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古诗课》 [1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词 【唐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是一首很美的边塞诗。现在的我读这些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总是会有一种奇怪的怀疑,到底是我因为学到的东西多了才觉得这些古诗用词直白不晦涩,不识字的人也能读懂,还是因为这些诗歌它们本来就是这个特点。

但是毋庸置疑,我从小就觉得这首诗很美。我从小就喜欢浮夸的诗歌,骈俪文读起来气势磅礴,比如《阿房宫赋》,这样的我最喜欢了。这首诗里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等意象,都绚丽得不像话。

(1)诗人生平

王翰(公元687年~726年),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市)人,唐代边塞诗人。与王昌龄同时期,王翰这样一个有才气的诗人,其集不传。其诗载于《全唐诗》的,仅有14首。登进士第,举直言极谏,调昌乐尉。复举超拔群类,召为秘书正字。擢通事舍人、驾部员外。出为汝州长史,改仙州别驾。

上面是百度百科查来的介绍。这样的介绍看起来毫无重点可言,从头看到尾也没法记住王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古诗课》书里说,王翰出身富贵之家,家里养了很多骏马,还有一整套乐队班子。百度百科里对于这一点是这样说的:“王翰家资富饶,性格豪放不羁,以至后来还是‘枥多名马,家有妓乐’,‘发言立意,自比王侯。颐指侪类,人多嫉之。’”

豪放不羁是王翰的标签,因为他太不羁了,得罪人太多了,以至于明明是进士及第的少年才子,却官运坎坷,英年早逝。

王翰作为驾部员外郎跟随军队去边塞,写了不少边塞诗。

(2)回到《凉州词》

第一二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都是极富西域特色的意象。

葡萄是汉武帝时期从西亚引进的水果。高中地理课学过,西域昼夜温差大,降水少,日光充足,因此适合种植水果,水果糖分足,特别甜。在西域,人们会用葡萄来酿酒,在中原地区,葡萄可能还是稀罕物,还不能大量用来做酿酒这样奢侈的事,毕竟最初葡萄稀罕得汉武帝都在上林苑命名了一座“葡萄宫”,因此“葡萄美酒”是西域特色。

夜光杯是指白玉雕琢而成的酒杯,夜里会闪闪发亮。“相传西周穆王时代,西域曾向周穆王进献‘夜光常满杯’,用白玉精华雕琢而成。”诗中的夜光杯当然不是真的夜光杯,而是指代酒杯。因为夜光杯与西域的渊源,这个用典就十分贴切。

琵琶是东汉末年从西域传来的乐器,后来逐渐在中原发展起来,到了唐代已成为乐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敦煌壁画中就有很多仙人反弹琵琶。

军营里,将士们正听着琵琶乐,喝着葡萄美酒。突然就催促上马了,要出征了。

《古诗课》书中说:“诗句为了简洁,用几个词的意象组成一段连续的画面。‘欲饮’是描写将士政要饮酒的场景;‘琵琶’是乐队正在演奏的状态;‘马上催’是沙场上将军正在发令集合,准备出征。就像电影里的蒙太奇手法,把不同镜头拼接在一起。”

第三四句是从将士的口吻来写的。我要是喝醉了倒在沙场上,你们不要笑话,毕竟古往今来上战场的,有几个人能回来呢?

很多人认为这两句表现了将士们为国效力、视死如归的豪迈情怀。史杰鹏老师不这么看,他觉得表现了诗人心中浓重的悲凉。我比较偏向史杰鹏老师的看法,感觉这两句诗有一种知道自己朝不保夕,生命短暂,而不得不安慰自己,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那种尽全力享乐的感觉。这种享乐展现出来的不是快乐,而是无可奈何无力挣扎的悲伤。

我觉得书里“最伟大的战争诗歌一定是反战的”这句话说得真的很好。伟大的诗歌一定是悲悯的、充满大爱的。战争虽然可以成为个人建功立业的途径,但是个人若只能通过这种近乎于拿生命来豪赌的方式来建功立业,本身就是一种悲哀。

不管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还是“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都充满了反战情绪。


弹琵琶剧照,网图侵删

你可能感兴趣的:(10分钟《古诗课》 [11]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