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虽然长得都一样,但替换成本的代价让人无法替换

APP产品同质化严重,产品做到今天,功能模块、交互逻辑几乎都是大同小异的。


多年之前,产品就像开荒地一样,怎么种怎么出,没有人跟着去竞争,大家各种各的,后来,地越来越少了,大家就开始相互之间进行争抢,从商业模式,到运营玩法,套路是能抄的都抄,而且是互相抄。

对于用户最直观的就是看到APP的页面,页面布局就跟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相同行业的APP,内容展现几乎都一样,这样的产品,本身还有什么护城河吗,什么都没有,在市场最终的竞争中,多数都是一地鸡毛。

现在用户需要的所谓用户体验,其实就一点:不要让我思考。

所以,现在的APP,不论那个行业,哪个领域的,目标都很一致,不能让用户思考。就是我告诉你怎么做,你怎么做就行了。

不论在什么环境下,创新都是唯一的出路,现在创新乏力是各大企业的痛点,国内的互联网企业更喜欢在商业模式上玩新花样,鲜少企业在科学和技术上发力,大家都喜欢赚快钱,创业公司的套路就是融资、融资、最终上市或被收购,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让投资市场有信心,那就需要快速的验证自己的商业模式,能否走得通,能否在一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盈利。


所以初创公司,最好的方式是先抄一波,业务不一样没关系,用户需求一样就行,那就可以直接拿过来用,套用在现有业务上面。

而对于企业来说,内容服务才是打动用户的关键,页面做的好看只是其中一项,最终还是要看业务形态,需求的解决程度有多深,场景出现的频率。要想黏住用户,需要一个钩子,能牢牢的钩住。

长得一样不代表性格也一样,所以拿来主义并不容易,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前面可能是一样的,但是后台,就是另一番情景了,不过,我并不关心这个,我只关心,这个APP,好用还是不好用。好用就继续用,不好用就换一个,反正成千上万的APP,总有一个更好的。

企业担心这种事情发生,所以下一个粘钩,一般粘钩的属性就是社交,通过社交属性中的强关系,来挽留用户,这其实也是一种玩法,或者说是套路。


正常来说有免费的APP当然要去用免费的,但是当你要转移阵地的时候,发现关系都在这里,发现在这里还花了钱,投入了时间。关系,不是说互加了好友,才算是有了关系,在APP里面,点赞、收藏、喜欢、评论、转发等等,都算是发生了关系,就是用户用自己的行为和APP发生了一次交易。交易次数越多,越是离不开这里。

替换成本所付出的代价,决定了替换成本的价值到底是多少,在页面相似,功能相似的情况下,营销专家们就开始大显身手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APP虽然长得都一样,但替换成本的代价让人无法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