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外国教育思想通史-18世纪的教育思想

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建立的民族国家使世俗主义,无论是自然神教主义,还是无神论主义,都得到彰显。教育思想也从此改变了方向,它从宗教学校变得世俗化,而且愈益依赖民族主义,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的社会思潮。

18世纪教育思想的起点在于法国的启蒙教育思想。伏尔泰提出健全理性的自由人的教育思想,高举反宗教和自由平等的伟大旗帜,以知识学习和唯物主义感觉论为基础,强调科学知识对于培养健全理性自由人的重要性。

爱尔维修指出人是教育的产物,教育即生活之和。

卢梭提出儿童自然发展的内在自然规定和外在规定,即儿童发展的自然法则和自然权利,儿童的教育自然化。

从整体上说,18世纪英国的教育思想没有17世纪那样辉煌。

美国建国早期,反对美国青年的欧洲教育;杰斐逊也反对美国青年在国外学习;华盛顿提出通过教育培养美国人的民族主义意识。

18世纪精神和物质现代性表现共生的时代。尤其是精神现代性达到了奠定现代化社会最核心,最基本观念的境界。

1755年,康德的自然通史和天体论,突破了自然界是上帝安排的目的论,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表现为某种在时间的进程中逐渐生成的东西。

教育的目的,帮助认识世界,实现自己人生。

启蒙运动时代,就是人们运用自己的理智去摆脱思想的枷锁。

浪漫主义作为一种思潮虽由卢梭所开创,它与理性主义强调人的理性至少,经验主义倡导感觉为根本一样,强调的是人的激情和意志,反抗外在世界施加在人身上的束缚。

以国家理性的理念为基础的社会契约论。

神即自然。近代的宗教哲学所信仰的是理性化了的自然,而不是人格化的神。--宗教,也是精神文化消遣的一类。

以洛克为代表的唯物经验主义。以狄德罗为首的百科全书派唯物主义哲学。

感觉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感觉的基础是客观物质世界。

如果人民是自由的,那么这个国家便是共和国,如果人民被奴役,屈从于一个人的意志,那便是专制主义。民主共和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民主共和国的公民。

把从前公爵的臣民,封建农奴和城市市民改变成包括一切的民族。工业化主权集合出现民族说。

伏尔泰公开反对狭隘爱国主义的自私和种种有害倾向。应把所国家联邦成为一个伟大的博爱的祖国。包括康德,赫尔德,歌德在内的许多思想家都抱有这个理想。

在培养宗教感情向民族感情转型中,教育制度成为民主主义意识的主要培养制度。

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主要论点是发展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增长国民财富。斯密分别研究了分工,交换,市场和价格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资,利润和地租,资财的性质,积累和用途,同时对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进行了批评。

14世纪之后,西方社会日趋世俗化,人们越来越注意现世的生活,基督教提供的意义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逐渐出现了裂痕。

由于工业革命的动力来自生产技术的变革,教育无疑要满足科学技术的变革需要,于是培养适应这种需要的劳动力便是紧迫的任务;由于工业革命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发展,工业中心的迅速形成,客观上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诸如道德水平下降,犯罪增多,儿童无人照顾等,因此教育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手段。

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山鼻祖——康德首先把哲学的根本问题归结为人是什么,并试图以人为核心重建形而上学体系。他的后继者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都沿袭了这一主题,基于自我意识来描述人,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

18世纪教育思想是民族国家建立过程的产物。

提高识文断字能力成为发掘庶民的道德自主性的重要手段。

1770年,维也纳创办了第一所培养教师的正规学校。

教育本来是教会关注的对象,它愈来愈成为政府关注的对象了。政府之所以注重教育,首先是想要为它自身训练一些未来的雇员,并创造一种有利于使它的权力维持下去的精神气质。每个国家的政府都把教育体系当作维护自己权力的主要堡垒之一。

罗林--论学习

法国启蒙思想,即理性原则取代权威和传统原则的时代。所谓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分析,指的是把一切现象都归因于自然而不归因于奇迹的倾向。

自文艺复兴至法国启蒙运动,西方现代文明的历史就是人发现并实现自身价值的历史,是理性冲破信仰和权威的束缚并获得解放的历史。

伏尔泰的著作中,没有看到他在教育问题上的专门言论。伏尔泰一生与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进行斗争,以其毕生的精力宣传平等与自由。

