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史志期刋—潮籍著名画家 美术教育家黄家泽

今天,潮州地方史志综合性期刊《潮州》专题系统报道了一代德艺双馨的艺术大家和美术教育家黄家泽。黄老师是上世纪30年代上海美专毕业并留校任教的高材生,上海美专在民国时期是顶级的美术教育学府,校长刘海粟,大师王个簃都是黄老的老师,徐悲鸿,陈大羽及潮汕名家王兰若,刘昌潮都是黄老师的同窗师友。因为历史时代遭遇使老师命运跌宕起伏,黄老师的杰出才华和艺术成就犹如明珠被埋没,历史不会忘记,正义有时会迟到但决不会缺席!泱泱画坛和潮州教育事业的丰碑应该记载着黄家泽老师的名字并流芳千古。今天潮州地方史志综合期刊专题报道,同时也刊登了中央美院艺术馆馆长、博导王璜生教授以及广东省书协副主席、西泠印社会员 、中大新华学院副校长蔡照波和广东省美协会员、广东楹联书画院副院长林炎章及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书画篆刻专委会、 潮州画院画家邱玉輝等撰文。




              黄家泽传略   


    黄 家 泽 (1911— 1985 年),又名黄裕钦, 出生于潮州金城巷,曾 用号:石潭、皤叟、岚 堙、瀛州人、金山老 人、古稀老人。自幼喜 爱美术,10 岁即能临摹 巨幅的人物画。

      1927 年,考入上海 新华艺术大学,翌年转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 从艺术大师刘海栗和著 名画家王个簃、诸乐三 等,毕业后留校任教。1931年,出于热爱家 乡,恭敬桑梓,返回潮 州执教于金山中学、韩山师范学校。1936 年, 刘海粟和王一亭为黄家泽编印了 《黄家泽画 集》第一辑,刘海粟并为之题签。同年,在广 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个人国画展,著名画家 徐悲鸿等为画展题词。1938 年又编印了第二 辑,画集风行全国,轰动一时。同年,与潮州 艺术教育界王显诏、吴维科等多方集资,在潮 安县城中山路湘园,创办“潮州艺术学校”, 任校长。时值抗日战争时期,黄家泽积极参与 到抗战宣传中,带领艺校师生绘制抗日宣传 画,举办抗日漫画展;上街宣传,号召民众抗 日救国。1939 年,潮州沦陷艺校被迫解散。 黄家泽受聘于搬迁至揭阳古沟的省立韩山师范 学校任教。1943 年,获省教育厅批准、全额 补助赴西南等地考察美术教育事业。1945年,在兴宁潮州同乡会 举办个人画展。1946 年 春,黄家泽多方奔走, 通过书画义卖和演剧筹 款,自筹资金复办“潮 州艺术学校”,校址在李 厝祠。1947 年春,“潮州 艺术学校”改名“私立 潮州初级中学”,增办初 中班。1948 春,“私立 潮州初级中学”奉准立 案,改名为“私立义安 初级中学”,增设两个初 中班。1949年底至1950 年初,黄家泽带领学生 排练话剧公演,参加画 展等为学校筹集经费。 1951 年,经粤东公署育科同意,黄家泽将学校名册和校产造册移交给人民政府。此后,他一直在韩山师范和潮安六中等学校从事美术教学工作。

      1972 年,创办“金山画苑”。1975 年,受 潮州市博物馆之托,为博物馆珍藏的清代 《潮 州古城图》补齐缺失的一屏,使之成为潮州博 物馆的镇馆之宝。1980 年,被聘为汕头画院 画师。1982 年,应邀参加汕头元宵画会,在 会上与老校长刘海粟欢聚。时恰逢上海美专建 校 70 周年,他创作 《南国春满》 一画参加历 届校友的美术作品展览。

      1985年6月11日病逝,享年75岁。

[根据 《潮州市志·人物传》(1995 年版)、《黄家泽画集》 等相关资料整理。] (志辑)



中央美院艺术馆馆长 博导王璜生教授撰文

怀念、敬佩与感慨

-----记黄家泽老师的艺术与人生

                  王璜生


      黄家泽老师是我们潮汕地区一位经常被提起的著名画家与艺术教育家。 他是我父亲的老同学老朋友,记得在家里时,父亲会经常谈到他的国画,我也在七十年代到过潮州黄家泽老师家拜访他,那时老一辈文化人们刚刚“解放”,父亲还让我带上他的问候。后来也会在展览上或一些场合见到黄家泽老师或他的作品,他那安祥谦细,十足文人气的样貌,很有一种内敛的力量。我对他的作品的印象也是这样,内敛中灵动而飘逸。但是,我八十年代中就离开潮汕外出学习,后又长期在外地工作,而黄老师也较早地在1985年就去世了。所以,我对黄家泽老师艺术经历等的了解所知无多。

    最近,受黄家泽老师家人之嘱,为黄老师诞辰110周年的纪念画册写点东西,我收集翻读了一些黄老师的资料文献,尤其是他早年在上海学习及活动、后来在潮汕从事艺术教育的种种经历和作为,令我对黄老师以及这一辈的潮汕艺术家有更多的钦佩之心!当然,也有诸多的感慨!

