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创造“拐角”,夺回人生掌控权。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

主动创造“拐角”,夺回人生掌控权。

“拐角”这个词,你们怎么理解?

曾经升学时,因为得到一位老师的鼓励,最后冲刺成功,建立了自信;曾经考大学时,因为发挥失常,一落千丈,最后进入了一所自己不满意的大学;曾经恋爱时,因为自己的坚持,得到了女神的垂青。

人生重大事件。

那么我想和大家分享的人生拐角到底是什么呢?

人生纵轴线

1994年之前,被喂养,1994年9月--2011年6月,求学,2011年9月—2018年9月,工作刚好满七年。

可能是现场的谁?对,是我。30岁。

划分方法,人生二分法。

2016年8月,之前,之后。

展示一下2016年8月之前

大学期间

浙江省优秀毕业生

北京奥运会浙江省100名志愿者之一

社会工作专业第一个考入211大学

青鸟义工协会的创始人,且在我担任会长期间,协会达到了发展的顶峰。

毕业散伙饭时老师和我们聊天说,

小碧是你们班上最优秀的学生。

工作后

2017被破格定为7级岗

而和我同年参加工作,已经坐了7年对桌的同事因为没有评上这个职级,导致每个月与我的工资要相差2000多,想象一下,这样的竞争关系,一场宫斗剧看起来马上就要上演了。

但是她仍然会在我的朋友圈下动情得留言说,我因为有你这样的朋友而感到骄傲,真诚和互相欣赏的。

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没问题。

我的这位好同事的学历背景是浙江大学本校保送的教育学硕士。

透过这个信息,我并非想说在我们的相互竞争中,我赢了,因为从她身上,我确实学习到了太多浙大人的优秀特质,

我想说明且一直深以为然的是:同学们,就算是和985、211大学的毕业生竞争,我们也不在怕的,我们身上也有他们不具备的品质。

结婚后

我的先生是一位在银行深耕6年,之后跳槽至证券做投资银行业务,再辞职自己做金融创业的男士,基本上每年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陪我出国旅行两次,总体来说还算优秀吧。

前几天呢,我就问他说:明年是我们就在一起10周年。

老婆,我们结婚这么多年了,感情会不会太好了?

补了一句让我甜到蛀牙。

求学、工作、婚姻、生活。

这样的人生看起来是不是没毛病吧?

今天袁老师为什么会让我来和大家做分享,肯定也是因为我是她最优秀的学生…之一嘛。

可是,可是,

2015年年底的时候,我突然感到了一种焦虑和困惑:为什么连续好几年年底做总结的时候我总是回忆不起来,这一年我到底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以至于2016年的上半年我一直在问自己:我到底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然后,我才逐步意识到:2016年8月之前,我在一部已经被写好了的人生剧本里,按照一个被安排好的角色演绎着学习,工作,结婚,社会大环境导致我们一直都在被动中成长,一点一点地丧失了主动思考的能力,或许没有任何一个人想控制我们,但我们又不受自己控制地活着,“大公无私”地忽略了自己。

从那以后,我慢慢地,主动地创造了我的人生“拐角”,

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主动意识。

OK,好!到这里,我们按一个暂停键。

请大家拿出手机,打开你的备忘录,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

第一个,也是汪峰老师经常问的:你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

不讨论,只向内求,尽可能真诚,不会让大家起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只有你自己知道。

第二个,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三个,如果以上两个问题没有明确答案的话,那么你为以上两个问题至少做过什么探索吗?

对于前面的这几个问题,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人生是不是围绕前面的两个问题展开的?假如满分是10分,0分是完全没有围绕,你给自己打多少分?现在,默默地在心理给自己打个分,10分的同学请举手?8分以上的请举手。及格分6分以上的?

人生掌控权的主动性测试。

我猜想,肯定会有同学想都没想过这两个问题,我要和你握个手,我在你这个年纪的时候,也根本没想过嘛。

甚至这个世界上还会有一部分人要嘲笑思考这些问题的人,你以为你是哲学家啊?

