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这则成语意思是战斗刚开始时士兵的士气最旺盛。
春秋时期,战争不断。
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发生战争。当时,鲁国的实力和齐国相差悬殊,鲁庄公准备亲自领兵迎战。这时,有个叫曹刿的人前来叩见鲁庄公,要求和鲁庄公一起去作战。庄公同意了。于是,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率军出发,两军在鲁国的长勺相遇。
齐军击鼓进兵,鲁庄公也想下令擂鼓迎战。曹刿拦住了庄公:“时机未到,稍等一下。”
齐军擂过了第二次鼓,曹刿还是不让鲁庄公擂鼓进兵。
齐军擂过了第三次鼓,曹刿还是让庄公按兵不动。
齐军见鲁军不来应战,士气低落,队伍松散下来,很多士兵坐下来休息。
这时,曹刿对庄公说:“时机到了。”
鲁军奋力擂鼓,鼓声震天,将士们各个士气激昂,奋勇杀敌,把齐军打得大败。
鲁庄公向曹刿请教这样指挥的原因。曹刿说:“作战凭的是一股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勇气最足;第二次击鼓时,勇气便有所衰退;到了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耗尽。而我军第一次击鼓,士气高扬,正是一鼓作气的最好时机,用士气旺盛的军队去攻打松懈的军队,必然会胜利。”
鲁庄公听了,十分信服。
后来,“一鼓作气”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劲头足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语故事:【一鼓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