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成虎,竟然如此深奥!

上周六老师布置了一个亲子家庭作业,准备一个关于独立思考的故事,做成PPT,这周日晚上班会女儿要进行分享。

收到这个作业,全家开始忙活起来。首先是确定故事,女儿没有什么好主意,我和老婆想了一些,最后确定了三人成虎这个成语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很简单,女儿容易讲明白,同学也容易听懂。之后策划和做PPT就主要是我的活了,女儿是参与者,我请她选择模版,确定页面的风格,进行试讲。

完成这项作业,本身就是一个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过程。为了做到深入浅出,启发孩子们发散思维,打开脑洞思考,我对三人成虎这个成语故事进行了很多扩展和引申思考,竟然有了很多新的理解,这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三人成虎,出自《战国策》。魏国大臣庞葱陪魏太子到赵国做人质,他担心其他人在魏王面前诋毁他的忠诚,在临行前给魏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故事是比较理想化的,甚至真实性值得怀疑。庞葱问魏王“现在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信”。“如果有两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怀疑”。“如果有三(多)人说街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我相信”。庞葱说“街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然而三(多)人说就成了有老虎了”。

从本意讲,三人成虎讲的是谣言说的人多了,就会使人信以为真,在网络时代这样的例子更是比比皆是。但为什么会这样?就想故事中的魏王,为什么随着说的人增多,魏王由不信到怀疑又到相信呢?原因就是听着只是根据获取的信息,加之少量的经验进行判断,当有多人重复一个信息时,信息的分量就会加重,自己已有的少量经验就会动摇,逐渐开始采信获取的信息,因为在很多人的潜意识中,多数人是不会错的。在这个过程中,魏王是有思考的,只是这种思考很容易随波逐流,谈不上独立性,更没有稳定性,他没有想到在彻底转变态度前,在怀疑的时候去做一些调查或验证。

在和女儿讨论时,我们对故事进行了扩展。我问女儿,如果三个人说的不一样,比如第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第二个人也说“街市上有老虎”,但第三个人却说“街市上没有老虎”,那魏王该信谁的呢?女儿说他只能谁都不信了。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外部信息一致时,尚且可以人云亦云,但在外部信息不一致时将会面临痛苦的选择,变得无所适从。

在这个故事中,魏王只是一个旁观者,街市上有没有老虎与他并无直接的厉害关系,他不需惊恐,立即做出反应。转换一个场景,假如一个人在街市上,开始有一个人跑过来喊“有老虎”,他可能会以为是在开玩笑,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人也跑过来喊“有老虎”,他会怎样?是否会惊慌失措,是否也会夺路而跑,是否也会边跑边喊?这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思考是很有意思。作为旁观者,我们是有可能保持冷静地进行独立思考,做出准确的判断,不为外部的错误信息干扰,但作为当局者,在自身利益可能受到侵害时,我们是否还能控制住情绪,保持理性思考,不做出鲁莽荒唐的行为呢?从公共场所因为一些莫须有的喧闹极易引起的骚乱,甚至是踩踏事件看,要保持独立思考真的没自己想得那么容易。

独立思考,会让你与众不同。没有独立思考,要么人云亦云,要么无所适从;没有独立思考,要么亦步亦趋,要么呆若木鸡。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人成虎,竟然如此深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