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论暴力
“垃圾话”本身是一种暴力,有一种“垃圾话”却号称“暴力中的暴力”。仔细观察生活我们会发现,并非所有的小人都经常谈论暴力,但凡是喜欢谈论暴力的人都是小人。
小人谈论暴力不是点评动作电影,也不是八卦功夫明星,而是不厌其烦地大讲他见过的暴力场面,尤其是发生在他家乡的暴力事件。比如他们那如何打架打死人了;他曾经就读的学校发生群殴;自己的亲戚打人进了警察局等等。如果他在网上发现一个自己家乡人的打架视频,是绝不会放过宣扬的机会。
当小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一定会找机会谈论这些,如果实在找不到此类话题,他们还会故意嘲笑当地人不敢使用暴力,暗地里还是在说自己多么的善斗。这种嘲讽百发百中,因为我们中国本身就没有尚武的氛围,中国人也不习惯什么事都用拳头解决问题。这本身也是小人得以滋生的最大条件。
每个人都有可能谈论到暴力,但是我们能观察到小人谈论暴力是一种病态渴望。有些严重低能的小人还会表现出异常的生理冲动。
有位小人给大家讲自己的家乡是发生过哪些械斗,讲得两眼溜圆口沫横飞。身边的人听到反胃,有人终于忍不住说:“你们那是野蛮未化的地方啊?”小人突然从沉醉中清醒,觉得人家说得对,吹嘘这些的确不太光荣。可是刚顿了一秒,又突然井喷似的讲开了。每个人都能看出他像是喝了酒一样。
当然并非每个小人都会这样,但的确小人都希望通过说这种“垃圾话”来获得快感。这必须建立在别人忍受这种暴力攻击的情况下。小人从不认为这是一种暴力,事实上听这种“垃圾话”的人也意识不到这是一种伤害,尽管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伤害。小人的话无形中把听者至于弱者的位置上,所以听者会感到厌恶,但他们并不知道“厌恶”就是伤害的表象。
有时候这种伤害显得微不足道,但累积起来再加上小人的语气就会让人不舒服。比如平常的比赛游戏,赢了对方也就是赢了,小人往往一定要说:“灭他了!”显然攻击性增强了。
小人喜欢谈论暴力是为了抵消他们内心的恐惧,俗称给自己“壮胆”。小人不是单纯的懦弱,同时也富有极强的攻击性,所谓“攻击是最好的防守”,对他们来说攻击性体现得越强越能获得安全感。当然这种安全感只是暂时的。
也是因为恐惧,小人极少讲自己有什么“光荣事迹”。一方面是因为小人不可能有,另一方面,就像我们描述小人心理时提到的,他们不愿把自己置于无可倚仗的地位。再者,如果小人整天说自己有多厉害,别人都怕得敬而远之,这也不是小人的初衷。所以宁愿说别人是怎么逞凶的,但这个人必须要能和自己扯上关系。其实少有人会因为小人说自己的同乡如何凶悍能打就怕了这个小人,说这种“垃圾话”除了白白惹人嫌之外基本上没有意义。不过对小人来说,别人的难受也就是他们的快乐。
语气语调
大多数的“垃圾话”都需要一些语气语调作为辅助,但是光凭语气语调照样能制造出一种特殊的“垃圾话”。不需要特定时机不需要理由,也不用管彼此是否熟识,只要说出来就能起效。小人很擅长运用他们的语气打击别人,这样能规避很多风险。我们把攻击性的语调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威吓型、挑衅型、嘲弄型、居高临下型。
威吓就是语气中表现出直白的攻击性,表现的是领地占有者对外来者的一种恐吓,有点类似我们说的“下马威”。频繁使用这种语气的小人是那种粗野、有一定地位或者是既得利益者。
某公司开会,老板给老员工们介绍新人,还特地赞赏了一个新人赵某,说他的能力很强,并把他的作品分发给大家看。其中一个资历深的经理显然是个权力人物,拿过赵某的作品看了看问道:“你是叫赵某吗?!”赵某吓了一跳,因为这话哪里是招呼,又厉又硬分明就是审犯人。赵某赶快含笑点头,顿时分清了彼此的地位高低。
向这样的“垃圾话”还有很多,比如一进门就有人喝道:“找谁!”你找人办什么事,也有人问:“干嘛!”像吃了炮药一样。都属于这类情况。