假如你是嘲笑别人的那个人,请马上刹车。

假如你是被嘲笑的,恭喜你,我想告诉你:我们每个人都是哲学家,无时无刻不在思考着人生的终极问题,我们不一定会改变世界,但一定会在一次次主动创造的成长中改变自己。

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说得人生“拐角”。

介绍自己,其他所有title,都是16年8月之后,近两年里发生的,主动意识之后的成长在我看来超过了过去10年成长的总和。

人生最难的就是“主动”这两个字,男女朋友吵架了,有一方总是主动先认错的,请一定要珍惜。因为我们是从被动中成长起来的,主动需要有意识习得,有意识改变,如果没有人告诉你怎么做,这就真的太难了,我就是那个没有人告诉我该怎么做,自己慢慢悟出来的,那一年,我28岁。

而,现在,你们中的大多数还不到18岁。

回忆一下刚才我问的那前两个问题,如果今天之后,你们开始主动思考这两个问题,主动让自己的人生围绕这两个问题的探索与实现而展开,

那对我来说,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前浪死在沙滩上焦虑。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愚蠢的事,就是试图和年轻人讲道理,但我总在遗憾自己悟出这个道理耗时太久,才不厌其烦地和我的学生们,和今天的你们分享这个人生最重要的作弊利器,没有之一。

这两个问题,你们每天晚上睡觉前,问问自己,今天有没有围绕这两个问题在一点点“厚积”呢?厚积薄发的那个厚积,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想真正的改变只是时间问题。

所以,主动创造真正的改变,才是人生的拐角。

那么,要如何主动创造真正的改变,夺回人生掌控权呢?

这还要从你们说起。

9月初的时候,我在和有着浙江大学第二男神美誉的邬小撑教授交流时,他提出一个概念,叫“后高中时代”,对于大部分一年级的同学们来说,我觉得这个概念简直妙极了,后高中时代是高中向大学的过渡和适应阶段。

我想做一个小调查:你感到迷茫吗?

场景具体化,入学以来,是否有那么些个难以入眠的夜里,内心感到无助或不知道路在何方呢?

别担心,你并不孤独

后高中时代迷茫是一种普遍(23.1%)

一项针对985以及211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调查显示,23.1%的对人生感到迷茫。

上周三,在我们师大本部,参加了浙江省高校2018年国家奖学金特别奖评选活动,16名来自各高校天子骄子参与了答辩评选,听完之后,我最大的感受,他们在自我展现时无一例外地表现出了两个特质:第一、在所学专业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学霸”,平均学分绩点就没有4.5以下的,甚至一位来自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男生,达到了5.0满绩的学分,一位候选人对现场观众这样说道:我的老师在一年级时曾告诉我:作为学生,你们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之余,再去做别的你感兴趣的事;他们的第二个共同特质是:都在学习之余,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让自己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星,他们中有科研达人、创业达人、竞赛大人、公益达人、主持达人等等。

这是两个很有代表性的现象。所以在如何夺回人生掌控权这个问题上,我有3点思考。

不会选择的时候,是不是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迷茫找不到方向?

为什么我们不会选择?

因为缺资源嘛,这个资源包括说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以及不知道自我到底是怎么样的?

每年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就会接到很多亲戚朋友的电话,希望我能给他们的小朋友填志愿提供一点建议,我一般第一反应就是,不然请小孩自己给我打电话吧?

然后我就会问几个问题:你对什么感兴趣?你将来想做什么?你可能想选择的备选专业将来毕业之后可能能从事哪些领域。大多数情况下,一问三不知,这就很难做决定了嘛。

当下即是最好的道场,先行动,做着做着,资源自然就出现了。

这两年有一句话挺流行的话,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当你想做成一件事的时候,全世界都会来帮你,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任务,这个阶段没有完成的事,下一个阶段来完成,成本就会大大增加。比如我自己,我在该求学时求学,该结婚时结婚,却没有在该生小孩时生小孩,把自己变成了一个高龄产妇,对我来说生baby的成本在这个阶段就增加了。

