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2》和《红海行动》算好电影?这个春节档还是让我挺失望的

今年的春节档,《唐人街探案2》与《红海行动》凭着不错的口碑,获得了不俗的成绩。但说句实话,两部电影都挺让我失望的。尤其是在家乡小镇,看电影并不容易,更让我为自己花了那么多精力去抢票感到不值。

在我看来,它们离真正的好电影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而从这种差距中,完全可以看出创作者对待观众和电影,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唐人街探案2:一部商业成功的低等闹剧

《唐探2》聪明的地方,在于延续了上一部的甥舅神探组合,王宝强极具个人化的表演,在上一部中被验证为行之有效的逗笑法宝,于是在这一部中,陈思诚将他的特色发挥到极致。

那些本来呱噪、油腻的表现,结合上王本人极具特色的长相与口音,观看起来别有一番喜感,而不会让人厌恶。

影片的趣味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王晶式的审丑观,怎么看怎么低级。

当我们看到唐仁被扒得只剩下一件底裤、被大胡子同性恋强迫共舞时爆发出来的笑声,就跟看到一个肥婆踩在香蕉皮上滑倒时产生的快感一样——

“你有一种把人性踩在脚底下的错觉,你在这种错觉中获得了快感……这其实是人性最劣根的那面的体现,就是热爱看到别人全面不如你,无论是别人的相貌(肥婆),还是境遇(滑到在香蕉皮上)。”(梅雪风《喜剧一定会有个悲剧内核吗?》)

喜剧从来都在试图消解这个世界表面的严肃,于是让我们看到警察不像警察、匪徒不像匪徒、侦探不像侦探,那些我们之前仰视的事物,变成了猥琐的无意义的,于是我们从意义的重压下得到解脱,纵情狂欢。

但上一部中,唐仁的种种呱噪表现背后,多少能看到一个在老家被绿了的男人,在感受到人生失意之后的放纵。这样的安排,让人物有了可代入的空间,让我们多多少少能够去感受人物的内心,理解他的放纵。

而在这一部中,陈思诚则彻底放弃让我们对人物产生代入感,他帮我们与片中的倒霉蛋划分了一条完美的界限。而这条界限,就是周星驰与王晶的差距。

在周星驰的电影里,他就是那个猥琐的倒霉蛋,观众就是那些猥琐倒霉蛋——

“他没有把自己置身于他取笑的世界之外,他看到了我们自身的蠢、笨、懦弱、无知,他看到所有行为的无意义,但他知道那些不堪背后的所有尊严与血泪,他粉碎一切,但他尊重这背后一个人所承受的困苦与孤独。”

这也是为什么《唐探2》的笑声那么廉价。在彻底剥离掉了人物背后的“尊严与血泪”后,人物的表现便只是一种逗乐的噱头和无重量的笑料。

而这部本身就已经算不上高级的喜剧,还经常尬得让人笑不出。

至于影片的探案部分,则完全是雷声大雨点小的噱头。

那个号称集合了世界各地神探的世界侦探大赛,从头到尾都没体现出多少侦探的作用。那些怪异的造型和表现,说明陈思诚只不过借着探案的噱头,根本目的还是让你看一场马戏团式的喜剧表演。

至于秦风(刘昊然)的几段推理,运用了高超的特效,但实质的内容其实很浅薄,远没有上一部的推理来得精彩。运用各种唬人的术语,说明创作者也许根本就不相信,自己的逻辑推理本身能有震撼人的力量,所以采取这样一种讨巧而华丽的方式。

至于最后肖央的反转,则是一个生硬的笑话。上一部最后张子枫的反转之所以能打动人,是因为让观众能感受到背后人性的阴暗和伦理的纠结,而这部肖央的反转更像是陈思诚脑袋一拍,说:我们要有一个隐藏的大boss!于是就有了一个隐藏的大boss。

这种上帝式的造人法,毫不尊重基本的戏剧规律——这种不尊重戏剧规律,也是整部《唐探2》让我不满意的地方。

有些大号,说《唐探2》真正尊重观众的智商和趣味,但原谅我真的看不出来。

一部商业片固然要娱乐观众,去为大众的趣味服务。但问题在于,并不仅仅是堆砌笑料、打出探案的噱头就算是尊重观众了——电影终究是艺术,它需要遵循基本的艺术创作规律,当一个导演只是把观众喜欢的素材和噱头堆积起来娱乐观众,而不是用心去把作品打磨得更有质量,很难说他到底是在投机还是在服务。


红海行动:技术与情感的分裂

至于《红海行动》,它的好处当然不用说,恢弘的战争场面和大尺度的血腥,突破了以往中国电影的边界。

但它的问题从一开始就出现了,那就是分裂——它的大场面很大程度是用来吸引观众的,但它的内核情感却是完全官方化的(扬我国威、展示中国军人的英雄面貌和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的政治宣传)。

换句话说,它并不希望用它的技术来服务于那些更质朴更能打动观众的情感。

在这样的创作思路下,中国军人变成了天然的正义者,除了绑架华人之外,反政府军在其中的形象就变得非常模糊——我们感受不到他们的清晰面目,也很难代入角色中去跟主角们同仇敌忾。

