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不会写?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如此议论满篇也能卓尔不群

总是有同学问道该如何写游记,问及不会写游记的原因,不外乎不会生动记事;不会精彩绘景;不会沉浸式抒情,唯独没有人提到不会深刻议论。后来我终于明白原因所在,孩子们压根就不知道游记可以让议论来唱主角。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游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

鉴于我们上课已解决了基本内容,篇幅原因,在这里,我们就解决一个重点内容,文本是如何将议论精彩入文的。

文章刚一开头实际就已经植入议论元素。这一段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不仅说明了游览行踪,而且作者也通过考证石碑字迹“花山”,得出结论,现在把褒禅山称为华山,是把声音读错了。如此另类的开头,不仅打破了写游记的一般套路,而且成功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想看看文中的这个褒禅山到底是个什么样子,它凭什么让身为政治家、文学家的王安石对其如此上心。

第三段在第二段简要记述游洞的过程及后悔心情的基础之上自然而然地开始了议论。作者先是借托古人说他们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那是因为他们能够坚持不懈地对事物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提及这次游褒禅山的经历,作者先是慨叹,这世上奇异雄伟、珍贵奇特、不平凡的景象往往在艰险而遥远的地方,很少有人能到达。而后作者结合游玩经历说,如若光有志向,没有体力的支撑,是到不了奇异之地的;如若有志向,也有体力,但没有向导的帮助也很难到达目的地。由此作者表明,要想做成一件事非得有志向、有体力、有外力帮助不可。这实际上是在说,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道理,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最后作者说,这次游褒禅山后悔的原因是,自己原本体力还可支撑,只是在当时有人提议返回,就跟随出来了。如果自己尽能力了,没有走到目的地也就算了,别人的耻笑放又怎会耿耿于怀呢?这是在说,做事情需竭尽全力,成事更好,不成事也就没有遗憾了。

在这一段中,作者以自身游褒禅山的经历为出发点,辩证地论述了“志”“力”“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深入浅出,极易让读者共情。到后面谈及自己因为没有竭尽全力而有所遗憾时,文章所引起的思考早已跳出作者游玩的经历,促使读者深思自己所做所为。由此作者把文章的情感氛围拉至满圆,更把文章的思考范围无限扩展和延伸。如此,作者把自己游褒禅山的心得体会写得丰富、深刻,极具思想内涵和醒人警世的巨大作用。

第四段,作者结合以上议论,总结发言:治学之人不可不严谨、求实、深入。

至此文章主体内容全部结束,后面所附随行人员名单暂忽略不计。可以看出整篇文章以议论始,以议论终,但始终以游褒禅山为基础展开,记叙、和议论抒情配合得当。所以写游记,不一定只是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完全可以成为主要的表达方式。通过游记来说明道理,就是“说理型游记”。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接着梳理下一课。最后,欢迎大家留言、评论、转发、收藏!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记不会写?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如此议论满篇也能卓尔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