      潮汕地区在上个世纪二十至四十年代有不少青年人到上海学习艺术,我们在上海美专毕业纪念册里可以看到不少的国画、西画、图案、手工、音乐、师范、艺术教育、雕刻等专业毕业的学生,其籍贯及联系地址写着是潮汕各地。 潮汕这一历史阶段从文化、经济,也包括交通、交流来往等方面,与上海有着较密切的关系。其文化品味,尤其是在国画的笔墨意境趣味上,更是有着与“海派”不少相通相惜之处。黄家泽是在这样的时代与艺术趣味背景中,于1927年16-7岁时来到上海的,先到了上海新华艺术学院学习,这一年,新华艺术学院刚第一次招生, 第二年,转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按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编《教育部立案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二十五周年纪念一览》中记录,黄家泽在这里读的是“西洋画系”。当时,上海的这几所艺术学校,师资多是互为聘用的,王个簃、诸闻韵、诸乐三、王一亭、谢公展等,都应该教过黄家泽的,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更是艺术与精神的领袖。在这样的艺术文化的氛围中,特别是上海作为当时中西文化交汇处,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领跑者,这一些无疑对黄家泽有着深远的影响。他毕业后曾受聘留校任教,期间还到王一亭主持的上海昌明艺术学校进修,但是,也很快,于1931年回潮汕,开始了他的潮汕艺术教育生涯,执教于金山中学、韩山师范等学校。

    这一阶段是他艺术创作的爆发期。从1936年由刘海粟先生题签,王一亭先生编印的《黄家泽画集》看,其中收录的作品基本上都是1935-1936年底创作的。很难得的是收录的作品大多数有名家题字,包括刘海粟、王个簃、王一亭、吴东迈、谢公展、诸乐三、王曼伯等,从这册画集的作品及题跋等方面看,有几点是很值得谈一谈的。

    一是黄家泽这一时期的国画风格特点,是比较饱满厚重,力度较强的,并且所画的内容也多为雄奇壮硕一类的,如苍松、雄鸡、劲竹、老荷、枯树、苍鹰、老狼等,造型及笔墨形态都趋于雄健一路。这与他晚年的作品比较清逸的特点有所不同。而像刘海粟题《墨竹图》“森森君子节,奕奕古人风”;王个簃题跋“晨鸡生意足,昂首立风前”;王曼伯题跋“古木气萧森,寒禽鸣不已,漫天风雪中,别自存佳趣”;诸闻韵的著文所称:“黄氏兰竹笔力雄健,食古能化”等,都可想象到黄家泽作品上有一种雄健凛然的气息。

    这一阶段,黄家泽的画风可能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最主要的当然是“海派”,特别是王个簃的画风、笔墨方式等,也包括他与王氏的师生情谊,画册中不少的画有王个簃的题跋,可见王个簃等海上画家的那种重笔墨、重笔性墨气,笔头圆润刚劲,墨气沉雄厚实,而水性通透灵动的特点,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作为潮汕青年画家的黄家泽,王个簃也评论其“天资超逸,所作花鸟清妍生动”;其二,1934年黄家泽在杭州认识徐悲鸿先生,后来多有书信来往,并得到了徐悲鸿的珍贵画作和示范小品。1936年黄家泽在广州中山图书馆举行个人展览时,徐悲鸿还为画展题词:“妙造自然”。在黄家泽的作品里,个别作品,也包括一些画面的处理方式、题材,及局部的笔墨勾线等,明显看到了徐悲鸿国画的画风点滴迹象;其三,画册中黄家泽多幅自题“写生”的作品,内容多为狗、狼、猴、鹰及鸡鸭等动物,作品也多画在较熟的宣纸上,无论从题材,写实能力,到用笔的方式,可以看到与当时在上海颇有声势的“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画风的微妙关系。特别是《墙头花枝》作品,很有现实表现力的联想。其四,黄家泽在上海美专学习的“西洋画”,对他在国画中的写生、写实、造型及题材方面的影响,也可以在他的画面看到痕迹。可见,这一时期,从上海学习,到回潮汕参与教育,及到处写生、游学、交流,黄家泽有着“转益多师”的探索精神与实践行动。