如果我们来到一个新环境,首先应该尊重资深者的地位,不要显现出欲望。在谨言慎行的情况下如果还吃到“下马威”,说明这个环境是没有秩序的。
挑衅型口吻正好相反,是新势力对地位拥有者的攻击。就像一只游荡的动物向领地主人露出獠牙,想看看能不能把对方赶下台去。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被挑衅者被视作是软弱的,小人才能有这么大的胆子。喜欢用这种垃圾话的小人往往是内心多欲又不知天高地厚的。
某小人新到公司,无才无德却想立刻得到重视,眼睛很快就盯上了一位老员工。公司规模较小,本没有什么管理者,这位老员工由于工作出色所以老板有什么事都要指派他做,实际上相当于办公室的领导。这个小人很快就本能地想要挑战这个权威。一天在餐厅他借着和老员工独处的机会,用挑衅的口吻问:“你吃了吗?”扬起脸还要抱起肩膀。老员工不知他为什么这样说,点头后离开。
盲目使用这种“垃圾话”的小人完全没有头脑。如果彼此熟识之后再耍出这种伎俩,这意味着小人已经开始动摇别人的位置。
嘲弄型语气运用范围很广,小人可以用作主动攻击,也能用作回击。主要作用就是羞辱激怒别人。能把这种语气的“垃圾话”运用娴熟,需要小人足够无耻,越无耻语气的杀伤力就越大。
某君得罪了小人,小人开始每天阴着脸使用冷暴力。某君想和小人化解矛盾,问小人怎么了?小人搪塞说:“感冒。”某君赶忙拿出自己的感冒药给他,小人喝了果然见效。
谁知小人丝毫没有领情,反而觉得某君示弱是可欺,冷暴力没有减少又增加了很多不三不四的话。第二天某君忍无可忍,质问小人:“感冒好了?!”他的本意是想提醒小人自己帮助了他,想要唤醒他的良知。没想到小人扬起无耻的脸做哈哈笑的动作,阴险地说:“挺管用的!”某君怒火中烧却拿小人难奈,这样的事除了动又有能有什么办法?
要想使嘲讽达到效果非常简单,因为想嘲讽就一定能找到理由。甚至用不着说话,只要鼻子里哼一声就能气到别人。
陌生人之间可能形成嘲讽,可能是因为有求于小人,让小人占据了主动。比如问路时遇到小人,他可能不但帮不了你,反而会嘲讽你找不到方向。如果这种嘲讽发生在熟人之间,我们必须足够重视,因为这说明小人已经开始全面对抗,事态不可能再缓和,而且说明小人已经在对抗中占据了心理优势。
居高临下不等于威吓,威吓是用在陌生个体之间标注等级,居高临下的口气则是用在彼此相对熟识的人,小人希望凭借这种手段完全控制对方为己所用。相当于我们平时说的“打官腔”。陌生人初次相识有些人也喜欢打官腔,应该尽量少和这种人共事,因为“打官腔”既是一种进攻也是一种自我保护。“打官腔”的陌生人很可能是在下意识地保护他不合理的身份或见不得人的勾当。
伤害更大的还是用在熟人身上。能做到居高临下的小人自然是有一定位置的,但实际上喜欢卖弄这种口吻的人往往是没得到他们想要的位置,至少是没有坐稳,或者说他们的位置和他本人是极不相称的,所以他们才喜欢惺惺作态。
小人在打官腔的时候会表现得很生涩,有时候会突然转变角色。刚才还在正常说话,一遇到涉及身份权利的事情马上就换成“官腔”。尤其是叫别人名字的时候,你会明显体会到攻击性的存在。因为名字就代表这个人,涉及到名讳的一切就是涉及这个人的一切。压制住了这个名字从心理层面上就压制了这个人。
比如,公司里来了新秘书名字叫金彩,刚到公司时跟大家表示友好,说:“叫我彩彩。”这是她的小名,显然是要和大家搞好关系。没想到早入职的那个秘书却不理这套,不仅说话打官腔,还坚持叫她“小金”,呼来喝去。彩彩以为时间长了就会缓和,谁知这位小人丝毫没这个意思,反而把“小金”干脆改成了“金儿”。
小人非常喜欢在别人的名字上下功夫,有时他们会故意不好好叫别人的名字,造成一种居高临下的侮辱。越与小人熟识就越可能遭到这种攻击。
唯一一种情况可以在陌生情况下侮辱别人名讳,就是诸如公共场合发放表格之类的事情。某些国有企业机构发放赠品说是要答谢用户,发放的时候按照身份证喊名字,结果大家听到的全是扭曲的声音侮辱性的语言。所以小人的嘴如果没人管,“垃圾话”就可能随时充入我们的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