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 | 终有正果求贤令,三试孝公臣选君(十七)

田常之死谈战国时代的士子精神

  田常是一个骄傲的人,他用极尽讥诮的语言写了非秦十论,扇动士子离开秦国,他微笑地看着群臣剑拔弩张的姿态,那时候的他就想在嘲弄与讥笑中从容死去,他带着嘲弄的神情等着秦公与众大臣将他大卸八块,也许他想到的只是秦公最多是不杀而已。

  岂料大义的秦公不仅不以为忤,反而当着众人的面认同他那一番揭老秦疮疤的话语,更不可思议地居然诚恳挽留他们在秦国为仕治理秦国。怜才爱才之心溢于言表,就是那一刻震动了他。一向并无心做官,只为了游历猎奇的他,心里大为震动,他怎能不震动……

  “君上以国士待我,我自当以国士报之”田常也许实在想不出如何报答秦公的知遇之恩,毅然以极端地方式结束了自已的生命,田常生命中的句号真的已经在昭示秦公的大义与贤明。

 

  田常是在用生命换得天下贤士赴秦的脚步不再犹疑,在当时,一腔热血的他,也许就是尽了一个为士者的本份而已。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对生死从来就不足挂齿。

  今天的我们也许会笑他们的愚痴与迂腐,然而当你翻开史书,你就会突然发现,那个时代的中国人,竟都是这样的。士为知已者死,便是那时候的人们最普遍遵循的人生理念与行为准则。

 

  我们不得不提到战国时代的“士”这样一个社会阶层。百度词条这样解释:“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

  士人,作为一个时代最有知识、最具理想追求的社会群体,他们对政治风尚的变化也往往是最为敏感的。高标人格尊严和知识价值,使战国时代的士人,在大国强主面前傲然挺立,无所畏惧。

 

  古代时候的士,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士以学和道德修养为己任;第二,有远大的志向和抱负;第三,以出仕作为自己的前途,仕则忠于职守。

  战国时代,这些士依附在大夫和诸侯身边,为他们出谋划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门客,主公为他们提供食宿,他们就要对主公尽忠,但他们绝对不是奴隶,因为他们享有人身自由,如果主公失势或对他不好,他就可以选择离开。

  由于士是脱离了生产劳动的社会阶层,他们讲究的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他们往往都以心怀天下为己任,以实现政治理想为终极目标,培养了自身高尚的贵族品质。因此,“士为知己者死”也就成为了一种社会风尚。

你可能感兴趣的:(大师兄点评大秦帝国 | 终有正果求贤令,三试孝公臣选君(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