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大家知道了,哲学与道学的区别,这一讲,我将详细的说明,道的由来。
“有物昆成,先天地生,独立而不亥。”这句话基本来自湖北郭店楚简,此简是目前最早的版本,大约在战国中后期,比马王堆汉帛,还要早,更比通本的魏晋王弼本,河上公本早的多。
为什么学古文,要重视更早的版本呢?因为版本越早越接近于原貌。版本越晚,因各种原因的篡改越多。比如:文字丢失,错简,通假,古字废弃,历朝历代因避讳而做的改动。不同朝代解读的需要,把原字替换成当时通用的文字。也有不同朝代的大师,因为自己思想的需要,替换原字,改变原意。也有把注释窜到经文里的。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先秦的版本,可信度最高,因为那时六国文字未统一,思想未专制,可以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原汁原味。
当然,也因为文字未统一,同一篇文章,在不同国家,多少有些不同。今日汉字,历经几千年的流转变化,好多已弃置不用,好多,本意消失。致使后人,包括专家无法识别,造成我们解读的各种困难。时至今日,即使是大师国手,也见解各异,更别说我们这些后学者,深感莫衷一是,云山雾绕。
对于道德经,这样的千古奇书,可以说,字字珠玑,一字不同,相差十万八千里。这更要求我们后学者,多研究,多讨论,多思考,或可略知一二,管中窥豹。
废话不多说,先解正文。有物昆成的“物”,当作何解?千万不要以为是物质,物体,东西。这样理解,就是西方式思维,榆木脑袋。古汉语里的物,可以说包罗万象,既包括物质,物体,东西,也包括各种事物,各种行为,各种现象,凡是你所能看到,听到,感觉到的,几乎一切的一切,都是物。所以古人说“万物”,以这两个字做一个凝练的概括。
道德经里,老子讲了三大范畴:道,名,物。 名,以后我会专门讲。今天讲物是为了讲道。这三大范畴,各位读者,暂且先做一个字面的理解即可。
常常有人说,现在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人们都很物质,其实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老子就已经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当时就已经很严重。所以物欲,物质,不是现代人的特点,而是人类的千古不变的特点之一,毕竟,人虽为万物之灵,终为万物之一。
怎么加个之一呢?因为中国人,至少从老子时代开始,不止认识到物的特点,优势和弊端,更发现了引导万物正常生长,壮大,衰老,死亡的“道”。
因为认知“道”的伟大作用,而遵从道的导引,使我们这个民族,历经苦难,数千年不灭。如今满身洋装,用古人的话说,衣冠文物,已类蛮夷。可血液里流淌的,基因里遗传的,依然是几千年前的,中华道统,万世一系,绵绵不绝。
那么“昆”作何解?有个词叫昆仲,指的是兄弟,这个作本意,自不差。从甲骨文来解释,可以这样说,同一天,出生的,孪生兄弟。这就奇怪了,这个“物”是孪生的吗?难道一生下来就是两个,甚至更多?
这样理解,对,也不对。
因为这句话,是以物来解释道,后面又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物一生二,即孪生,即昆成。这是说它对的理由。
不对的证据在后面的“亥”,这个字通本为“改”。“独立而不改”有一种很固执的意味。虽然发音相似,可以通假,可是字形相差太大,通假并不妥当。而且帛书版写作“”王亥”,这个字,字典查不到,无从解释,与改也并不像。最关键的是,亥,并非不可解释此“物”,而是解释的特别精准!令人叹为观止!
亥,隶书,上边是一个上字,下面,左边是一个孕妇,右边是个男子。虽是左右排列,起作用时是一上一下,不必仔细描述,大家都懂的。这就是两性繁殖的关键!用生理学来说,就是有性繁殖。
所以道之物,不是由别的A,和道生出B,也不是A+B生出道,道是单独自有,也就是哲学上所说的本体。既然是本体,就并非孪生,也就无所谓昆成。
这样问题就来了,既然后面的“亥”字否定了前面的昆字,那怎么理解?这个问题说难很难,说不难也不难。因为,湖北郭店楚简,原文非“昆”,而是“虫”。古汉语里,昆即虫。只是虫,不是我们现代人认为的,范围那么窄,毛毛虫,青菜虫之类的。水浒传里的大虫,指的是老虎。古人说的裸虫,就是人。所以,虫,在春秋战国时期,指代的范围更宽,似乎可以与“物”比肩。
有读者一定会问,那原本是不是“有物虫成”?我可以肯定的说,不是。
因为这里的“物”,并不是物,而是写作“爿百”,这个字目前没有人识别,还请高人指点。但是比对郭店楚简其他地方的字,可以肯定,此字非“壮”,非“臧”。
虽然不能确定,可是并不妨碍我们的解读:有物如虫,天地宇宙未生之前已有,没有什么能生出它,也没有什么能和它生出别的,它却可以生出天地,生出宇宙。
西游记里说孙悟空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已经够绝的了,可是此物,也就是道,都不用从石头缝里生出,而是它能生出石头,石头是“道”的玄玄孙。
接着老子说: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这就是道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