    二,我们来考察黄家泽这个阶段的师友圈及艺术活动区域,深感他这一时期的经历很丰富、师友关系很密切,活动区域也很开阔。黄家泽1927年-1931年在上海学习与任教,1931年离沪回到潮汕,紧接着1932年受友人邀请到泰国“协益学校”讲学; 1933年回潮汕在省立韩山师范学校从事教育工作,并创办“白虹国画研究社”,任社长;1934年杭州写生,结识了徐悲鸿并有书信来往;1936年:师长辈赫赫大名的上海美专校长刘海粟和昌明艺专校长王一亭为黄家泽编印画册及题签,《黄家泽画集》第一辑刊行后,两年后又编印了第二辑,诸多海上名家刘海粟、王个簃、谢公展、吴东迈、诸乐三、王堪、王震等为其作品题跋或诗词鼓励;1936年在广州中山图书馆举行个人画展,各大报业均予以报道评价,徐悲鸿为画展题词,诸闻韵也著文评赞。1937年作品《晨鸡》入选第二届全国美展;1938年黄家泽出于兴学育才的強烈愿望,与王显诏、吴维科等老师多方筹集,创办新型艺术学校-一潮州艺校,任校长。 “潮州艺校”身心新式的学校管理方式,注重培养全方位的学生素质与修养。1939年由于日寇敌机轰炸潮州,六月潮州沦陷,艺校被迫疏散,迁往揭阳古沟。由于抗战期间,师资力量缺乏,艺校工作举步维艰,一度停办。而1943年黄家泽为促进战时美术宣传及改良中小学艺术教育,赴国内多地参观考察。从揭阳出发,经韶关、湖南、广西、贵州、直达四川重庆。

    从黄家泽这一时期一系列的活动看,他与这些国内大家们的过往还是很密切的,也得到大家的极大欣赏与赞许鼓励;活动场域很广,包括上海、泰国、杭州、广州、潮汕,以及粤北、湖湘、桂黔、川峡等;而艺术活动内容有学习、任教、交友、出版、办展、创办学校、避难、赈灾、抗战,还有写生、考察等等。作为一位潮汕青年画家,在这样的时期,包括是战乱时期,有这样开阔的艺术视野及丰富的艺术经历,是非常不简单的。我们也似乎看到,潮汕在20世纪20-40年代的交通、地理、文化、观念,也包括经济等的不寻常的表现。在近现代文化史上,数不胜数的文化名人与潮汕有着特别的缘分,而潮汕也有着不少的“人物”在中国现代美术、文学、电影、摄影等领域占据重要位置,尤其是艺术方面,当年单单上海美专的学生与老师,就有非常大的比例是与潮汕区域有关的。由于潮汕人善于经商,与上海新兴都市的经济往来便相当密切,据说在清末民初,潮汕的大户人家的厅堂里不少挂有吴昌硕、任伯年等海派名家的作品,这对潮汕地区的经济文化观念与品味的影响是很大也很深远的。而这个时期很多人投身教育、办学兴教,紧接着战乱多难,以笔为箭为枪,这些都是大的历史背景下青年人的激情与责任所为。

    在黄家泽的经历中,1943年到粤北、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一带考察的出发点及考察项目内容是很值得关注的。在他1943年4月呈交的《申请休假考察计划书》中,说明考察要项有:“甲,美术。1,抗战美术宣传重心;2,抗战美术宣传方式;3,抗战美术宣传技术;4,抗战美术宣传效果;5,美术与国民生活之关系;6,中等以上一般学校美术科教学法;7,中等以上一般学生研究美术的心理;8,小学教师所需的美术素养和儿童学习的心理。乙,劳作。1,生产工艺的种类;2,生产工艺一般的制造法;3,生产工艺的经营法;4,生产工艺与学生生活;5,生产工艺与国民生产之关系:6,中等以上一般劳作教学法;7,中等以上一般学生劳作实习状况;8,小学教师所需的劳作素养和儿童学习的心理。” 他的这一考察申请很快得到批准,而且还被呈报省教育厅,并获全额补助。虽然,黄家泽的这次西南考察具体的实地情况及考察成果没有较详细的信息,而他的考察出发点及内容与当时一些艺术家文化学者的西南、西北边区考察、写生、考古、抗战视觉动员、文物保护等却有着不同的现实意义。在三、四十年代,像关山月、黎雄才等,其实也包括广东之外的庞薰琹、王子云、赵望云、沈逸千等等,都有着西南、西北、北方边陲等考察及写生的重要经历,为中国这一时期的美术史留下了重重的一笔,而这样的考察写生也从文化观念到艺术方式上改变与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特点,也从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与历史价值。可以说,黄家泽的西南考察,从他考察要项的安排看,包括抗战美术宣传重心、美术宣传方式、美术宣传技术、美术宣传效果、美术与国民生活的关系等,以及生产工艺及与公民生活等的关系,尤其有意思的是,在这样的抗战动乱时期,他还特别关注“小学教师所需的美术素养和儿童学习的心理”,这些都为那个特殊历史阶段热衷一时的西南西北文化考察增添了多层面的丰富意义。

