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山顶洞人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解析:
“道”难懂,“德”也难懂。因为“德”最容易受儒家“品德”的误导。实际上,老子所说的“德”跟儒家的“品德”是有天壤之别的!从相上说,“道”就是“空”,“德”就是“色”。《心经》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以,“道”“德”是一元,“道”是体,“德”是用。从性上说,“道”就是佛,“德”就是心,“即心即佛”。所以,“德”就是“道”。
现在有了这个明晰的定位,对这一章就不难解释了。这一章显然是说心性的。很多人把“上德”说成是上等的德;把“下德”说成是下等的德。那什么是上等的德?什么是下等的德?估计他自己都模糊。其实,在“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中,“上德”就是真心;“不德”就是无住、就是不着相;“有德”就是“道”,就是佛。连起来解释是:真心不着相就是佛。“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其中的“下德”就是妄心,“不失德”就是着相,“无德”就是众生。连起来解释是:妄心着相就是众生。综合起来,众生离相就是佛,着相就是凡夫!
上面的解释是站在“道”的层面说的,下面回到世俗人的层次来解释。“不德”不是缺德、没有道德,是他做了却让大家看不出来,也就是积了“阴德”。当他在做的时候,也没有“我”在做的感觉,没有自我标榜“我在行善、我在布施”等等。像这种人反而“是以有德”,是真正的有品德,真正的有道德。
而“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呢?当我们做了善事之后,就赶快要拍照留念,还要接受表彰和奖励,这是下等质量的行善、布施。它是有条件、有所求的,叫做“下德”。“不失德”是因为他总要展现“阳德”,这样反而“无德”。“有心为善不为德”就是这个意思。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就是真心,就是道,就是佛,当然是无为的。“无以为”呢?不是不作为,而是做了等于没做一样,因为他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都离了,哪里还会有“为”的想法、“为”的感受呢。就像大自然的阳光雨露、风火雷电、四时更替等等,所展现出来的都是“无为而无以为”。
“下德”呢?则是妄心,是在小我的支配下的。“无为”是口说“无为”,嘴上讲无我、无私,内心却是有所求的。因为时时有个“我”在,所以是“有以为”。关于这一点,大家只要深入去观察,不管一个人表现得多谦卑、多礼貌、多有学问、多大贡献,只要揭开他表面的面纱,就会发现里面全是私货,甚至是外表越“公”的人,里面的东西反而越“私”。没办法,因为他们都属于“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一类。
“上仁”呢?这样的人虽然没有得道,还是凭妄心做事,但已经是超人格层面的人了,就像德蕾沙修女那样。他们的“为之”,却是用超越国家、超越种族、超越宗派的心态,以无我、无私的精神很认真、很积极地做,做了还觉得没做,就叫“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呢?这样的人是很讲义气的,比如张飞、关羽这一类。“为之而有以为”,他们会积极去做,但是分别心特别重,为朋友两肋插刀,爱恨都非常分明,而且背后也是有条件、有所求的。事实上,现实社会“上义”的人都已经很少了,往往只能到文艺作品中去寻找。人们为了个人的现实利益,都“上礼”去了。
“上礼”的人就是交际、应酬的能人,他们处事非常得体,但如果没有符合他背后的要求,就马上跟你翻脸,所以他对你好、对你有礼貌、对你服务特别周到,背后都是有目的。这就是“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现在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小到人与人之间的人情来往,都非常“上礼”,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文明呢,还是一种悲哀?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社会一旦离道以后,将不可避免的逐层堕落。从表面上看,地球人类是向前发展的,科技的进步,物质的繁荣,文化的兴盛,无一不证明这一点。然而,这种表象的发展背后,却是实实在在的堕落。古往今来,孔子强调仁,孟子强调义,后来还有礼学,结果怎么样呢?谁都知道,只是梦想而已。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堕落”这个概念。不要以为老子看到未来社会将逐级堕落下去,就会灰心丧气,就会捶胸顿足。他只是客观的说出了社会的运行规律而已。难道堕落不是在“道”的作用下产生的吗?所以,堕落也是发展,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嘛。当我们站在道的层面去看的时候,哪里有什么好坏对错,一切都只是周而复始的轮回转圈而已。也正因为如此,老子才没有想着怎么样来拯救这个社会,而是骑着青牛走了,走得那么洒脱。
还有一个问题,既然说“德”也是“道”,那为什么从“道”到“德”也算堕落呢?因为“道”是空,是如如不动,而“德”则是在这“空”里“动”了一下。这一“动”似乎也无关紧要,所以它还是属于“道”的范畴。然而,就这一“动”,就连动起来了,于是生出天、生出地、生出佛、生出众生、生出宇宙万物。所以,由“道”到“德”是实实在在的堕落!
当我们最后来强调“礼”的时候,忠信的品德都几乎已经丧失殆尽,只剩下礼仪这种虚假的表面功夫,而且这个“礼”也终究维持不下去。我们号称礼仪之邦,现在“礼”不是都快丢尽了吗!所以说,“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再看“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什么叫做“前识者”?当一般人还看不到的时候,他就能够看到。就像社会上有神通、有预测能力的大师、大法王,后面就会跟着很多崇拜的信徒。但是,这只是“道之华”。“华”就是支流末节,对大道而言,这只是雕虫小技。我们着在这些神通上,不但不能悟道、证道,还往往会长养我慢、迷惑信徒、抓取名利,因此造下很多恶业。当我们修出了一点小功能,沾沾自喜,到处显耀的时候,老子却严峻的指出,这是愚笨、愚痴的开始。现在类似这种有点小神通的人多得去了,但结果都不妙。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大丈夫”就是解脱自在的大智慧者,他是“处其厚,不居其薄”的,何为“厚”?“上德”为“厚”,“无为”为“厚”。何为“薄”?“下德”为“薄”,“有为”为“薄”。“处其实,不居其华”。何为“实”?踏实修道、悟道为“实”,舍去诱惑,守住根本为“实”。何为“华”?卖弄神通为“华”,空口说道、传道为“华”。
若要真正做到“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那就只有像六祖说的“无二相,念真如”了。不管我们学佛还是修道,这六个字是重点的重点,核心的核心!作为修行人,一定要切记切记!如果是不修行的普通人,那根本就是“善”,只要能够坚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修行却赛过一般的修行人,切记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