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第九章有感

很荣幸参加社会心理学的读书会,我下面谈谈阅读第九章的感受。

体会一:关于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的曲边。偏见是一种态度,即对一个躯体及其成员负面的预先判断。刻板印象是一种概括性的看法。刻板印象或多或少是真实的,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但是我们说的偏见,几乎是消极的。这两者需要认真的区分一下,还有没有什么好的区分方法呢?我还没有想出来。歧视是一种负面行为,如果说偏见和刻板印象只发生在心里,而歧视就是把偏见付诸于行动了。

体会二:第309页最后一自然段中说道:当大学生认为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黑人时,评定的分数相对更高。我联想到,我认识的一个教授,当他得知一张分数较低,原本过不了关的试卷答题者是一位少数民族学生,教授心生怜悯,高抬贵手,让这位学生顺利过关。这是一种积极的偏见,带来的怜悯的行为。

体会三:一个人会有偏差,一群人也会有偏差,在323页开始介绍内群体偏差的概念、作用。这让我想起了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其实就是内群体偏差,内群体偏差提供积极的自我概念,也滋生偏袒。同理,民族主义既提供了民族的自我概念,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也滋生了偏袒,否定其他民族拥有同样的人类共同价值。比如,二战时,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拿其他国家的人做人体试验,就是将其他国家的人非人化,看做木头。

体会四:偏见是社会地位、自我关注和归属的需要。在325页最后一自然段,社会地位是相对的:要感觉自己有地位,就需要有人不如我们。这让我联想到了李克富老师说的,要想幸福一点,就想想那些不如我们的人。我也联想的了,杨凤池教授说的:痛苦往往来源于不恰当的比较。这一段内容还说,越是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偏见往往更为强烈。这让我联想到,越是社会地位较低,越容易被人通过恐惧、死亡和差异性煽动起来。从历史看,一个国家往往为了转移国内矛盾,就煽动底层发动战争。如何克服偏见,我想换位思考,特别站在对立方去思考,尤为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第九章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