    其实我要说的是,在这一时期的潮汕艺术文化界,尤其是新的青年一代,有一种强烈的向外学习、互动、发展,体现自身价值与社会责任的欲望与作为。这是一代人的作为与特点,包括像我父亲王兰若,及刘昌潮、林受益、郭笃士、吴芳谷、吴维科、陈镇庭、曾幻一等等等等,他们的经历、抱负、天赋、才气,以及对社会的责任与在特殊年代的作为,都是何等的相似!我父亲王兰若与黄家泽老师同龄,三十年代初同样在上海求学,也是转学在上海新华艺专与上海美专之间,同样得到刘海粟、诸闻韵、诸乐三、黄宾虹等的指导,当时在上海时,他以“王者兰若”,甚至是“王者”为名,创作巨幅《坐镇图》《系累》等富于现实情怀与激情气概的作品,并于读书期间与潮籍同学陈镇庭在上海文庙举办以“中天国画展”为名的展览,“中天”之说,颇有傲然之气。而在毕业返回潮汕从事美术教育之后,1937年重访上海,为我爷爷八十大寿之庆求得刘海粟、何香凝、黄宾虹等一大帮名人题写的“寿”字八十幅。这也可见,当年这些潮汕青年人与外界文化前沿的密切互动关系,以及潮汕文化氛围的开放活跃状态。

    熬过了抗战,黄家泽于1946年复办“潮州艺校”,为了能容纳更多学生,学校扩大并改名为:“潮州义安初级中学”。设艺术班,招收的学生,大部分是艺术爱好者,也有一部分是因参加进歩活动遭到岐视、转学而来的学生,还有一些是以读书作掩护,暗中进行革命活动的进步学生,作为校长的黄家泽曾多方掩护,以免遭搜捕伤害。当时学校师生还用普通话演出曹禺的话剧《雷雨》并公演,在潮州古城轰动一时。由于战乱刚刚结束,教学经费不足,校舍残破,急需经费,黄家泽毅然将其岳父在新加坡多年经商积累要给他购置房产的巨款挪作学校经费。聘请名师,购置图书、物理、化学等教学仪器和动物标本等。学校还实行奖学金制度,对贫困学生给予半费或免费学习,获得社会各阶层人士普遍称誉。黄家泽还不时举办画展卖画,为学校筹集经费。可以想象,这个时期,黄家泽的“私立潮州义安初级中学”,已经在社会上影响很大,也是他很有理想与抱负的一桩大事业。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个年代潮汕地区艺术教育的不同凡响,及文化界教育界有志之士责任与热血之一斑。

    接下来,在《黄家泽生平介绍》里有这么简单的记录:“1949年,潮州解放,黄家泽将学校所有财产登记造册,全部交给人民政府。1952年,义安中学并入潮安县立第一中学”。从1949年10月起,生平介绍中再也没有记录他在“潮州义安中学”或“潮安县立第一中学”执教的字样。这确实是很耐人寻味的表述,对黄家泽来讲,无疑是一次巨大的转折。并很快,1955年“肃反运动”一来,由于解放前“私立潮州义安初级中学”的所谓“历史问题”,他被错判12年徒刑遣送到遥远寒冷荒凉的黑龙江佳木斯劳动改造。这几乎就是灭顶之灾!那个年代,多少知识分子被抛到像黑龙江、内蒙古、甘肃等边远而严酷的地方改造,就再也没有回来。很万幸,黄家泽“历史问题”案在第二年被法庭重审,撤销了原判,给予释放。他回到潮州,被安排在潮安六中任教。由于这一事件的影响,尽管及时纠正了,但是,黄家泽身心及其整个家庭都受到重创。1966年十年浩刧期间,又被强加“历史反革命”“伪党团骨干”等罪名,再次受到极大冲击,作品、藏品及资料文献也都被洗劫一空,并株连了亲属子女。这段时间,他很少作画,即使偶尔画了,也沒有在作品上署名。直到1978年11月,黄家泽才被平反,被安排到潮安金山中学工作。

    这段历史,对黄家泽及其家人的身心打击实在太大了,以至于他们都不太愿意提起。偶一提起,总是揪心裂肺、泪流满面!而更令一位有抱负有才华的艺术家及艺术教育家痛心的是,他呕心沥血、苦苦经营的“潮州艺校--潮州义安初级中学”没有了,与他无关了,还因为它而惹了一身罪名,流离颠沛,并殃及家庭后人;而艺术方面,曾经的画作及画册资料被抄被毁了;曾经的师友们也都命运相似而失联了;曾经的艺术热情、教育雄心与社会责任也都没有条件没有了权利没有了尊严了;而曾经是开放活跃的潮汕,多少也变成了自闭而内斗内耗的边城了。这个历史阶段,与黄家泽命运相仿的潮汕画家及文化人,很多很多,有的甚至比黄家泽的遭遇还要悲催惨痛。人在大时代大环境里,执拗不过捉弄人的命运。而个人的命运,也只是大时代大潮大浪中的一个薄薄的碎片。

    本来,1978年底平反之后,黄家泽迎来了一段相对静和的春光,可以有相对平静的心境和安稳的环境来进行更多的艺术创作,但是,黄家泽已经不是当年的黄家泽了,心境、身体、精神等也不是以前的他,况且,病魔很快于1985年中夺走了他的一切,那时,他才74周岁。这实在太令人遗憾与感慨了!我想,黄家泽老师也应该是留下很多很多的遗憾!他在1936年画的一幅雄鹰图上,曾题写一首唐人高越的咏鹰诗:“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虞人莫谩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可以说,这是他当时对人生的一种明志。但是,世间的罗网,时代的罗网,命运的罗网,使得这心存高远的“鹰”折翮“浅草”。而更令人唏嘘的是,在他离世前两年,身患重病的黄家泽还创作了《鹰击长空》大画,并自刻“自强不息”印章一枚以自勉。 昔日的雄鹰之心之志依然未曾泯灭!

