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二三事(上)

总有人问:“你们骑行在外一般都住哪儿?”

“有露营的,有住旅店的,也有运气好的时候被人带回家的。”

“你们还带了帐篷?荒野求生?”

“嗯……其实也没那么夸张…”

在新西兰的三个月里有一半时间都是在外露营的,完成了从新手小白到搭帐篷小能手的华丽转变。大厨肯先生则亲自掌勺,利用有限的食材变出各色人间美味。这样以天为盖,以地为席的游牧生活虽然不易,但可以极度亲近自然,体验在不同地方入眠苏醒。从海边,森林,草原牧场到河边湖边,甚至是别人家的后院,真真有“今宵酒醒何处”的恍惚之感,这恐怕也是最原始最自由的人类生活居住方式吧。

装备:

由于我们是骑行,可携带的行李都是尽量从简,如果你是自驾出行,那可以准备的户外装备就更加全面丰富了。

帐篷

选一顶合适优质的帐篷是野外露营的重中之重,无论身处何地,它都能为你遮风挡雨,为你提供一个温暖安全的港湾。虽然骑行有重量的考虑,但肯先生还是选择了一顶可容纳三至四人的奢华大帐篷,重达4.5kg,但事实证明宽敞的空间让我们能够自在地舒展四肢,长期呆在里面也不会有压迫拘束之感,还能将所有行李一并放入,舒适安心地入睡。

由于我们没有计划在冰天雪地的冬季里骑行露营,所以入手的帐篷也是春夏秋三季用的,保暖效果不错,但到东南亚等热带地区一层薄薄的内帐就足够了。虽说不是百分百防水,但只要不是暴雨级别的雨下一夜也无妨,只是帐内听细雨也会有大雨倾盆,豪雨如注的错觉。最好帐篷要有外沿天顶,这样雨天也能做饭。支撑杆要结实牢固,能顶住狂风肆虐。但新西兰的风颇有世界尽头之势,我们的杆子没躲过断裂的厄运,只好拿胶布一圈圈缠牢。

炊具

对于吃货二人来说,一天最欣喜的时刻就是吃上热腾腾饭菜的时候。虽说在野外做饭,各种条件限制,但也不能失掉吃货的尊严,将其随意糊弄过去。我们带了三个锅具,一个小平底锅(少油就能煎炒),一个长方形全封闭式铝锅(煮米饭神器),其次是一个圆形小煮锅(煮水煮菜煮面一流)。

另外炉具方面,我们也准备了三种,因其各有千秋,难以抉择,不过事实证明是有些多此一举了。它们分别是瓦斯气炉的炉头,汽油炉和自然燃料炉(树枝、枯叶等)。瓦斯汽炉使用起来最方便最稳定,也不会产生黑烟和噪音,但燃料费相对较高,也不能保证处处都有得卖。汽油炉最经济实惠,一小罐汽油燃料就能用很久,缺点是需要预热,质量不好的汽油罐可能导致气压不稳定,还有漏油的风险。用自然燃料的炉具看起来最环保最节约,但实际操作起来难度系数高,火力不稳定,一天骑行下来还要到处捡拾柴火,不停扇风吹气,实在辛苦。

睡袋、睡垫、照明灯

我们没有买新的睡袋,沿用了肯先生一人骑行时用的两种不同温度下使用的睡袋。一个舒适温度在20左右度,一个在10度左右,可就算是在夏天的新西兰露营时还是显得略微单薄,只好将其展开成被子铺叠在一起使用。又轻薄又小巧又保暖的睡袋价格不菲,考虑到之后去热带地区也用不上,最终选择买了两个小巧的衬套(liner),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温度。

睡垫是带了充气式的,一个是吹气式,一个则是手动打气式的,轻盈且舒适。只是事后才意识到为什么我们没有买双人睡垫,害得我们每次同样辛苦的动作要做两次。有些人还会带充气式枕头,我不爱睡枕头,肯先生拿衣服堆成睡枕就完事。

照明灯也是必须品,有了灯便大大丰富了帐篷内的“夜生活”,可以吃东西、看书、写日记、玩游戏…当肯先生还是户外小白时,没有买灯,帐篷里黑灯瞎火,只好日落而息日出而作,虽然不便,但我觉得这样也是极其自然健康的生活方式。

