽木灰。可见此玺是专门用来烙印木材的。

六、高陵车


高陵,齐国地名。车,指车辆,此处应是管理或制造车辆的机构。传世的还有“大车之鉨”。

七、左田将骑


左田,读为“佐田”,官职名,即田官之副佐。

将骑,官职名,相当于秦印中的“将马”

,其职掌饲养、放牧马匹的事务。

将字的写法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种。

八、武关□


武,关隘的名字。齐国境内有武山,在今山东平度县,应与之相关。

□疑似读为“阻”,即险阻之意。很多古玺文字都没有确切的解释,有诸多争议,笔者一般提到,都是以比较广泛的说法,如果争议较大的,或者其解释无法令笔者信服,则会注疑似。

九、奠昜陈得三


奠昜,应为“郑阳”,地名,汉代山东境内曾设有郑县。

陈得,人名,也见于齐国铜器“陈璋壶”。陈得三,即陈得三立事遂的省略。一般齐国陶量器之上,都会标明制造的时间与产地。

此玺是用来戳打在陶器之上的。类似的还有“陈□三立事岁右禀斧”玺。


小结:

齐国古玺比之楚国古玺,字形更加匀落。但布局的随意性仍很大,在我们最后看到的陶玺上,更是显露了粗犷的作风。当然也与职位的高低有些关系。

齐国古玺与楚国类似,也有很多属于地域性的官名,或者文字。

我们还可以在“武关□”玺上看到古玺中文字笔画的省略方式。可以体会到笔画省略的重点,即不要影响辩识文字,又要有独特的美感。这是我们借鉴古玺该注意的。

古玺的另一大特点是在虚的处理。我们看了很多楚国、齐国的古玺,其中的白文印与我们如今的篆刻最大的不同在留红很多。文字的实与留空的虚,这种虚实的处理,在章法上也是很有将就的。明清以来的文人篆刻,取法的是秦汉,在留空的处理就没有古玺如此的随意,也很少见到如古玺这般的具有空灵感的印章。古玺中一些对角线的呼应留空,包括整体印面的大量留空所造成的空灵之感,更加强烈的虚实对比,都是如今我们可以仔细研究探讨。清代末期很多的篆刻家都在古玺中,或者石鼓文,甲骨文中寻到了自己的大师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秦各诸侯国古玺简述之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