    黄家泽老师走后,留下的一些作品没有落款题字,他的后人曾拿部分作品来让我父亲补上字款。作为命运相近,心志、经历、遭遇相似的上海美专老同学,我父亲帮忙题上了一些款识诗文。父亲将晚唐诗人司空图《山鹊》诗题于黄家泽的一幅遗作上,“众鸟自知颜色减,姤他偏向眼前飞”,不无流露出对黄家泽老师及同代人坎坷经历与不济命运的颇多感慨与惋惜之情。

    黄家泽老师的这一代艺术家都走了,我们曾经如此活跃开放及有文化底蕴的潮汕地区也终于有了第一座姗姗来迟的官方美术馆---潮州市美术馆,据说,很快也会有第二座---汕头市美术馆的出现。我们很期待潮汕地区的美术馆、博物馆及相关的文化机构应该更多更及时的对曾为这片土地的文化事业张扬才华、呕心沥血,但又饱经苦难的一代艺术家们,开展资料收集、作品保护收藏、学术研究,以及展览、出版、宣传等工作,这是一代一代人的文化责任。

注 释:

1.黄家泽(1911年6月7日—1985年6月12日),广东潮州市金城巷人。曾用名:黄裕钦,号石潭、皤叟、岚煙、瀛州人、金山老人、古稀老人。

2.参见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编《教育部立案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二十五周年纪念一览》“学生籍贯比较表”。1937年,上海,第100页。

3.新华艺术学院创办于1926年,1927年开始招生,1928年改名新华艺术大学,又于1929年改名新华艺术专科学校。

4.参见王艾《地缘文化与美术潮流——以岭东绘画与上海美专的亲缘关系为中心》列表。

5.按《黄家泽生平介绍》载:1932年,受友人邀请到泰国协益学校讲学,在泰国期间,适逢国内长江流域发生大水灾,淹死人数和难民不计其数。即创作大幅《水灾难民图》及诸多作品在曼谷举行义展、义卖,所筹善款汇回国内公益慈善机构赈灾,慈善机构给黄的信:感恩您的嘉惠,大爱无疆,善德永存。(《黄家泽生平介绍》2021年4月12日完成,由家属提供)

6.《黄家泽生平介绍》记载:1938年,黄家泽出于爱国爱乡、兴学育才的强烈愿望,与王显诏、吴维科等老师多方筹集,创办了一所新型的艺术学校——潮州艺校,并任校长。校址设于中山路“湘园”,艺校设三年制初级艺术班及一年制师资班。黄家泽亲自授课,指导国画创作,为中国画在潮州的普及、提高,尤其是人才培养等方面均做出了巨大贡献。专职教师有后赴新加坡的著名画家陈文希、著名学者邱玉麟等。学校招收喜欢美术的学生,并为贫困学生减免学费。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艺校师生在黄校长带领下,绘制了大幅抗日宣传画,举办抗日漫画展。他还编印了由潮安县党部发行的《抗战画报》十辑。还组织歌咏队走上街头,号召民众抗日救国。潮安县抗敌会决定发函各县代征收画件,以举办抗敌图画展览会,激发民众抗日爱国热情,艺校老师是筹展的中坚力量,黄家泽等为筹备委员。史料显示黄家泽等画坛名家积极参与到抗战宣传中,见《汕报》1938年7月29日报道。

7.当年与黄家泽等一起创办潮州艺校的吴维科在《松荫旧梦》一书中谈道:“潮州艺校有一套正规和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规定学生一律穿校服,佩校章,考勤、考核、升留级、奖惩均按正规学校办理。潮州艺校不是培养‘为艺术而艺术’的学生, 而是注意学生的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艺术素养。当时,正值抗日战争初期,学校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绘制抗战漫画张贴于街头,还曾在英聚巷扶轮堂大厅举办抗战画展。此外,利用晚上的时间,组织学生排练话剧及潮剧,先后到光华戏院及厦寺、埔头尾、东津等处演出。这些活动既宣传了抗日,又锻炼了学生。”(吴维科《松荫旧梦》,大世界出版公司,2008年)

8.见《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3期,陈贤武、陈嘉顺《杰出校友风采系列:黄家泽》。

9.2012年10月11日《潮州日报》06版,郑振强:《艺苑教坛 桃李芳菲——记著名国画家、教育家黄家泽》。

                  (本文为《黄家泽画集》序)


