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觉醒年代》吧

    因为暴雨,全城不放假,留守值班的我,抽了两天的时间看了最近很火热的一部剧《觉醒年代》。

    开始是微博推送的零星片段,众人评价很高,我也就看了几个短片。然后就是豆瓣,知乎推送,我又看了主要内容简介和演员表。最后是身边的人艾特我了,说这部剧确实很好看。

    我在想,好久没看电视剧了,我倒想看看到底是个什么电视剧,引得众星捧月。

    怀疑和好奇,让我点开了《觉醒年代》,因为会员问题,我是在学习强国看完了全部。我看的时候已经更新完结,避免了每日抓耳挠腮等剧的焦灼。

    看完之后,很想写点什么。又感觉自己文字拙劣,难以表述内心复杂又澎湃的情感,暂时搁置了一段时间。

    要说这部剧,确实是将爱国主义情怀拉满,闻者动容,听者流泪,好多次深受感染,我不禁涕然泪下。

    “ 未谋其面,先承其泽!”我与革命先辈们相隔了100年左右,未曾有过一面之缘,未曾在历史书页上读过他们的名字,未曾有过一分钟的感激缅怀。确深受他们的福泽庇佑,在盛世里活得像朵花。大多数人问后续如何,有人回答:“后续就是现在”。其实深受他们福泽的又岂是我一人,还有我们的祖祖辈辈!

    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箭杆胡同9号门前的那一条路,也是全剧主角陈独秀必经的回家之路。沟沟壑壑,人车难行,影片镜头给这条道路特写了几次,而每次都有一群先辈们肆意谈笑,垫砖前行,丝毫没有被道路难行带来任何影响。

    家路尚且难回,何况国路。第一次看到这条路的时,其实都不能叫做“路”,只能称做未成形的深“沟”。第二次看到路时,门前的沟壑填平,俨然像是一条路了,不过依然坑坑洼洼,泥泞不堪,陈独秀、李大钊等众人经过时,探身前行。第三次再看到这条路时,已经铲平了一些,泥浆水少了,不用再扔砖头走。

    我想这条路其实就隐喻了当时革命发展的三种阶段,也象征着国人思想上三次不同程度地觉醒。从辛亥革命流产,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共和制变为封建军阀专制,到一群革命者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新文化派崛起,开始了一场文化革命自救。再到五四运动将思想革命顶到了高潮,各个阶级掀起爱国狂潮。中国发展之路就如这条泥土路,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之路也如这条泥土路,泥泞难行。

    “道路难行,尚可翻修,思想沉睡,如何自救。一段段高能镜头出现了,“人血馒头“,《狂人日记》。学生时代未曾领会鲁迅先生文章深意的万分之,囫囵吞枣,死记文章。现在颇为欣赏他以笔做刀,直击人要害的文章风骨,抨击封建顽固势力,句句经典莫不精彩。

    几千年的封建主义思想刻在中国人的骨血里,要想除去弊病,断其根源,不经历一场换血剔骨之痛,何以药到病除?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站出来,宣扬和普及白话文让民众觉醒,各地纷纷成立报刊阵地,一步步从思想上改造中国人的思想。

    其实,我有点好奇辜鸿铭这个旧派代表。被称为“清末怪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9种语言的怪才。

    《觉醒年代》里第一次出场时,派头十足,也极为讲究,是个留着“小辫子”的老古董,前后有端茶的仆人,有端烟枪的仆人,有专门漱口的仆人。借“蛤蟆呱呱”,讥讽新文化运动和白话文,初看时并不讨喜的一个角色。

    随着剧情的发展,我看到了老古董的“可爱”。颇有君子之风,对宵小做派不苟同,不参与;虽保皇派一党,却有明是非之心,活得坦荡。他的国人精神论讲座,总是“列无虚坐”,其对中国文化和语言传播贡献颇丰。传言:“外国人宁看辜鸿铭,不看紫禁城。”可见,他的造诣确实高深,是中国文化璀璨的明星。

    《觉醒年代》是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剧,不看,我便不知道当时北京大学里,一群学子,用鲜血扛起救国救亡的旗帜;一群文人学者,为谋求前进道路肝脑涂地。

    “身以许国难许卿!”,我看到陈延年,陈乔年等人在乱世里坚守自己,在理论和实践的矛盾里磨练,最后破茧成蝶。因随时愿意为国家奉献生命,决心如此彻底而毫无保留,所以再难放下私人情感了。

    犹记得,上海九龙刑场上,两兄弟离开时一笑,是决绝,也是无悔!

    如今,盛世繁华,是你们故事的延续,也是我们故事的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谈谈《觉醒年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