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我的中学时代(1)

最近我在看陈忠实先生的散文集《好好活着》。作者书中所写得很多场景我都听母亲讲起过,比如关于狼的那部分。书中写到作者自己上中学时背馍上学的事情,这让我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

我的中学时代虽然没有“背馍上学”,但我却亲历了同学们“背馍上学”的日子。


我的小学是在父亲单位的子弟学校读的。子弟学校硬件条件好,教室宽敞明亮冬天有暖气,夏天有风扇。而且课外活动颇为丰富,像每年的运动会、歌咏比赛,六一、元旦的文艺汇演等等。我一直很喜欢我的小学。

可是子弟学校也有它的缺点,学生少没有什么竞争压力。我们那时候两个班一共才六十个学生。所以在这样的学校里就好比井底之蛙,就算学个第一走出去一样没有竞争实力。

父亲为了我的前程,在我小升初时将我转学到了老家镇上的一所中学。之所以去这所中学,是因为这所中学离姐姐家特别近(姐姐大我十二岁,当时刚刚成婚),父母委托姐姐照顾我的饮食起居。我可以不用住校,不用在食堂吃饭。

这所中学里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都来自周边农村,家境好的人不多。虽说我们上中学时已经到了九十年代,可农村的经济状况还是不太好。

当时学校的教学楼是新盖的,宿舍还是n多年前的小瓦房、大通铺。不管是教学楼还是宿舍没有风扇也没有暖气。夏天还好说,冬天就只有靠意志力来抵御寒冷。遇上刮风下雨的天气,小瓦房是漏风又漏雨。那样的条件下同学们硬是捱过了一年又一年。

学校有食堂。那会儿的食堂可跟现在的食堂大不一样。食堂永远只提供一种饭——馒头,早饭馒头、午饭馒头、晚饭还是馒头。午饭晚饭时会提供一种清的可以照见人影的米汤。

学生在食堂吃饭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学生往食堂交一定量的麦子换成饭票,也可以直接用钱买饭票,然后每天用饭票在食堂买饭吃。另一种是学生每周来上学时背一袋子馍,然后每餐食堂免费给学生热馍。这就是“背馍上学”。

大多数的学生都会选择“背馍上学”。原因是家长算过帐说交麦子换饭票划不来,有手工费在里面。自己家磨面蒸馍便宜,还能留下点麸皮喂猪、喂牛。

那会儿的周末是休一天。同学们会在周六下午回家,周天下午返校。返校时无一例外的都带着一袋子馍和一瓶油泼辣子或是一瓶咸菜,这是一周的干粮。每天按时将馍放在食堂的大蒸笼上。

讲究的家长会给孩子用笼布缝成装馍的袋子,并做好标记。为了馍热好后不被同学拿错。

馍拿错可是常事。我曾见过我们班两个女生在宿舍门口打得不可开交,问其缘由,原来是馍拿错了。A同学说她妈妈蒸的馍白被B同学拿走了,B同学自己的馍黑。A同学找B同学时,白馍已经下了B同学的肚子,A同学气不过,两人就打起来了。

(暂且先写这么多吧!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回忆我的中学时代(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