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生长,事事可生长

  “那种寄希望于一味刷题就可以‘大面积’提高成绩的做法似乎走到了“山重水尽”。真正为未来遴选有用人才的考试,其重点应放在能力考察上。或许,数学要拿高分,就要在转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上痛下功夫。”——这是我看了今年高考数学卷以后,写下的“读后感”。教师“霸占”课堂,滔滔不绝地进行着“知识搬运工”的角色,看似很辛苦,实则学生没有深度学习,产生不了深度思维,这种忽视学生是主体的课堂已走进死胡同,如若再不像陈宝生部长呼吁的那样进行“课堂改革”,就会误人子弟了。

          2019年高考数学试卷刮来一股清新之风,似乎吹走了为应试而应试的“迷雾”——单纯的知识性考点少了,死记硬背有点“失灵”了;机械重复的刷题,仅仅是浮在思维的浅表层就走不远了。越来越着重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综合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学科素养导向,注重解决问题能力考查,试题全面覆盖基础知识,突出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以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认真研究认知规律,优化教学效能。倡导综合学习目标,即知识、技能、态度之整合的学习方式。学习科学的基础是建构主义:知识的建构性、认知的情境性和学习的社会性,在情境中合作学习,并进行认知图式建构,借以克服碎片化学习的低效和肤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可见:真学习的发生要建立在“躬行”之上,唯有主动体验中才有真切思悟,只有合作探究才会有深度学习,高阶知识具有“不可讲性”,非教师破解以往的单纯的讲授式课堂结构、让学生先来而不可“破局”,要在对标核心素养中“倒逼”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

          ​南城人的“再创课堂”就是一种让每个孩子享受创意和发现创新的课堂范式。我们以级部为主体,低重心进行推进。与此同时,我们南城研学课程,也是“再创课堂”的延伸。“在超音速训练板块,各位同学相互分享信息,学会配合  从不熟悉不信任,一步步逐渐放下成见主动合作,到最后积极分享,并勤于反思与总结。在这样的集体活动中,事事可成长,倾听孩子们拔节生长的声音,欣喜于这美好的生命姿态。”——这是一位家委会负责人在台儿庄进行红色研学时,发来的颇有分量的“感言”。你看:随行的家长都有提升了,自对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美好的期许。成长,就是一次次微变,积久了就是一次质的蜕变。

        研学课程对课堂教学也不无借鉴。研学团队训练的老师带着目标,引领孩子们到“无限风光”处,总是充满着激情,无时无刻感染并调动着大家的积极性,让温度持续,甚至是高潮迭起。并基于孩子们认知规律,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性拓展,让孩子们进一步的了解团队合作重要性,切实锻炼了同学的合作能力,激发了孩子们的创新力。异想天开的能力,对担负着开创一个美好未来的孩子来说,又是何其重要的关键能力。

        在这静夜,总跟不上思绪的节奏,挂一漏万。写出来的东西,距心中的“模样”又相距甚远。无法准确表达内心,这是一种痛,但也似不必强求。只是想说: 在思潮起伏、动荡的年代,做有定力的自己,让自己的课堂有品位、有高度、有内涵。一意前行,无论西东。

金辉  凌晨四点于扪心阁​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若生长,事事可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