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义释死囚的故事还能重现吗?

如果可以,那就是一带一路最大的成功。被绑票的人质和死囚首领们都能活下来,才能避免波及更多的无辜百姓。唐太宗心胸宽广,当年他应该是以天地间一位死囚的身份,去和一群死囚们对话交流的,无数人折服于他与生俱来,对异族一视同仁的恢弘大气,而不是才华那些枝叶。

中国善战者子孙后代,天下有事则起,无法坐视烽火连天,蔓延危及边境。天下无事则退,退而服上刑:读书种地。华夏文明的耕读传统一直有人在坚持,仁义道德要来自几代人对文明的积累和深耕,不至于浅薄到风一吹就倒下。当个大官,发点大财就得意忘形,纷纷自毁前程。互相长久一点,不是更好吗?叮当响的范文正公从喝稀粥,学颜回开始,其人其道,也运行了八百年。

战争,是最沉重痛苦的话题,志道之士没有兴趣,过多去讨论谁对谁错。但前人用心良苦,留下这一条义释死囚的心路,是确保最多人质平安归来的唯一办法。

请双方认真考虑一下,兵不血刃,并非没有现实可行性。

战争双方打红了眼睛,谁也不会轻易相信谁。一旦释放了所有人质,死囚们自己就成了待宰羔羊。谁能打消他们的顾虑,可以得到一个拿破仑的待遇呢?盗贼本王臣,但求养家糊口的小人百姓,不是被逼到走投无路,谁又愿意走到今天这一步险棋、死棋呢?仅靠几根钢管,是没有办法组建正常国家的。多读点书,服这个脑壳痛的上刑,有好处。书虽然不是唯一的绝对真理,但人类智慧经验多汇聚于此。

西方人为什么有一个习惯动作?喜欢竖起一根手指在嘴边:嘘!本志大义也怪中国没有解释清楚。

重瞳中国人一看这个汉字,马上就应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终于想起,这恐怕是自己祖宗发明并且传播的:恕。宽恕为百德之基。

圣贤子孙后代唯一的毛病就是太聪明了,守不住的,都让给别人。迷信“一个也不肯宽恕”,能和外人去正常交流合作吗?

惟大唐中国,有过义释死囚的天诚地信。尽管谁也难逃一劫,人生自古谁无死,但能够问心无愧,坦坦荡荡死在天可汗大仁大义的怀抱。得正而死,永远是圣斗士们至高无上的荣耀。

这并不是鼓励犯罪,而是没有必要把生命浪费在互相寻死觅活。唐太宗的大智慧在于,他一眼就找到了,唯一能宽恕自己死罪的圣人:复圣颜回。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太宗义释死囚的故事还能重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