你们呢,如果现在还无法做出选择,那就做好一个学生的本分,学生的本分是什么呀?也不至于太拖人生后腿。

如果你方向比较明确,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就拼命往那个方向去发展。

我有一位学生,毕业那年进入网易,前几年我的学生们大多是进入中小学做音乐老师,进入互联网,比较不错的就业。艺术教育专业,主项是长笛,一进入大学之后就开始梳理,自己的大学要怎么过,切入点是毕业后可能的几种目标:考研升学、出国升学、进学校做老师、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进企业等等。了解之后,进企业的可能比较适合她。大二那年呢,我们邀请了华润集团的一位高管来学校做讲座,讲座结束后,学生就加了对方的微信,而且第二天就找到了这位高管希望有机会去华润实习。华润pr岗位实习了一年半。毕业后顺理成章进入了网易pr岗位。两年内跳到阿里。

永远都选择比较难的那条路,如果你想成功的话。《少有人走得路》,选择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上,竞争的人比较少。

有没有同学用一个keep的app,没时间去健身房我就在家用这个软件做瑜伽,觉得非常好用。有一天我做完瑜伽没事就发现这个软件它是会升级的,从1级到20级,然后我就一级一级的看,有这个软件的同学,也可以打开看看,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级有三千多万人,从一级升到三级,就剩一千多万了,直接被筛选掉了2000多万人,其实一级到三级非常简单的,20级,3000多万人活到最后的有几个?9个

《马太福音》中有一句话,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领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

高手总是选择窄门。

今天给我们社会工作专业我的同门师弟师妹,当然要讲点和专业有关的问题。

袁老师说感到大家对专业有点信心不足,让我给大家打打气。

但大家放心,我不是拖哈,不会跟大家说,学社工好啊,做社工好啊,因为第一我自己都没在做社工嘛,第二,因为我始终相信,这个世界是我们的,更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每个人自己的。别指望谁能说服谁,能影响和启发到其他人就很不错了。

所以,我简单和大家聊聊这些年我所了解到的专业与职业的关系?

大学生毕业找工作,经常在“专业对口的烂工作”还是“专业不对口有前途的工作”间纠结。你们将来可能也会遇到,其实过来人都有过体验,工作两年,你发现自己曾经最看中的学科优势,根本不是什么优势,反而在学校养成的一些思考方式,为人处事的方法等综合素质,才是真正的优势。

专业只是基础,随着知识的快速迭代,那些会对你产生深远而有力影响的,是你的专业逻辑、专业素养、专业理念、专业思维等等,而非具体的某一项知识,这些也是社会工作专业至今对我最为重要的塑造。

除了那种专业技术要求特别高的领域,比如说医生、科研类岗位,大多数文科、商科的人,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和他的专业相关度并不高。

比如我们的马学长,学英语,创的是电子商务的业。

音乐学院,享誉中外的八秒合唱团,指挥闫宝林教授,学化学。

生涯咨询领域大咖古典

土木工程 大学毕业5周年的聚会上,同学们就问他在做什么?他说在做英语老师,他们都拍着桌子笑岔了气,后来他出了本生涯方面的书,同学们纷纷发来贺电说:我昨天看到有本书作者名字和你一样。

为什么同学们是这样的反应?教英语和做生涯咨询必须要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嘛,你一个学土木工程的。。。认知限制了想象力。

美国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盖洛普,他们对于人的能力的分类深得人心。他们把能力分为知识、技能、才干,所谓知识是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而技能必须不断实践、刻意练习,才干则是类似品质的优势,需要在日常的表现中挖掘和提取的。

并且,与信息匮乏的30年前相比,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知识的重要性理解似乎被高估了,这个时代,知道知识在哪儿,比知道知识是什么更重要。从这个角度看过去,古典老师是一个被土木工程耽搁了的会教英文的生涯规划师,当然这些知识一定都是他主动学习所带来的变化嘛。

所以

当你觉得你的专业束缚了你,换专业能解决吗?

能?不能?

抱歉,给大家挖了个坑,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It’s depends

首先应该换的是你的认知,而不是你的专业。

这个世界上只有错误的认识,没有不好的专业。

最后呢,残忍地告诉大家一个扎心的事实,多数人的人生是没有拐角的。

此刻,你可以把我前面讲得全部忘得一干二净,但是别忘了我让你写在备忘录上的那两个问题。

人生的拐角可能每天都在发生,而现在就是最好时刻,希望我的学弟学妹们,都能累积一个一个小拐角,比我更早地进入人生的大转弯。

谢谢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主动创造“拐角”,夺回人生掌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