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既需触发 也需刻意培养

俞和江

      4月14日19:30的央视《多彩少年》舞台上,由专家组以上海昆虫博物馆百万馆藏为基础,结合社科、人文、历史、医学常识、分类学等各学科领域,归纳总结的20道终极挑战题,虽然难度很大,但11岁“爱虫少年”叶夏安仍然以满分成绩,挑战成功。

      叶夏安5岁时看到了一部纪录片《极速猎杀》,里面有介绍一种很威风的昆虫名叫大王虎甲,他很喜欢,从此走上了爱虫的道路。叶夏安在家养锹甲、蜈蚣、蝎子、蜘蛛,父母虽对虫子有点抗拒,但还是支持。有一次,叶夏安打翻了养蟋蟀的盒子,300多只蟋蟀在房内到处跑,结果抓了半个月才抓干净。这半个月里,尽管家人就像住在农村田野一样,在蟋蟀的鸣叫声中睡觉,但父母还是忍受着,支持孩子爱好。幸运的叶夏安,不仅有了兴趣触发的开头,而且有父母的后续支持。

      叶夏安的故事给了我们有益启示。正如节目嘉宾、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博士景晓娟所说:很多家长都说孩子的兴趣和爱好是天生的,总在等待着和孩子的兴趣点幸运的邂逅,等啊等啊,找不到孩子的兴趣点。但是从夏安身上我们看到:兴趣是需要触发的,还需要刻意的培养。夏安的爸爸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值得家长朋友学习。

      景博士的话,又让我想起著名家庭教育专家卢勤的故事。5岁时,卢勤画了一只彩色大公鸡,在幼儿园得了奖,兴冲冲跑回家告诉妈妈。妈妈的眼睛笑成了一条缝:“太好了,我早就知道你画的公鸡比我养的公鸡还漂亮!”卢勤从此爱上了画画,家中的杯盘碗盏,到处都染上了颜料。上小学第一天,老师问“谁会画画”,卢勤自告奋勇,黑板报于是成了她的“分内事”。从一年级画到六年级,从班里画到了学校,从初一画到了高三,然后下乡给农民办报,最后办了《中国少年报》。卢勤有了幼儿园得奖的触发,加上母亲的夸奖、支持,以及一路以来学校的培养,画画兴趣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用兴趣点亮了自己的人生。卢勤与叶夏安的经历虽然有异,但异曲同工,也证明了“兴趣是需要触发的,还需要刻意的培养”的道理。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有更多兴趣触发的机会?那就是多为孩子提供接触新鲜事物的机遇,提供兴趣开启和彰显的机缘。人们常说:触景生情,意思是在特定环境下会引发相应的情感体验。孩子们的兴趣同样如此,孩子展现特定的兴趣,往往是以对该事物有接触、认知为前提的。叶夏安如果没有看《极速猎杀》,可能就没有后来的爱虫兴趣;卢勤如没接触画画,可能就没有后面的用画画点亮的人生。

        而如何发现孩子兴趣,并刻意培养?一要善于观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发现孩子不经意间表现出来的喜欢,在某些特定行为上所展现出来的“乐此不彼”;二要多些正向激励,为孩子贴上“我能行”标签,用激励的方式来放大孩子的兴趣;三要持之以恒为孩子提供各种条件,助力孩子在兴趣方向继续前行,让孩子的兴趣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说,兴趣是调集成长注意力的磁铁。我想,我们若能做到提供更多机会,让孩子与兴趣点幸运邂逅,在孩子兴趣开启之后,加以刻意培养,那么,必将有更多的叶夏安、卢勤,更加专注于兴趣,用兴趣打开世界,用兴趣点亮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兴趣既需触发 也需刻意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