  红梅图  黄家泽作  王兰若䃼款


广东省书协副主席 西泠印社会员 中大新华学院副校长蔡照波撰文

        我的老师黄家泽

                      蔡照波

    我最初认识黄家泽老师,是在潮州百花台金城巷内黄老师家的画室,时间大约是1973年底。当时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高中毕业生大多迟早都要“到农村这个广阔天地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1973年的夏天,我高中毕业后呆在家里,名曰待业青年。当时对社会懵懂无知,未来何以立身?似乎觉得要学一门手艺傍身才好。练武术也行,学吹拉弹唱、书法绘画也罢。可人生际遇,岂是你想要什么就能得到的?人生没有彩排,碰到什么是什么。正纳闷于从何切入之时,我的那位天天可以在自家院落桂花树下,把小提琴拉得出神入化的高中校友黄云兄了解我,为我介绍了一位叫“醉岩”的朋友,带我从金城巷内黄老师家的后门直闯黄老师画室,就这样开启了我的学画时光,跟几位个不尽熟悉的小画友,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跟在黄老师身边。那时,潮州已创办了金山画苑,每年黄老师要组织创作一批作品,交付当时一年两届的春秋交易会展销,画作大多是四尺整纸大小。黄老师在案上画,我们在一旁静静地看。画到得意时,黄老师会开心地掷笔喝茶休息一小会。那时候我们几位小画友有林炎章、邱玉辉、罗佳、郑婉、李小聪等。每天一早八点半前我多数会准时出现在黄老师家的画室里,先为老师磨墨,均匀地、慢慢地磨,黄老师也会在一边讲点诸如松烟墨用于书法而油烟墨适合于绘画这样一些小知识。那时社会经济不甚发达,黄老师让我们买一些便宜的粉连纸做练习,所以一月必有一次从潮州骑单车到汕头买纸的经历,单车还是借来的,一天来回80公里——为了画画,累并快乐着。

    就这样,看黄老师画山水,画梅兰竹菊,画花鸟虫鱼。黄老师有时会一言不发地画完一幅画后,让我们几位小画友拿回去轮流临摹,然后再把原画与自己临摹的作品拿到黄老师画室请黄老师点评。我们随到随教,无论画得如何,黄老师总是先肯定习作的优点,再道出其不足,同时强调我们学国画的一定要抽空练书法。黄老师常常是一边讲评,一边拿毛笔在我们的习作上帮我们修改。那样的情景,虽然过去40多年,仍历历在目,令人难忘。至今我还保留着两幅当年的临摹习作:一幅是1973年临摹并经黄老师补笔修改的“神仙鱼”,另一幅是1974年临摹黄老师的“水清鱼欲跃”。多年后的今天,在《纪念黄家泽一百一十周年诞辰黄家泽画集》里看到我当年临摹的这幅原作,倍感亲切。到了1974年底,在当时政策的指引下,我报名上山下乡到了农村。靠着在黄老师那学到的一丁点儿功夫,竟然也让我在当知年的岁月里比较“吃香”。历史来到1979年,黄家泽老师被强加了十年之久的莫须有罪名终于彻底平反昭雪。黄老师怀振奋之心,以手当笔,五指、手掌并用,创作了“消灭害人虫,黄花分外香”的国画作品,直抒胸臆。也就在同一年,我考上了中山大学中文系。当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我第一时间跑去与黄老师分享我的喜悦。黄老师随后画了一幅名为“任汝冰悬百丈,一笑暖千家”的国画赠我,并题上“照波学友赴穗深造写此留念,潮州金山画苑黄家泽识,时一九七九年九月。”如今这幅画还挂在我家里。忆起往事,恍如昨日。

    当年的黄老师胸背笔直,配以银白色的头发,好一派尊严之气。我们几位画友,也因能得这样的名师指导为得意。他耐心的给我们讲解,认真的指出习作上的缺点与不足,一切都是那么的心平气和。而画起画来,却是狂热的挥洒。他告诉我们,山水画可从“四王”入手,参以《芥子园》的基础训练。他对艺术的追求是执着而认真的,然而在众人中,他又是那么的容易与人相处。

      前些年,在广东省博物馆一次大型展览中,我惊喜的看到展柜里有黄老师的一幅作品,同行者问我黄家泽何许人也?这一问说明对黄老师的宣传推介还不够。我说我1974年就在黄家泽老师家里,见到王个簃先生为黄老师刻的一方“黄家泽印”,我对篆刻艺术的兴趣,便从那时开始的。实际上现在艺术界多数海内外潮人都知道,黄家泽老师在1927年即16岁时便考上了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翌年转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艺术大师刘海粟、名画家王个簃等,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便出版了《黄家泽画集·第一辑》,由刘海粟题写书名,1938年又出版了《黄家泽画集·第二辑》,同年与潮州艺术教育界的黄显诏等人集资创办潮州艺术学校,并任校长。我能求为黄家泽老师的学生,实在是上天待我不薄!正是当年在黄老师的导引下,才得以成就了我后来在艺术人生上的一点点作为。如今的我先后被吸收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被选为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这一切都离不开黄老师当年的教诲与点拨。

艺术千秋,师恩难忘!

