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惭知也惭命,笑馀歌罢忽凄凉”——该如何读懂那些小众诗句

收到一位朋友来信,在读诗的时候出现了理解难点。

这在不广为人知的古诗阅读方面,是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因为诗作不流行,诗人名气不显,所以缺乏记录,后来文人对评论赏析这类作品也就兴趣缺乏,也可能是诗意清浅,在文言文语境下没有解释的必要——所以我们看到的文选、赏析,基本上是就诗歌意境的评论,或者是对有普世价值、情感共通的作品评价——这是市场决定的。

因而存在着大量的没有赏析,没有背景的古诗词作品。

当我们读到这类作品的时候,就需要自行搜索背景资料,把诗人的背景、形象、境遇丰满起来,大致了解他写下这个作品之时的心理状况,对诗的了解也就十之八九——毕竟言为心声,诗不过是更高级、更精炼的有节奏的“言”。

这句“今日惭知也惭命”是出自李山甫的《下第献所知三首》中间的第三首:

十年磨镞事锋铓,始逐朱旗入战场。

四海风云难际会, 一生肝胆易开张。

退飞莺谷春零落,倒卓龙门路渺茫。

今日惭知也惭命,笑馀歌罢忽凄凉。

这是一首平起入韵,押平水韵“七阳”部的七律。

从平仄关系来看,只有第七句“今日惭知也惭命”,使用了“仄仄平平平仄仄”的变格“仄仄平平仄平仄”的“锦鲤翻波”变格,其余地方都是严格合律的作品。

这说明诗人是中晚唐以后之人,他的作品格律已经完全成熟。

李山甫在历史上留下的印记虚无缥缈,少得可怜,甚至无法拼凑出一个形象特色。在网上能查到的资料是如此简单:

李山甫,生卒年不详。咸通中累举不第,依魏博幕府为从事。

这是一个在政治上没什么大作为的人,“咸通”是唐懿宗的年号,自859年至874年,正是中兴之治后唐王朝因为皇帝昏庸享乐而走向没落,藩镇割据势力大涨的时期。李山甫这个人,在这段时间内屡次科考,都没有考中,最后依附魏博幕府当了个从事。

记录简单,但是人生不简单。晚唐藩镇力量崛起,特别是魏博节度使的私人武装牙兵超级豪横,曾一度掌控节度使的更换、撤留,不断发生将领叛变,向朝廷讨要节度使位置并被承认的现象。中央朝廷无力制衡,只有顺从,所以当时有“长安天子,魏博牙兵”的说法,可见魏博幕府的势力之盛。

不过这和李山甫这首诗没什么关系,所以我们要搞懂他这句诗,还是得从这组诗本身入手。

这位朋友说读这首诗,只有这句不好理解,我有些怀疑。因为我通读下来,发现李山甫写的这些内容,很有可能被误解——虽然简单,但是我们得连起来看。

标题《下第献所知三首》是什么意思呢?不是说他累举不第吗?“下第”就是“落第”,没考上。就像黄巢一样,当年的文人都习惯在落第之时写上几首诗发表一下感慨。因为十年寒窗,一朝落第,难免情感波动很大。一旦出现情感波动,自然是诗兴如潮水而动,滔滔不绝。

但是每一个人的感触是不一样的,黄巢的《不第后赋菊》豪气冲天,睥睨天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李山甫的《下第献所知三首》从诗题便可看出他不同于黄巢的软弱气质。没考上,“献”上我的感慨三首。所知,在这里应该理解为“我没考上的感慨”,“知”,是经历之后的了解。

我们也看一下前两首,因为三首诗的情感是一气贯通的。只要有一点文言文基础,唐诗是不难懂的,也就不一一详解,只大致明白一下李山甫下第之后的情感态度。

其一(仄起入韵,平水韵“五微”部)

偶向江头别钓矶,等闲经岁与心违。

虚教六尺受辛苦,枉把一身忧是非。

青桂本来无欠负,碧霄何处有因依。

春风不用相催促,回避花时也解归。

这《其一》笔法虚空闲扯,如果不是诗题指出“下第”,都不见得能读出他的心中所想来。

离开江头钓鱼的地方,这一年又在不顺意中过去了。可怜我这六尺之躯,辛苦、担忧到底是为了什么?看山中青桂无忧无虑,晴空万里无拘无束。春风不用催我回去,过了花时我自然就把这是非之躯给押送回去。

一句话,又白忙活了,还是回山边江头去算了。

其二(仄起入韵,平水韵“四支”部)

不识人间巧路岐,只将端拙泥神祇。

与他名利本无分, 却共水云曾有期。

大抵物情应莫料,近来天意也须疑。

自怜心计今如此,凭仗春醪为解颐。

其二开始为自己做总结,为什么又白忙活了?

