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伯篇一至四章,日常行为需要有礼有节 | 论语42

今天是樊登《论语》三十天共读,第十二天。

【今日论语】泰伯篇一至四章

8.1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君子笃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8.3 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

8.4 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贵乎道者三: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学习心得】

8.1 孔子说:“泰伯,那可以说是品德极崇高。屡次地把天下让给季历,老百姓简直找不出恰当的词语来称赞他。”

泰伯,亦作“太伯”,周朝祖先的长子。

三以天下让,是说作为长子的泰伯,多次将天下让给三弟季历,以便传位给季历的儿子姬昌(周文王)。所以说“至德也已”,“民无得而称焉”。

8.2 孔子说:“注重容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就未免劳倦;只知谨慎,却不知礼,就流于畏葸懦弱;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刺人。在上位的人能用深厚感情对待亲族,那老百姓就会走向仁德;在上位的人不遗弃他的老同事、老朋友,那老百姓就不致对人冷淡无情。”

礼,这里指礼的本质,礼让。葸,胆怯、害怕。绞,尖刻刺人。偷,淡薄,这里指人与人的感情而言。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是孔子的中庸之道。恭、慎、勇、直都是好的,但在具体执行中需要有所节制,有个度,不然过犹不及。

8.3 曾参病了,把他的学生召集拢来,说道:“看看我的脚!看看我的手!《诗经》上说:‘小心呀!谨慎呀!好像面临深深水坑之旁,好像行走薄薄冰层之上。’从今以后,我才晓得自己是可以免于祸害刑戮的了!学生们!”

这一章是体现曾子的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应当都要完好无损,所以生病中的曾子还要“启予足,启予手”。

8.4 曾子病了,孟敬子去探问他。曾子说:“鸟要死了,鸣声是悲哀的;人要死了,说出的话是善意的。君子所应当注重的有三个方面:严肃自己的容貌,就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端正自己的脸色,就容易使人相信;说话的时候,多考虑言辞和声调,就可以避免粗野和错误。至于礼仪中的细节,自有主管人员。”

曾子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时说道,君子应当注重的三个方面,“动容貌”“正颜色”“出辞气”,分别对应容貌、态度、言辞三方面。这三方面能体现你是个什么样的人,如何顺畅有效的和他人沟通。

动容貌,严肃自己的容貌,首先体现的是对别人的尊重,好的仪容能反应个人的修养,可以避免别人的粗暴和怠慢,减少沟通成本。

正颜色,端正自己的脸色,良好的态度与人沟通,容易使人相信。

出辞气,注意说话的语气语调,避免粗野和错误,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泰伯篇一至四章,日常行为需要有礼有节 | 论语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