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学习再学习

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只有当你致力于自我教育的时候,你才能教育别人。
育人先育己,作为教师,我要在教育学生之前先对自己进行改造,也就是进行改变!改变很难呐!再难也要进行!这,是我前行的内因。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我的职业充满了智慧与理解,责任与担当,我的一切行为都将影响教育的质量和孩子们前行的方向,因此,当下,我的首要任务是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改变,今天,再次学习了核心素养,现摘录如下:

2016年9月,教育部正式出炉《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认为: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

文化基础、

自主发展、

社会参与三个方面,

综合表现为

人文底蕴、

科学精神、

学会学习、

健康生活、

责任担当、

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点。

突出强调个人修养、

社会关爱、

家国情怀,

更加注重自主发展、

合作参与、

创新实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于素质教育,又是素质教育的提升与超越。

在内涵界定上,能力与品格并重;

在价值取向上,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融合;

在结构维度上,自主性、社会性与文化性重构;

在具体实施上,课程开发设计和学科教学的落实。

只有这样,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才有中国根、民族魂、世界眼,中国学生才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自己的脚跟,又跟得上世界前行的步伐。

核心素养的落地,需要有校本化的表达。诚如清华大学附小窦桂梅校长所说,不管是中学还是小学,都必须建立一个核心素养落地的框架。
学校原来有什么?现在有什么?将来会成为什么?然后再把学校的理念与学生核心素养相结合,一并优化、整合,形成体系。
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框架构建为支撑。课程整合提升孩子核心素养。正如清华附小提出校本化表达的学生五大核心素养:身心健康、善于学习、学会改变、审美雅趣、天下情怀,真正为培育孩子核心素养打下优秀的精神底子、学习底子和生活底子。
亦如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任勇所倡导的全课程教育。他说,“全课程”,就是把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资源都当作课程资源来开发和使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全课程教育体系,是构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微型课程、潜在课程的体系,使核心素养落地有了“载体”。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留下来的东西”。何等准确、精彩!遗忘掉的东西就是所学的具体知识和内容,而留下来的则是所谓核心素养,即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留下来的越多,经过积累、叠加、沉淀、内化,则核心素养越来越鲜明,越来越稳定,越来越丰厚。诚如江苏省教科所原所长成尚荣所说,教学中,我们特别要关注究竟哪些是应该留下来的,并且给学生带得走的能力。“留下来”是沉淀下来的,“带得走”是伴随学习者的未来。因此,核心素养本质上应是个体的内化的品格和能力。外求的更多是知识内容,而内求的、内化的才是核心素养。
诚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刘启迪所言,一般而言,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有三种路径:
一是通过课程设计落实核心素养;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
亦如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所说,核心素养的落实,它不仅仅是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变更,更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变革为保障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学习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