                (本栏责编:苏少荣)


墨竹图  黄家泽作  刘海粟题跋


1979年黄老师赠蔡照波上大学的作品



广东省美协会员  广东楹联书画院副院长林炎章撰文

    尘封明珠永璀璨,画坛前辈黄家泽

                    林炎章

    我的恩师黄家泽,其艺术成就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蜚海粟大师,是吴昌硕大师的入室弟子,王个簃先生的得意门生,与徐悲鸿先生是同窗师友。他和王兰若、刘昌潮先生都是潮汕著名国画家,是当代中国书画界的老前辈。 假若不是经历动荡年代,命运多舛跌宕,老师应该是与徐悲鸿、陈大羽诸学友一样驰名的共和国美术教育大家和艺术泰斗吧。

                        一

          40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来到潮州金城巷自荐拜师学艺,见到的黄家泽老师是一位满头银丝白发、慈眉善目、十分温和儒雅的长者。当时,我只知道黄老师会画国画,并不知道黄老师画艺如此精湛,竟然是一颗被尘封艺海而愈发璀璨的明珠。他德艺双馨,令人高山仰止。刘海栗、王个簃、诸乐三、王一亭诸老一辈名师都对他赞赏有加,书信往来中随处见到题跋或诗词,刘海栗在其《墨竹图》题:“森森君子节,奕奕古人风”。王个簃在《禽鸟图》题:“家泽天资超逸,所作禽鸟清妍生动”。徐悲鸿为其题词“妙法自然”,陈大羽在墨竹图题:学长黄家泽遗作,劲节映清流……当代著名画家的一系列题跋,对黄家泽老师的艺术水准高度评价。黄独峰先生评价其:“作品有融合南宗北派,有如唐寅的高雅,山水写生既有南宗笔墨,又有北派气势,在深入生活中能做到超以象外”。

        黄老师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海派艺术特色,画面构图別致,笔墨功底深厚,墨韵淳厚,意境深远。黄老师深具传统文人画家的底蕴,在诗、书、画、印等方面均有较高的艺术造诣。

                      二

    最初,我是敬仰和钦佩于老师的超逸不凡才华,慢慢的才了解到老师的一生历经坎坷。他在上海美专以优异成绩毕业留校任教,为家乡兴教育才毅然回乡,于1938年创办了潮州首家私立艺术学校,并倾尽所有积蓄,呕心沥血将潮州艺校发展成为:私立义安初级中学。1949年潮州解放,他将自己的学校全部交给人民政府,1955年竟然因解放前兴教办学的所谓历史问题被错判12年徒刑遣送到遥远的北方劳动改造。不幸的万幸中,翌年撤销原判回到潮州,安排在潮安六中任教,但这使黄老师的身心及整个家庭和艺术创作都受到重创。“文化大革命”期间又再次蒙冤被强加上“历史反革命”的罪名下放到“干校”劳动,株连亲人子女,作品和藏品及资料文献被洗劫一空。1970年回家养病。直到1978年11月才被平反,被安排到潮安金山中学工作,迎来了一段相对祥和安宁的生活,病魔于1985年夺走了他的一切,终年75岁。给艺术教育界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叹息!这样一位有抱负,爱国家爱家乡,才华横溢的艺术教育家,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被命运诸番捉弄,身心健康、心境都受到非同寻常的影响。往事不堪回首,每揭起伤痕仍隐隐作疼,无不催人泪下。

                      三

    1972年还背负着莫须有罪名的黄老师,在好心人的支持下,创办了金山画苑,又吸引了许多上门求教的青少年,老师有求必应随到随教循循善诱,不但免收学费而且学生还有时分享老师的茶水和点心,我就是这个时期向老师拜师学艺的。从那时起,我便三天两头来黄老师画室观摹学习,有时帮铺纸砚墨,有时到金山画苑裱画间帮工打杂,在这里我见到老师的小斗室画室常常高朋满座,老师很忙但从来给人很宽松很舒服的感觉,在这里我首次读到开始出名的林墉 、林丰俗老师们的原作,如林丰俗的成名作《石谷新田》《公社假日》等名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如阳光雨露润物细无声。老师对我的稚拙习作总是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教导我要从芥子园画谱开始,基本功要扎实,同时要注重写生,深入生活。在老师的教导下,我爬山涉水,穿街走巷,把潮州古城内外较有名有形的古榕老树写生个遍,也为我后来在西部工作迷恋胡杨林创作胡杨林系列画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粉碎“四人帮”结束了“文化大革命”,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那时,我一边在黄老师身边学艺,一边在潮州彩瓷厂打临时工,一天,工厂广播站转播了一则消息——大学恢复考试啦!黄老师鼓励我报名参加高考,我白天参加母校举办的短期补习班,夜间点一盏煤油灯背书、复习。考试之后如卸重荷。又有一天,工厂广播站的女播音员用激动的声音报道:“喜报喜报!我们厂二十几名工友中有四人被大学录取了!”广播员念了四个人的名字,其中竟然有我!我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了。将喜讯报告老师,老师像慈父一样发出会心的笑,在赴武汉就学的前夕我来拜别恩师,黄老师拿出刚画好的作品《凤凰宝塔图》赠我留念。题画字体刚柔有力,字字珠玑:“金轮着地龙蟠赤海镇三阳,玉柱擎天凤起丹山标七级,炎章弟赴武汉上大学,喜写家乡一胜留念,潮州黄家泽誌”。年近古稀的老师伫立于金城巷老宅大门口送我,老师温润如玉的神态,充满慈爱的目光定格在我的脑海之中,这时是1978年的金秋,也是恩师蒙冤半世得到平反的难忘岁月。

