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更挑战13鸡啼花香

我的书画原创作品


我的书画原创作品

我决定向邻家小孩学习写作。

今早,我涂鸦了两幅作品:一幅画鸡,一幅画花。刚完成,邻家小孩走了过来,看到画中雄鸡,她便引吭喔喔了几声;看到画中牡丹,她做深呼吸陶醉状,说:“好香呀!”天真烂漫,萌态可掬。

我惊讶了。这不就是通感吗?画本无声无味,唯有颜色形状而已,这孩子却从颜色形状中听到了声响,闻到了气味。孩子的通感来得如此容易,难怪人们常说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假如孩子懂得了运用文字,我想,也必定是个早熟的文学家,如写“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神童骆宾王,写“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天才少年王勃,写“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的声称出名要趁早的张爱玲。

康德说过:“在审美领域里,人人皆须结合悟性与感官去判断。”小孩子的悟性如此聪颖,感官如此敏感,着实惊醒了我因多年的悲欢离合而混沌了的心,刺激了我因过多的烟酒荤素而迟钝麻木了的感官。

我不是没有学习过通感,而是至今仍能清晰地回忆起中学语文课堂上老师举例“红杏枝头春意闹”来阐释通感。但我一直没有想到,通感对写作有如此重要的启发意义。

我原以为通感不过诸多写作手法里的一种,却没有明白写作原来不仅仅是如何组织运用文字的能力,它的基础是审美,好的写作能力还需要好的审美能力。而通感是审美中的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钱钟书先生曾用“通感”来形容审美过程中对各种艺术之间隐约而现,又异常丰富之关联的豁然感悟。不过,钱钟书先生的学问太大了,他那篇论通感的文章,我没能读懂读透。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那句名言:“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要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使我感到读懂了:通感就是引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的一种技巧。比如,我的画的颜色形状刺激了邻家小孩的听觉嗅觉审美再创造。这真是一言惊醒梦中人呀。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王维《画》)诗人没有运用通感,画面十分逼真,却没有能够引起读者的审美再创造。“婵娟不失筠粉态,萧飒尽得风烟情。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白居易《画竹歌》节选)诗人在赏画时,似乎听到了风过竹林,竹叶摇动的萧飒之声。从图画中能听到声音,就是通感。我那位邻家小孩,年方三岁,却和大诗人的感觉如出一辙。难道说,诗心就是童心吗?

前几年,有则消息称一位美国艺术家是一名通感症患者,她能听到图像,看到声音。比如说,当她听到音乐时,她会看到抽象的色彩和画面;当她看到画面时,耳朵里就会跳动着相应的旋律。

通感症,有趣的名词。不过,视其为一种病症,未必不是出于已钝于通感的成人们的自大。毕竟,雄鸡会引吭高歌,牡丹花会芳香四溢,无论何时何地何种形式。

自从拜了这位善知鸡啼花香的老师,我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日更挑战13鸡啼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