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06|Week16-1
修己篇-敬
咸丰八年五月十六日 致沅弟
圣门教人不外敬恕二字,天德王道,彻始彻终,性功事功,俱可包括。
临之以庄,则下自加敬。习惯自然,久久遂成德器,庶不至徒做一场话说,四十五十而无闻也。
评:
这里曾国藩谈到了敬的重要性,认为敬是天德王道,是不用去证明就存在的处世为人态度,是办事情的先决条件。
曾国藩曾经谈到,什么是敬。
敬,慎也,不敢慢也。内而专静纯一,外而整齐严肃,敬之功夫也;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气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笃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验也。
敬,是谨慎,是认真,是重视,是不苟且。对自己敬,要做到内心专一稳重,外表整齐严肃,所谓的临之以庄。接待别人,每个人都如重要的宾客一样接待,不分轻重贵贱。如果想让人帮忙,那就更需要敬。这种敬的态度,就如祭祀先祖的那种敬重感。
说到底,敬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是对自己品行的锻炼和提高,是修己。把自己修炼好了,那么与外界进行接触,人家才愿意跟你合作,才愿意跟你共事。
Day107|Week16-2
修己篇-克终为贵
咸丰八年五月三十日 致沅弟
靡不有初,鲜有克终……克终为贵。
评:
凡事往往都是从一个美好的开始开始的,但经常是以不完美的结束结束的。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头无尾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呢?是咱们大多数人不具备以终为始的终局思维。
要想明白,自己需要需要什么,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然后以这个终点为起点,倒推自己的做事逻辑。之后按照这个逻辑去做事情,在做的过程中根据情况不断调整。
一件事开始是最容易的,但结束往往是最难的。这也很考验一个人的耐性,愿意忍受长时间的反馈,持续付出,最后达到终点。
能把一件事情做完,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能把这个事情做好,那就更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Day108|Week16-3
修己篇-求精不求阔
咸丰八年六月初四日 致沅弟
此次之出,约旨卑思,但求精不求阔。
评:
在家赋闲一年多的曾国藩终于得到皇帝的诏书,奉旨出山,重返与天平天国战斗的战场。
但这次出山,和之前已经不同了。在家一年多的反思和彻悟,让曾国藩重塑了自己处世为人的观念。开始用更柔和的姿态依靠他人的力量来办成事情。
约旨卑思的意思可以分拆理解下。约:简单;旨:意思,思想;卑:小处,细节;思:思考。
这个词汇表明做事需要关注的两点原则:1.遵从最简单、通俗易懂的底层逻辑和道理;2.要从细节、小事上着想和思考。这是曾国藩后面强调的求精。把自己经手的事情做到精彩,做到极致就算大功业。
不求阔,至于其他宏伟阔大的事情,自己目前管不到的事情,也就没必要有自己的控制欲和功利心,不强求。
做事情其实就是这样,遵从最简单的底层逻辑,从小事上做好慢慢累积,就是大事情了。
Day109|Week16-4
修己篇-久而敬之
咸丰八年七月十四日 致沅弟
千万不可焦急。日慎一日,以求其事之济。一怀焦愤之念,则恐无成耳。千万忍耐!千万忍耐!“久而敬之”四字,不特处朋友为然,即凡事亦莫不然。至嘱!
评:
如果一件事情,迟迟拿不下来,那我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焦虑、暴躁、没有耐心……这应该是可以确定的。
事实上,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攻打吉安的时候,也确实是这样,心情糟糕得很。曾国藩就赶紧写信劝解弟弟不要焦急。把心稳下来,缕清事务的头绪,稳稳地做,这样才能做成事情。
如果心情是焦躁愤恨的,那基本上就完了。这件事情肯定成不了。
这就是你在做事,事也在看你。
曾国藩给弟弟一个四字箴言“久而敬之”,出自《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晏平仲就是晏子,语文课本中《晏子使楚》中钻狗洞的晏子。他非常善于交朋友,其秘诀在于“久而敬之”、
交往地越久,就也要敬重有礼。我们形容夫妻感情的美好所相敬如宾,这里的敬字说的是一个意思。
因为不敬,最后朋友反目成仇的大有;因为不敬,家庭破碎的大有。敬并非客套,并非假惺惺的敬重,而是发自内心地保持敬重。
曾国藩最后说道,交朋友这样,做事情不也这样吗?认真做事情就是对事情的敬重感。你糊弄事情,那最后事情也会糊弄你。
Day110|Week16-5
教育篇-读书之道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谕纪泽
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缺一不可。
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
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譬之富家居积,看书则在外贸易,获利三倍者也,读书则在家慎守,不轻花费者也;譬之兵家战争,看书则攻城略地,开拓土宇者也,读书则深沟坚垒,得地能守者也。看书如子夏之“日知所亡”相近,读书与“无忘所能”相近,二者不可偏废。