露营装备占据我们行李的一大部分,其他便不一一详细介绍了。如果你想拥有更舒适的露营体验,又无需考虑重量,装备自然是越精良越全面越好了,周末假日约上亲朋好友去户外走走露营也不错。

新西兰露营注意事项

野外露营需要尽量找一块较为平坦的土地,草不要太深,背风方向,地点隐蔽,远离人群,有水源处最佳,但也不可离河流湖泊太近。

1. 以为新西兰地广人稀,想要随便找一露营地(free camping)是很容易的事?

现实并非如此,虽然一眼望去都是广袤无际的草场,再合适不过了,但其实处处都是栅栏围住,肉眼可见都是私人场所(private propriety)。好不容易发现一处合适的地方,却发现一旁有标识清楚写着“不准露营(no camping)”,令人气得跳脚也无可奈何。就算是房车自驾游也是不可以随便停车过夜的。

可能是过去许多露营者不注意垃圾的收集,对环境的不保护,或和当地农场主之间有一些不愉快的纷争,当地政府干脆严格规定,严令禁止。尽管我们每次都会将垃圾收拾得干干净净,带着上路到下一个城镇再扔,做到露营之地雁过不留痕,但也无法改变前人种下的因果。若问肯先生“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刻是什么时候”,他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到“在天黑之前找到合适露营地的时候!“可见想要随意露营是多么不易。

不过新西兰有很多专门的露营场所(campsite),下载专门的App便可以查看你想去的地点附近的营地及其设施、价格。一种是政府提供的DOC营地,有完全免费的,大部分会收取每人8-10纽币的费用,一般会有简易的厕所和用水设施,也不乏风景优美处。

另外就是度假公园(holiday park),费用较高,自带帐篷也要每人20-25纽币,房车或小屋价格更高。一般会有热水澡,Wi-Fi(有时要自费),厨房,娱乐设施,甚至温泉等设施,许多当地家庭会选择在此休闲度假。但对于我们这种骑行旅人来说,自带自搭帐篷还要被收取如此高昂价格实在不划算,还不如住青年旅舍。

2. 夏天像冬天,海拔高的地方可达零下

11月底到2月底算是新西兰的春夏季了,可气温并不高,只有在内陆地区体验到了短短几天30度以上的高温,真正意义上的夏天好像从没来过。昼夜温差极大,野外露营体会更深,到了十点钟过后,就开始天寒地冻起来,赶紧钻进帐篷里还是瑟瑟发抖。因为睡袋是夏季用的那种,根本不够御寒,只好将保暖内衣到厚外套等一切衣物层层叠叠全部穿在身上入睡才行,但脚的部分总是冰凉的,着实不舒服。

第二天帐篷的外帐总是湿透了,因为内外温差水汽凝结的结果。清晨总是过于寒凉迟迟不肯起床,直到太阳出来才好些。不过还要把外帐铺平晒干,做饭收拾,无奈早上总是弄得很晚才能出发。海拔高的地方更甚,将近零下,装备不足的我们只好缴械投降去住旅店。总之带好冬季的装备应对新西兰的夏天也不为过。

3. 蚊虫虽然较少,但会有大批白蛉(sandfly)来袭。

不像气候炎热潮湿的地方,在新西兰野营并不会一入夜就遭到恼人蚊子大军的袭击,偶尔会有些虫子粘附在帐篷周围,恐怕是被夜晚的灯光所吸引而至。可在南岛的西海岸就不是那么愉快舒心了,大批小飞虫似的虫类,学名白蛉,不分昼夜不辞辛苦地围绕在你身旁,一下子就会发现裸露在外的皮肤被咬得惨不忍睹。露营的时候就更加遭殃,一定要准备针对性的杀虫喷雾和止痒药膏才会好些,实在不行就像我们粗暴地直接用烧饭的浓烟熏它,但它们还是会不死心地卷土重来,叫苦不迭也无可奈何。

另外,听别人说没吃完的食物放在外面会引来小鸟小刺猬的造访,但满心期待的我们只遇到过老鼠......

你可能感兴趣的:(露营二三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