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潜意识意识化故事分享:“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老百姓爱说一句话,“不打勤的,不打懒的,专打不长眼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没人喜欢不长眼神的,即不会看人脸色说话做事,别人明明已经很讨厌或者不耐烦了,这个人还无知没有觉察。

这个察言观色会意能力,用正面的通俗话说,就是“人喜会说的,狗喜刷锅的”,所谓会说话可不是讥讽人的意思,而是能够听话听音,看人脸色,也就是觉察到人家情绪变化以及内心隐藏的需要。

那些讨厌乃至瞧不起察言观色之人的人,唯一解释就是这个人自己没有察言观色会意能力,人际互动中时常碰壁,又懒得去学习或者学不会,于是变得“习得性无助”和“反向形成”,由爱生恨,把这种向往变作嘲讽,认为自己是直来直去的好人,别人是虚伪小人。说到底,这就是合理化防御机制,把自己喜欢但得不到的故意歪曲甚至敌视,典型例子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为何说“听话听音”“看人脸色”如此重要,因为行为背后是意图的表达,而这些不是言语内容直接表达的,要通过微表情来体现,可以认为这些微表情属于潜意识范畴。

潜意识意识化如此重要,好比猜谜语,打比方,表面东西无所谓,要是“看见”内在潜在意识。我们可以“看云识天气”“看天换衣服”,不过“看人脸色”不容易,难的不会,会的不难,需要不断觉察体会。

要做到察言观色会意,首先从提高自我觉察力开始,毕竟“我是一切的根源”“打铁还得自身硬”。

属于潜意识范畴的,自然就是难以觉察的,那么最常见的就是思维、情绪、行为反应模式,以及遗忘。

刚刚参加过健康查体,就此举几个例子,来体会下。

一个是抽血后按压针眼,由此体现出的思维与行为反应模式。

抽血过程中,护士告诉过会要按住针眼,且保持五分钟。当人家拔出了针头,结果自己就眼睁睁看着血瞬间冒出来,没有任何动作,护士急忙提醒快按住啊,这才反应过来。

为何如此呢?直接原因就是“与往不同”,潜意识里过去抽血后,先是护士按住针眼拔针,再慢慢交给我按住,这次不是这个套路,人家拔针后没有按压住交给我,而是直接撤离了,导致自己瞬间愣住、懵住,像远古人遇到野兽时候“或战或逃”模式,只不过这时候启动的是“呆若木鸡”僵化模式。

事情发生预料之外变化,之所以反应来不及,说明潜意识“等着就行”思维和反应模式,恰恰左右了自己,没有意识到灵活性和变化性,说明反应迟缓这个模式。

一旦觉察到了这个模式,也就是潜意识有一点点意识化了,即任何反应都要立足当下,不能被习惯化约束住。

再一个是“碳13呼气实验”检测项目,忘记了第二次呼气。

先是一口气吹满一个袋子,被告知半小时后再过来吹满第二个袋子,为了帮助记忆,人家还特意在体检流程单上标示,粗笔写下到点时间“8:55”,当时也记得很清晰。

后来,先后检查其他项目,在等待彩超检查时,百无聊赖看手机,期间看到单位年轻同事陪着一位退休老同志做检查,这时候突然听到年轻同事提醒老同志,说那个呼气检查快到时间了,我突然觉察到自己也有这个事情,时间刚好到了。

这个事情属于记忆后的遗忘,而且是完全忘记了,可以认为再次呼气这个检测事情丢进了潜意识。

怕遗忘重要事情如何破解呢?那就是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可是这次经历提醒,笔头不是自己记下的还不行,人家记下的没有进入自己意识,就需要再设置闹铃提醒,或者与别人分享这个事情,加强一下这个可能遗忘事情的意识化。

可见,孔子说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有着深刻心理学道理,那就是提醒我们尽可能通过社会互动,来达到潜意识意识化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活中潜意识意识化故事分享:“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