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1-黄芩汤证与黄连汤证
太少并病治禁
【8.49】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鞕,颈项强而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不可下也,下之则痉。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而眩,基本上是太阳少阳的邪气从太阳要转归到少阳的过程里面会有这样的状况;
张仲景的书有时候会让人读到一个事情,就是觉得好像汉朝人的津液是不是比我们现代的人少,张仲景叫大家小心的某一些津液不足的状况,因为津液不足而造成的颈项强,他的主张是非常不希望人的耗损津液,所以就刺穴道来发散邪气,不要用下法;
“下之则痉”,经络干燥得不到润养,导致抽搐僵直
太少合病治则:黄芩汤证
【8.50】 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汤方
黄芩三两,芍药二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劈)
右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夜一服。
黄芩汤证,说来没有太阳或者是少阳的调子,顶多是说那个人有一点口苦,但是都很不明显;
黄芩汤的症状到今天来讲的话,就是西医说的痢疾、肚子绞痛、拉肚子,拉出来的东西好像是那种碎渣渣,带点粘稠的,比较偏热,比较臭的,拉出来的时候不是水泻,是那种噗啦啦差不多跟绞肉酱,意大利面酱那种质地的那种大便,喷得很快,很臭的一个状况;
黄芩汤的主症都是抓肚子绞痛,同样是热性的利,葛根系的热利是水气掉下来,没有牵涉到少阳区邪高痛下的问题;
葛根系的拉肚子,肚子即使是痛,也是微微的,就是可以忍受的;
黄芩汤证在临床上面的拉肚子是肚子痛得很厉害,主症的不一样的点;
有呕吐的话 就加半夏跟生姜两味药;
小阳旦汤是桂枝汤,桂芍草姜枣;
小阴旦汤是黄芩汤,芩芍草姜枣;
《辅行诀》的黄芩汤证是,如果拉肚子、肚子痛、呕吐,黄芩汤生姜都放下进去,就这样子一个干呕下利一起来了。
所谓太阳与少阳合病的时候,第一个感觉会是痢疾,热性下利,肚子绞痛;
即使不清楚什么样叫作太阳跟少阳两个区块一起病,但是黄芩汤是一个很有效的方,从它方子里面的黄芩、芍药、甘草、大枣这四味药在做的事情,去反推回去,少阳区块运行得不通畅的时候,脾胃消化机能都会受影响;
黄芩汤里头没有柴胡,但是用芍药跟黄芩,
少阳区块并没有想要努力地让邪气或者是正气往上走通,而是直接往下面想把热邪挤下去,柴胡证里头是柴胡带着黄芩往上面清的,面用芍药拉着黄芩往下面清;
黄芩汤的煮法跟泻心汤跟小柴胡汤等等是有共通的点,就是很多碗水煮成三碗;
泻心汤跟小柴胡汤之类的煮法是很多碗水煮到六碗,捞渣,再煮成三碗;
黄芩汤是十碗水直接煮到三碗,要煮久一点,要慢火一点;
其实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的话,就好像这四味药还没有决定要往太阳,还是少阳走。加了桂枝就走太阳区块,加了黄芩,桂枝能够把芍药的药性撑起来,黄芩没有这个力道,就完全被芍药拉下来,从少阳区块往下拽了;
黄芩汤证:肚子很痛,脉不见得是弦的,急性的病不一定把到弦脉;
热性,脉就一坨鼓鼓的,跳得比平常有力很多;
痢疾当作发炎好了,吃黄芩汤之后,脉十分钟之内缩下去肚子开始不痛,拉肚子就停了,是非常有效的方子;
肚子绞痛,吃芍药甘草汤,马上松开了;
黄芩汤证与食物中毒辨别;
黄芩汤证:肚子绞痛,热在肚子里头,关到尺之间的脉都是鼓起来的;
食物中毒的脉:通常把起来是左右关都是尖尖的,消化系统想要解毒,脾胃脉跟肝脉都处在上火发炎的状态,所以双关尖尖的,有一肌气好像要往外冲,想要吐,有点冒汗的感觉;
吃藿香正气散,用发表的方法来排毒,拉肚子,想吐,闷到难过,那就吃半夏泻心汤,直接在肝里头帮忙解毒;
不严重的,用平胃散就可以;五苓散也能排毒;胃苓汤也可以;
黄芩汤衍方:芍药汤、痛泄要方、胃风汤
黄芩汤在我们中国人的医疗历史里头,是蛮有地位的,是被称之为“万世治痢”之祖方;
芍药汤出自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张元素的芍药汤就多加了木香、槟榔、大黄、黄连、当归、肉桂这些药;
张洁古里头加槟榔大黄之类的药,就是能够把脏东西从底下拉出去;
加了木香黄连之类的药就是帮忙行气;
黄连杀菌的效果不错,止泻的效果又比黄芩好;
以消炎杀菌止泻的药物来讲,其实是黄连的止泻力比较好;
芍药不但不止泻,平常没事芍药吃多了还拉呢;
黄芩呢跟泻不泻根本没关系;
这贴黄芩汤奇怪是它没有止泻效果,可是吃下去还真的就不泻了;
痛泄要方里面,已经包含了胃风汤的医理,就是消化机能紊乱的病,一般称为肠躁症,心情一紧张就拉肚子;或者是莫名其妙的就是会觉得肚子一阵痛,痛了之后会拉,拉了之后就不痛了;
痛泄要方里面用白术顾中焦,用芍药跟陈皮疏肝,结构上跟黄芩汤有一定的类似,还有一点,它里头放了一味防风,防风在做的是胃风汤要做的事情;
胃风汤主治所谓的飧泄,就是吃完饭肚子一阵不舒服,就开始拉,拉肚子是跟着吃饭的,因为肠胃道里面有风邪,然而会显现一种特别敏感的状态,一吃饭就会拉的得更凶,因此要加上驱风药;
痛泄要方等于是两路药方都放在里头,治脾胃风的防风跟疏肝实脾的白术芍药陈皮;
莫名其妙就会痛,通常跟心情有关,比如说生气之后会拉肚子,或者是紧张压力大的时候会拉肚子,直接归属到肝乘脾;
脉是把得出来的,脉会比较偏弦一点;
朱丹溪保和丸:小孩子吃了可以帮助消化,胃口大一点,营养吸收得好一点;
黄连汤证:
【8.51】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三服。
整个黄芩汤的用药技术上面跟从前的泻心汤、柴胡汤都有连属关系,亲属关系;
可是到了黄连汤,药的结构整个变掉了;
泻心汤的话,其实黄连放得很少的,黄连黄芩都放,但是黄连只放一点点,一两而已;
黄连汤把黄连加到三两,而且不寒的黄芩就不放了;
主症:上面在呕吐,下面在肚子痛;
胆囊炎;上吐下痛就是黄连汤证,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肚子痛,上面在呕吐也是;
肚子好痛,没有大便,心中热疼,胸口好像什么东西往上撞,发热发痛的,即使没有呕吐,但是搭配到肚子痛的话,它也可以用到黄连汤;
黄连止泻力很强,有拉肚子或肚子好痛,心中热疼,胸口发热发痛的,即使没有呕吐,也可以用到黄连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