至于写字,真行篆隶,尔颇好之,切不可间断一日。既要求好,又要求快。余生平因作字迟钝,吃亏不少。尔须力求敏捷,每日能作楷书一万则几矣。
至于作诸文,亦宜在二三十岁立定规模;过三十后,则长进极难。作四书文,作试帖诗,作律赋,作古今体诗,作古文,作骈体文,数者不可一一讲求,一一试为之。少年不可怕丑,须有狂者进取之趣,过时不试为之,则后此弥不肯为矣。
评:
这是较为完整论述了曾国藩读书心法的一封家书,出现写给儿子的书信中。事实上,关于读书的心法,曾国藩写了不少信给儿子。可见对儿子是给予了厚望的。
读书心法就是四个字,看读写作,每天都要去做,这是每天的功课。看书就是涉猎,读就是读经典,只有发声读经典才能体味个种美妙。写字就是练书法。现在大家都使用电子化办公居多,但写一手好字肯定是非常加分的,此外也很养心静气。至于写,这里有一个重点就是不能觉得自己写出来的文章难看。要有狂者进取的气概,要多试着写。写多了对文字的敏感度就有了,文章的整体把握就起来了。
这段文字可解读的空间不大,但写得真挚恳切,读起来非常享受。
Day111|Week16-6
教育篇-做人之道
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谕纪泽
做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之道。“仲弓问仁”一章,言敬恕最为亲切。自此以外,如立则见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
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为泰而不骄;正其衣冠,俨然人望而畏,斯为威而不猛。是皆言敬之最好下手者。
孔言欲立立人,欲达达人;孟言行有不得,反求诸己。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是皆言恕之最好下手者。
尔心境明白,于恕字或易著功,敬字则宜勉强行之。此立德之基,不可不谨。
评:
敬和恕,是曾国藩从众多圣贤典籍言论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做人之道。“仲弓问仁”出自《论语 颜渊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曾国藩所说的敬和恕,来源于如家的“仁”。
《论语 卫灵公篇》谈到: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的意思是,站立的时候,就好像看到“忠信笃敬”这几个字就一字排开直立在面前让你看到;在车子出行的时候,就好像这几个字就依靠在车前的横木上让你看到。要让你能时时刻刻监督自己,执行忠信笃敬。
曾国藩详细阐述了敬和恕。
敬就是不把人分成三六九等,每一个人都需要对其尊敬不怠慢,同时对自己的衣冠等外表需要正式严肃。这是对别人的尊重。敬是对自己而说的。
恕是内心存仁爱,存礼节,对待别人不为难人家。同时呢,自己具备帮助人的能力就去帮助别人。如果不能呢,就去反思自己,改变自己。努力让自己具备帮助别人的能力。恕是对别人而说的。
曾国藩认为,恕字较为容易,因为是外在的。但敬却比较难,因为是内化的。虽然很难,但还是要去做。因为这是自己的立德之本。
对待自己严格要求,对待别人能宽心不为难,这就是敬和恕吧。但很多时候,我们大多数人都做反了,不敬不恕,最后一事无成。
Day112|Week16-7
教育篇-读书须虚心涵泳,切己体察
咸丰八年八月初三日 谕纪泽
汝读《四书》无甚心得,由不能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朱子教人读书,此二语最为精当。
尔读《离娄》,即如《离娄》首章“上无道揆,下无法守”,我往年读之,亦无甚警惕。近岁在外办事,乃知上之人必揆诸道,下之人必守乎法;若人人以道揆自许,从心而不从法,则下凌上矣。
“爱人不亲”章,往年读之,不甚亲切,近岁阅历日久,乃知治人不治者,智不足也。此切己体察之一端也。
涵泳二字最不易识,余尝以意测之曰: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雨之润花,过小则难透,过大则离披,适中则涵濡而滋液。
清渠之溉稻,过小则枯槁,过多则伤涝,适中则涵养而勃兴。
泳者如鱼之游水,人之濯足。程子谓鱼跃于渊活泼泼地,庄子言濠梁观鱼安知非乐,此鱼水之快乐也。
左太冲有“濯足万里游”之句,苏子瞻有夜卧濯足诗,有浴罢诗,亦人性乐水者之一快也。善读书者,须视书如水,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则涵泳二字,庶可得之于意言之表。
评:
读书的境界想必也就是如此了。
前面讲对于《离娄》首章和“爱人不亲”章的困惑,是自己阅历日久,经事渐多以后才慢慢消解掉的。这就是切己体察。
自己在读书,书也在读人。只有经历了,把自己的生活融入进去了,读书的时候才能读出经典的味道来。经典是茶,生活阅历就是好水。想喝到好茶,就需要好水煮沸并且慢慢泡开茶叶。
曾国藩分别举了润花、溉稻、游鱼、濯足四个例子来帮助儿子来理解虚心涵泳的意思。虚心就是需要读者能以空杯心态来进行阅读,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阅读的,而不是来挑刺儿的。涵泳就像咱们说的润物细无声。书就像是水,慢慢读、读得多了,书就会持续不断地滋润着自己的灵魂。
善读书者,视书如水。也许这就是读书的高境界。没有功利心,而是把让书之水在心田上缓缓流淌,让自己的内心不干瘪干涸,保持着对生活对人生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