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日常:散步

晚饭刚吃完,正准备收拾碗筷,只听见窗外在喊:“吃完没有啊?快点,天都黑了!”

疑惑间,循着声音望去,是隔壁的冬香阿姨。“走去街上转转,买点东西回来,晚上店铺有开门。”她又说道。

“刚吃完饭,马上就来。”母亲应道。

“你要不要也一起去啊?出去走动一下,消消食。”母亲问我。

“街上不是有执勤的不让出去吗?路也都封住了。”我疑惑道。

“现在都是昼伏夜出,晚上没有巡逻的,街上店铺有卖东西的。我们走小路绕过去。”母亲边快速收拾便说。

“我跟你们一起出去活动一下。”我说。反正在家闲着没事,晚饭确实吃得有点撑,走走也好。

我和母亲带上口罩,到村口追着冬香阿姨,一起的还有小梅姐,前年才嫁到我们村。

今天惊蛰,果然天气回暖,尽管已经七点多,却已感觉不到冬天的那股寒意。

月光将夜空映得明亮,零星的几颗星星,显得格外舒朗。远近村子里的灯火,在夜幕中连成了一条有些褶皱的白练。


村口的池塘

路上碰到几个附近村子的人,都带着口罩,看情形也是想碰碰运气,去街上转转。

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小村庄,人们更多的困扰与危机大概不是感染病毒的风险,而是交通限制所带来的生活上诸多不便,以及成本增长和收入缩减的矛盾。

我默默地听着母亲跟另外两个同伴边走边聊。

“家里厕所的纸用完了,得买两提回来。”小梅姐说。

“我们家也是,纸用得可快!还想买两包酵母回来再蒸馒头。”

“我也要买酵母,再看有没有香菇、木耳、海带之类的干菜,也买一些回来。”母亲说。

“海带我也就买,和五花肉一起炖汤还挺好喝的!”冬香姨说道。

走到拐弯路口处,一辆大货车斜停着将水泥路完全堵住。没有人值守,也没有任何联系方式。

但在水泥路旁边的菜地里,来往的人们用自行车、电动车、乃至双脚,已经成功地轧出了一条小径。

想去了那句“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同时不得不疑惑:这种封路措施究竟是共克时艰,还是制造麻烦,增添不必要的损耗?

出乎意料的,街上竟有不少出来放风透气的人。有好几家店铺,门开着一条小缝显示在经营。

我们正准备继续往前走,到距离菜场不远的那家超市采购,这时一个穿着防护服,带着口罩的人喊道:“你们干嘛呢?到处乱跑什么?赶紧回去!不怕被抓走!”

“就只是想买点东西,马上回去。”冬香姨一边回答,一边继续往前走。

“赶紧回去,不准出来!要买什么找村干部登记!”那人更加严厉地吼道。

“你们是哪个湾子的?快回去!非得往枪口上撞是吗?听到没有?”旁边带着口罩和红袖章的也气势汹汹地吼道。

我们只好悻悻地转身往回走。

“我前天晚上出来的时候没有看到巡逻的人,倒是有不少买东西的。”母亲说道。

“早知道这么严就不出来了,东西没买着,挨人家一顿训。”小梅姐说道。

“刚才那个人认出了我,知道我是小湾的。对我们态度真是凶啊!对他们街上的人就比较客气。”冬香姨有些愤愤不平道。

“据说他们这值班巡逻的,都是有补助的,一天几百块!”冬香姨又说道。

“那这样的差事,一般人也轮不到啊!你看那些人,基本都是咱这里的地头蛇。”小梅姐说。

“可不是吗?让村里代购,平时5块钱一斤的生姜现在10块一斤,香烟也比平时贵了一半,这一两个月烟钱都花了几千块!”冬香姨又说。

“唉!让他们这些人趁机发财,受苦的是咱们这些普通老百姓。”母亲叹口气道。

月光越发明亮,再过几天就到阴历的十五了,可惜了大概不会再有人出来散步赏月了。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疫情下的日常: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