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末,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许多国营企业改制,大批工人下岗。棉纺企业尤其严重。
如雪的很多四十岁以上的同事也下岗了。和她交接班的红姐今年刚到四十岁,夫妻两人同时下岗。她在车间放声大哭。很多同事跟着流泪,有的则唉声叹气,宛如世界末日到了。
如雪走了上去,拉起红姐劝道:“姐,别哭了,天无绝人之路,也不是你一个人,这是国家的形势。政府会想办法的。”
“她们都还好说。我们是两个儿子啊,我妈妈刚查出胃癌,她是农村户口,医疗不能报销,......”说完又呜呜地哭起来,哭声充满了绝望。
如雪想:怎么没有让自己下岗?如果自己下岗一定不会哭,相反,她还会感到一种解脱。想当初,她满腔热血的来到这个让多少乡下女孩梦寐以求的国营企业,可是,几年下来,她对这个工厂已经失去信心。工人没有一点工作热情,年纪轻轻的都像养老一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些成品和半成品浪费及其严重,而且盗窃成风。如雪曾经几次写信向厂部反映,或提一些建议,却如石沉大海,有去无回。各层管理人员得过且过,视若罔闻。如雪为厂着想反而成了多管闲事而遭白眼。她本想能通过自己努力可以得到厂部提拔,施展一下自己的才能。可是听说厂里所谓提拔起来的干部都是关系户,她除了挣个技术能手,每年拿几个奖状再也没有其它可为。
“红姐,我们一起去找找厂领导,你这个情况特殊,或许可以让你留下。”她拉起红姐来到厂部。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特殊,你让我们怎么照顾周全?除非.....”厂领导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除非什么?”如雪追问道。
“除非有人愿意和你交换。”厂领导觉得这似乎是一个不可能的情况。
“那我走,让红姐留下!”如雪毫不犹豫地说。红姐激动地当即要给如雪跪下,被如雪拉住。
厂里的人都向如雪伸了大拇指。她感觉这是自己生来最伟大的决定。走在车间里,看着大家赞叹的目光,她感觉自己像一个英雄归来。当然,也有少数人不解,其中刘志芳就是一个。她把她训斥了一顿,以为她一时心血来潮,以后一定反悔不及。可如雪把打算自主创业的想法告诉了她,她也动摇了,也想效仿如雪做件好事,不过想来想去又觉得有风险,还是等些日子看看如雪干得怎么样再说吧。
“你们乡下人也不知是痴还是疯,还是因为穷,脑子没有发育齐全,以为自己赚了几个钱就想逞英雄,你那几个钱能够你自己吃几年,啊?别以为你的男人就应该养着你一辈子,那是你们农村人的封建意识,在我们现代化的城市里讲究男女平等!”刘志远起先听到如雪自行下岗的消息气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如雪跟他细细说了自己的打算,他就不急不慢的挖苦起来。
“你不用担心,我从来也没有指望你养我!”如雪冷冷地说。她已不屑与他多费口舌。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翻天覆地。穷则思变,被政策束缚了几十年,都过够了穷日子。现在放开了,农民们各自探索致富之路,各行各业如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街道两旁卖菜的、卖肉的、炸油条的、卖衣服的、开小卖部的,开小工厂的,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且都很兴隆。买的卖的脸上都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城市反而慢了一些,也许是因为人人都有铁饭碗,有养老金,因此可以安安稳稳的混到老。他们的思维已经固化。因此当这一局势被打破后,他们觉得大难来临,无所适从。
而现在这场变革正如一场飓风席卷这个城市,它必将以推枯拉朽之势,给这个城市改头换面;或如一个外科医生,正在给一个患有顽疾的病人挖取一颗毒瘤,他虽然会有片刻的痛苦,但很快便会痊愈,焕发青春!赵如雪仿佛看到了灿烂的明天。
赵如雪打算开一个面食馆。据说,城里很多女人不会做饭,尤其不会做包子饺子馒头什么的,可这又是人人都喜欢吃的东西。她相信自己做的很好吃,一定能赚钱。
经过几天的考察,她在一个中学门口租了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她把自己多年的积蓄都拿出来还不够交房租,刘志远却一分钱都不出,他说一切都是赵如雪自作自受,与他无关,他也没有钱。而赵如雪曾经打扫房间在大衣柜下面的缝隙里发现两张刘志远的存折,一共五万。如雪几次想提起这事又咽了下去——那是人家的私房钱,不借是人家的权利。她也想过给他利息,可是能想到他的态度——一切免谈!于是又罢休。想想这样也好,以免以后财产分割不清。
刘志芳没等如雪开口自愿借给她五千块钱,这在当时是一个不小的数目,相当于两年的工资。刘志芳还帮她找人装修,置买餐具,很快就开业了。她们给小餐馆起名叫"芳雪餐馆"。如雪激动地说:“姐,我挣够第一笔钱马上还你!连本带息哦!”
“你又跟我见外不是?我可不是图你利息!我就是表示支持你!”
“那咱们合股吧!”
“哈哈!还不知道是个疤还是个泡呢,还合股!”刘志芳善意地讥讽了一句。
“那你不担心你的钱打了水漂?”
“我相信你会发财的!哈哈!其实你也不用有心理负担,我借给你钱就算买了一块石头。”
“石头?”如雪不解。
“嗯,投石问路嘛!其实我在厂里也干够了,我也想自己干,可是又没有把握,我没有你的魄力,所以就想支持你先干起来,好的话我也辞职自己干!”
“好啊!我一定能干出个样子来!”如雪充满信心地说。
开业后的很长时间一直冷冷清清,赵如雪急得团团转。其实很多事情不是仅凭着一腔热情就能干好的。她想过放弃,可是房租交了一年也退不回,只能苦苦维持。她把一辆自行车改装成餐车,起早贪黑,去学校、去工厂、去医院门口卖快餐。每天累得要死,只能勉强赚回房租。房东建议她安装几部公用电话。她又去培训学校学了糕点制作,于是小餐馆又增加了订做生日蛋糕生意,还制作一些小糕点零售。在她不断地努力下,餐馆的人气在慢慢地提高,收入也日渐增高,它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正在磕磕碰碰地成长着。
一年后,她还上了所有借的钱,自己还有点结余。而生意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