因为我不懂如何去经营关系,只会死读书,学习先贤古圣。我们这种脑筋的人啊,天生与名利没有缘分,却钟情于山水之间。大概世事难料,天意如今也难揣测。自怨自叹,不如一壶春酒,安慰自己强颜欢笑。

“物情应莫料,天意也须疑。”也有“小鬼难缠,阎王也不好见”的意思,可能是对朝廷腐败、皇帝昏庸的含沙射影,也未可知。

这些都是他“下第”之后的“所知”,是李山甫的个人感想。

进入第三首,开始正式对自己发感叹,从心情无奈到找外部原因,最终还是要归结到自身原因。

十年磨镞事锋铓,始逐朱旗入战场。

很多人只读到这首诗,会误以为这是一首描写战争和功成身退的诗,其实只要跟随这一步步分析,很容易就会明白李山甫是将科举考场比作战场。

我十年寒窗苦读,为了一展锋芒,今天终于跟随红旗进入战场(考场)。

从这里可以看出,李山甫可能是第一次落第。

四海风云难际会, 一生肝胆易开张。

事与愿违,无法进入风云际会的仕途,可笑我当时不知天高地厚,自以为必然一飞冲天,曾经那么的热血蓬勃。

“开张”,在这里是气势雄伟的意思。“肝胆”是真诚的心,也指勇气。

退飞莺谷春零落,倒卓龙门路渺茫。

打击很大,立马就怂了。

回到原地,收拾收拾,发现自己确实不如人(春零落),想鲤跃龙门,却摔了个狗吃屎(倒立),前途很渺茫啊。

这里因为前期志气很高,发榜之后,发现神人太多,自己落榜虽然意外,但却是情理之中,开始正视自己的水平和才能,可能会因此发愤,也可能因此放弃。

但是从“累举不第”的说法来看,是不断发愤,却不断失败,可能真有《其二》中所说不通人情世故的原因。

今日惭知也惭命,笑馀歌罢忽凄凉。

“惭”,当然是“惭愧、羞愧”的意思,但是这里的两个“惭”字咱们不能作一个意思理解。

“惭知”,是羞愧自己学识不够,却盲目自信。这个“知”,就不是标题中“所知”的感受的意思了。

“惭命”,是遗憾自己运气不行。

命不好,有什么惭愧的?说命不好,从来只是托词。同时用遗憾命不好,进一步说明自己不懂得投机钻营,暗戳戳地否认自己是因为“学识不够”,让第一个“惭知”显得只是谦虚。

这说明是有投机者学问不如他,却榜上有名。但这就是现实,是无法改变的命运,所以“惭命”——所以才会有下一句,“笑馀歌罢忽凄凉”。

“歌”自然就是指这三首诗歌,我笑着吟诵完这三首诗,忽然觉得好凄凉啊。

这种凄凉,是悲凉,是对命运不公的无奈接受。

其一写情感,其二写原因,其三写反省。

从李山甫当时的心情来看,诗还是写得很好的,很恰当地体现了因为命运不公而落第的考生内心纷繁复杂的情感。

心情虽然复杂,但是脉络清晰,淡泊中透出凄凉悲伤,表现出一种无奈的淡泊。

诗算得上不错的作品,但是由于诗人不如其他盛唐诗歌巨擘出名,诗能契合的固定情境(落第)又不多,能传唱引用的顶多是人生失意的最后两句,所以这几首诗并不算知名。

以上赏析,属于个人臆测。无根无据,接受反驳。

欢迎共同探讨,增长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今日惭知也惭命,笑馀歌罢忽凄凉”——该如何读懂那些小众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