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精神伊甸园

我的​精神伊甸园

文/双儿

走在修水的大街上,看着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阔平坦的柏油马路,豪华舒适的小汽车,灿若星辰的霓虹灯……我的心由然升起一股自豪感——为能经历这个美好的时代,为人们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小时候,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认为家乡的一亩三分地才是我们的精神乐园。如今,贫穷早已与我们分道扬镳,可安稳的生活里,想象就好像折断了翅膀的鸟儿,再也飞不过眼前钢筋混泥土所筑的高楼,整个人似乎掉进了周而复始的岁月漩涡里,被俗世的生活裹挟着前进,毫无生活的乐趣。

直到有一天,一个在教育界风靡全球的名字——朱永新,闯入了我的生活,从而拯救了我近乎麻木的灵魂。

认识他,是从一本叫《教育,让梦想成真》的书开始的。对于封面勒口处人物与作品的介绍,我没有过多的关注,只知道他头上的光环很多,作品被译成十多种语言远销海外。而留给我印象最深,让我的灵魂真正鲜活起来,我的精神生活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的地方,便是这本书的第六章,主题为“一个教育家的精神图谱”。这一章,近四十面的页面,三万左右的文字,我几乎是憋着一口气读完的。

在这里,我了解了他的人生,一段神话般的经历。勤奋与机遇,让一个最基层的普通人,走进了世界的舞台。

高中毕业后的他,做过搬运工、泥水匠,当过棉花质检员,商店营业员。因为文章写得不错,做过镇供销社领导秘书,到县城当过通讯员。恢复高考后,一举高中,考上了江苏师范学院,从那以后,他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破格晋升为苏州大学副教授,当选苏州市政府副市长,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民阅读代言人,中国改革十大新闻人物,中华十大财智人物,新教育实验的创始人……

佛说,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是的,朱教授的人生经历,就是一本丰富的人生教材。在别人看来他是上天眷顾的宠儿,但我却认为,是他的勤奋与努力让他拿到了一次又一次晋升的敲门砖。看他阅读的书籍——江苏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书尽数阅览;看他所写的文章——发表的教育论文就有400余篇,16卷本教育专著被输送海外。这还仅仅是我们从书刊上所看到的,就足以让我们的心荡起一层层波澜。

朱老师的生活是丰富的。因为他精神的伊甸园里,不仅有浩瀚如烟的书籍,还有许多惺惺相惜的良师益友,同舟共济的师资团队和默默支持他的父母亲人。诚然,走进他的精神生活,就好像走进了一个绿意盎然,姹紫嫣红的春天,给人以蓬勃的朝气和无穷的力量。

徜徉在这样的精神花园里,终日乐此不疲。

还有一位作家,从接触他优美的文字开始,我精神的荒草地便开始焕发了新的生机。他就是教育部“十一五”语文课题组专家,百花散文奖获得者——朱成玉老师。

首次看到他的文章是一篇叫《落叶是疲倦的蝴蝶》,诗一般唯美的语言,把对故乡的怀念,对已逝母亲的想念写得真切感人,令人荡气回肠。手捧着那篇文章,我一字一句地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眼泪溢满了眼眶,打湿了书面。在那一刻,我不知道自己的心是被朱老师优美的文字戳中要害,还是被故事中慈祥的母亲形象而感动。总之,那篇文章,从那日起,还有那个名字,被我永远地刻在了脑海里。之后,只要有关朱老师的文章和书籍,我每遇必看、必买。因为看他的文章,不仅思想上能得到净化与鼓舞,而且它还会悄悄地在你心里埋下文学的种子,让你不知不觉地想做一回作家的梦。

两位朱老师,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作品就像两股风一样,吹进了我的精神世界,一位指引我前进的方向,一位给予我创作的力量。我何其荣幸,能够在浩瀚无边的书海里,寻得两颗珍珠,从而璀璨了我近乎晦涩的精神家园。

“一切的美好,早已注定,它们在那儿,等你来。你来的那天,春天也来到,风景刚好。”借用朱成玉老师的话,作为我精神伊甸园永恒的风向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的精神伊甸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