这种抽象的天然的正义设定,也免除掉了中国军人在整场战役中的伦理纠结:反正我们就是正义的,就是对的,杀人放火都是可以的。

这样的设定当然很政治正确,但观众其实很无感,只能感受到战争场面的恢弘,而无法对其中的角色投入情感。

当然,林超贤并不是没有这个能力,比如石头死的那一段,剥离了那些政治宣传功能的虚假设定,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困兽犹斗的绝望与愤怒,和人际情感被撕裂的痛苦,以及战争的残酷——而这些才是一个普通人所能代入其中感同身受的情感,所以才会有人在石头死的时候为之落泪。

但可惜,因为种种原因,林超贤没有把重心放在这些上面,导致整部影片沦为一部视觉效果一流的政治宣传片——说真的,大家真的想在电影院里面看政治宣传吗?

我在想,如果《红海行动》里面对反政府武装有更多的着墨,比如,设定成他们真诚地觉得,把现存政府推翻是对国家有好处的,国家的落后就要怪在现存政府头上,政府人员需要为国家的现状以死谢罪。然而中国政府出于人道主义或者政治考虑去庇护被推翻的政府首脑,反政府军为了逼迫我方交出那些政府人员而走了极端道路,绑架了华人,于是才有了双方的冲突(其实按照现在的电影成片来看,这个逻辑是可以成立的)。这样一来,是不是双方的冲突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剧情也会更饱满?

但林超贤显然没有想把这个讲清楚,所以才会造成一种中方军队的对立面非常模糊的情况。匆忙地设立了一个对立面,接下来就大力展示我方人员的英勇善战,让整部电影像是蛟龙突击队的征兵广告

有很多人喜欢把这部作品和《战狼2》进行对比。但虽然两者都以国家军事力量的强大来迎合膨胀的民族自信心,但显然不是一个级别的。


先不论技术场面的落差,至少《红海行动》不像《战狼2》那样明目张胆地打出民族主义的牌,也没有《战狼2》背后的那种不求上进的弱国心态(意淫着外国人还视我们为劣等民族,再意淫出我们的英雄把他打倒——这种《精武门》式的设定,总让我错愕于自己身处的到底是哪个时代)。


总结

两部电影的问题其实根本上是一个问题。

无论是《唐探2》里面那些尴尬刻意而密集的笑点与不成熟却又大噱头的探案过程,还是《红海行动》里冰冷无情的轰炸场面以及人物身上虚假的英雄气息,都可以看出两位导演对观众的迎合(后者还有对政府的迎合),希望以此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也确实如他们所愿,不过这种成功更多的是靠同行们无私地不求上进成就的),但在艺术水准上却悄悄地偷懒。

即使纯以商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是否真的完全合格也是需要商榷的,因为他们都在试图兜售自己不相信的东西——所以《唐探2》的推理包装了一大堆华丽的噱头,《红海行动》在文戏上往往不是行色匆匆就是政治正确到让人脸酸。

当一个自产自销的商人兜售的东西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时候,你总能感受到他们身上的尴尬,以及背后的高傲:我只需要产品能够打中你们的需求点,但不需要把它做的精致、漂亮到连自己都想买的地步,就可以从你们兜里大把地捞钱。

一个创作者都不相信自己所生产的内容,更不用指望能真正打动消费者了。

一个内容生产者,天然与消费者有着隔阂,作品就是在试图打破这层隔阂,而只有真实的作品才能具有这种力量。

打个粗俗的比方:观众像躲在创作者隔壁听他做爱叫床,而创作者则通过自己的叫声让对方感受到性爱的美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的前提是,做爱者自己要足够投入足够嗨,否则他最终只会留下一段彷如浮夸AV的叫喊。

观众也许会从中受到感官的刺激,但终究无法享受到精神上的高潮。

但很遗憾,我们这个时代就是充满了AV式的叫喊声,而且大部分还是劣质的盗版碟。

就像我曾经看过的一段电影杂志上的评论所说的那样:

“眼下,中国电影市场的混乱无序是有目共睹的,但无序之中还是有市场规律可循,只要抓住市场规律,无论电影质量高低,总能赢得市场。其表象就是电影的及格线越来越低,电影人的底线也越来越低,甚至很多时候在院线里存在东西根本不能称之为电影,在电影市场风生水起的不能称之为电影人,但它们和他们都成了市场里的赢家,在漫天的口水中,他们根本不带雨伞,因为大把的钞票足以搭起一座心灵的堡垒,为他们遮指责风、挡吐槽雨,然后他们很有修养地报之一笑,继续搵钱去了。”

《唐探2》和《红海行动》固然不是那种“根本不能称之为电影”的东西,甚至可以说它们的质量远超于大部分国产片,但离一部真正的好电影终究有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既是艺术水准与好作品的差距,也是感官到心灵的差距。

你可能感兴趣的:(《唐探2》和《红海行动》算好电影?这个春节档还是让我挺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