由于社会分工和物质资源匮乏,实现经济上的平等是不可能的,只能要求在法律上人人享有平等的权利。

伏尔泰害怕人民革命,认为人民不需要教育。他的教育对象不包括被他称为贱民的贫民阶层,只应当干体力劳动。这也是伏尔泰高度称赞拉夏洛泰的论国民教育而无视卢梭的爱弥儿的思想逻辑所在。

孟德斯鸠重视教育的作用,一个社会是善是恶,取决于教育的力量。

舆论媒体宣传也是社会教育的一部分。

专制国家的教育就必须是奴隶性的教育,因为在那里推行的行为原则就是绝对服从。

变坏的绝不是新生的一代,只有在年长的人已经腐化之后,他们才会败坏下去。

孔狄亚克的学习教程旨在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思考。儿童降生时,头脑是一张白纸。

爱尔维修的教育万能论和智力平等说。人生而无知,并非生而愚蠢。人的愚蠢是由不良的环境和教育造成的。必须改变由教会控制学校教育的状况,应该由国家创办和管理学校。一个民族如果把它的公民教育委托于教皇,这是民族的灾害。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教育即生活之和。儿童的真正教师是他们周围的对象,他们的全部观念几乎都是从这些教导者得来的。

实际上,爱尔维修的教育观就是现代意义的生态教育观。看到了历史上许多民族的性格和智能是随着它们的整体改变而改变,也是随着法律的差异而不同的。同一个民族的性格时而高尚,时而低贱,时而坚定,时而怯懦,就是由于国家实行了各种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立法是社会环境中最具影响力的生态教育功能。所以,人们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政体,治国方针致使的。

教育,个人的一切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政府和立法。

爱尔维修断定一切明智的立法,应把个人的利益同社会利益连接起来,并且把美德建立在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利益上。

教育应该培养将个人和民族利益结合在一起的,有才能,有美德的爱国者。

爱尔维修过高估计了教育的作用,得出教育万能的片面性结论。

这个时代的广义教育,人的教化,不是中学大学这种纯学生教育。

曾经教会控制的教育制度。

发展教育思想,通过发展教育以促进国家,社会和人的发展。

通过道德教育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认识到美德是自己享受幸福的必要品质。

狄德罗,教育并不是形成人与人之间差异的唯一根源。人的天生素质对人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重视思维活动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寻求真理的法则和方法就是由感觉回到思考。

人是环境的产物和政府的教育作用。人由环境所培育而形成的社会存在物,他的行动为思想所支配,而思想无非主要是受到环境的影响而滋生于人类意识中的产物。

教育是政治活动家掌握的培养人民的情感和思想以发展人民的才智和品德的最可靠的手段。

孔多塞,国民教育旨在确保个人的职业技能获得最佳发展,以更好地实现他所生存的社会对自己提出的社会责任,最大限度地开发自然赋予自身的潜能;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全体国民的平等,并进而实现由法律规定的政治平等。国民教育还应该是一种大教育,而不是一种狭隘的教育。这种教育不应该在受教育者离开学校便告终结。

孔多塞认为,结构完整且功能健全的国民教育体系应包括五个逐渐递进的教育机构:初级小学,高级小学,中等学校,专门学校以及国立科学艺术研究院--即大学校。

中等学校的学习应为学生将来更好地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及接受高一级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中等学校还应承担起社会教育的义务。在教室中预留一定数量的位子,供非正式生前来旁听。

把教育制度从教会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拉夏洛泰正是从不同社会职业的职业品格着手为法国国民教育确立培养目标。国民教育必须服务于国家的发展。

有多重视教育完全取决于政府的教育目的。

杜尔阁,风俗,习惯这些本应该在青少年时期即向学生灌输以培养她们形成必要的社会责任感,并构成一个民族最强有力的精神维系的东西也日渐被人们所轻视。对合格国民的培养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些合格公民将来在未来的社会工作中时刻铭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信条,能够摆脱尘世杂务的束缚与限制,富有理性地思考,确定自己人生努力的方向。

人都有局限性,本不需要苛求圣人,完美人。

米拉博反对免费教育,也不主张推行义务的初等教育。

发展国民教育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目的在于促使公民认识自己所应该享有的各项权利,明确自己对国家与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能够促使个人获得完美高尚的发展。人人有权享受国民教育的恩泽的话,那么人人也就有责任向别人传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

学校教育所承担的两项最重要的任务是造就国民,培养孩子们具有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

你可能感兴趣的:(173、外国教育思想通史-18世纪的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