  我从古城潮州走南闯北饮过五江水,无论是在哪里,这幅画都伴随着我走天下,老师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他饱学儒雅温和慈祥的神情和目光就象宝塔上的灵光,照亮了我的人生道路和艺途。如果没有在黄老师身边打下的基础,就没有我几十年如一日的艺术坚持;如果没有黄老师的教诲,就没有我后来的成就。人生有缘有幸在老师身边学习,最大的收获不仅仅是学艺,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的道理。《周易》上讲:“君子以厚德载物。”土地不厚,承不了山川海岳;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胸怀大才心存厚道的艺术大家和美术教育家。他毕生自强不息、呕心沥血、兴教育才的功德在潮州教育历史上应该得到应有的重视。他的书画艺术水平和艺术精神是艺坛的无价之宝,尘封的明珠不掩其璀璨,温润老玉经久愈发其夺目神韵。

  人间正道是沧桑,黄家泽老师艺术之树万古长青!

1978年黄老师赠林炎章上大学的作品




广东省文化传播学会书画篆刻专委会 潮州画院画家邱玉輝撰文

        怀念恩师黄家泽

                    邱玉辉

  20世纪70年代初,我有幸师从黄家泽老师学习画画。老师安详慈怀,不求回报,无私传授与教益为我们讲述国画的传统理念和技法。强调中国画要先学古人画法,依次逐渐认识作画方式,提高笔墨运用功能,阴阳向背、四时山水是景物生态表象的觉知形象。生活中与自然濛养画画,以大观小咫尺千里。老师嘱句“名家作画,外师造化,内得心源。”造化神奇,寄情自然。

  在老师处学画,磨墨、泡茶是首要的。这也给了我最美好的记忆。慢悠悠磨墨,等待着发墨。喝茶时常遇见不寻常的师辈,林白桦、康晓峰、张裕威、郑奕辉等老师。常听老师们谈他们的经历和各自的故事。有一次白桦老师对我说道:“你是最小的学生,我是老义安的学生,该是最老的吧?”奕辉老师说:“那我是韩山的”..…白桦老师把头转向望着黄家泽老师,老师行起面带微笑着只抽烟不作答。

  我常忆起太平路金城巷巷内那棵老榕树,有前辈告诉我这棵老榕卷叶的叶片可作哨子吹,真奇妙。金城巷20号是老师的家,老厝房头多老师只得住小小几平方米的南北厅(南厅仔)。晚上睡觉白天铺床收起作画,但也时常高朋满座。品茶谈艺事兴高采烈,诉说遭际坦然而过,欲辨忘言。严霜雨打经受过,墨痕留迹韵亦香。甚觉宽慰。

    老师常说,一画一景須有灵魂与人文情怀、民俗风情。中国画要写生,更重要的是用记忆来写。临摹的范本要纯熟默记,与临摹书法字帖一样。要时常练习训练默写这是中国画学习的重要一关。

    20世纪70年代,潮州市博物馆征集到清未《潮州古城图》。可惜原作四幅只剩下三幅,缺少右边一幅。有关部门要求老师补缺成图,接受任务后,老师对原图认真地揣摹。从昔人的笔法、皴法以及色彩各方面进行比拟。当时,老师常常带我到江边看看走走,眺望对岸景色观望山川形势。回忆昔时韩江上有大肚船、六帆船,湘子桥上有牌坊、有抬轿、猴戏杂耍桥頭观鲤等热闹场景。老师胸有成竹,添上了韩文公祠、侍郎阁、韩山书院、涸溪塔等景物,使古城潮州八景得以齐全。经过数月的创作,经过老师的妙手,殘缺的《潮州古城图》终于补齐了。正是有黄老师的精湛的技艺和对家乡的热爱、对古城场景的熟谙,得以完美呈现,成为潮州愽物馆的“镇馆之宝”。《潮州古城图》重现潮州府城恢弘盛大的景象。古城太美了。唤起了海内外潮人对古城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

  今捧老师画册,思绪万千。老师您像金城巷的老榕树一样,开启童趣,绿荫了几代人。老师音容宛在,师恩难忘!


                            潮州古城图





     

       


你可能感兴趣的:(《潮州》史志期刋—潮籍著名画家 美术教育家黄家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