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

“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

早在前年夏天(2016.8.)的“光影之侧——中国艺术电影高峰论坛”和去年春天(2017.3.)“湖北省文联影视剧创作拓展班”上,无论是学院派的高校教授还是实战派的编导制片,几乎都不约而同的提到了日本中生代导演是枝裕和,于是我在笔记本上重重的记下了这个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文艺科、靠电视纪录片起家的名字。之后,经多方搜寻,陆续观看了几部是枝裕和导演的片子,的确是好,很是喜欢!

    在今年5月的第71届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上,是枝裕和编剧并导演的新片《小偷家族》一举斩获“金棕榈”大奖。到了今年6月的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展映电影《小偷家族》更是一票难求。于是,我开始密切关注该片在中国的上映时间。当得知该片将于今年8月3号在国内公映时,我在第一时间的预售期内购买了电影票。果然,影厅里人头攒动,几乎满场。

      电影开场,镜头徐徐展开。仍然是是枝裕和所擅长的家庭伦理题材。影片通过6个毫无血缘关系的非常态的、社会边缘人所组成的家庭,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一场别样的家庭之爱。他们贫穷但快乐(甚至不影响柴田治与信代夫妻在拥挤的小屋里抓紧空隙时间亲热 ),彼此温暖着,相拥着,热爱着。

    很喜欢影片生活流式的叙事方式。故事内容决定了影片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多是含蓄而克制的深情述说,这也是是枝裕和的惯用手法。例如,一家人在狭窄简陋的屋里一起抬头仰望夜空,快乐地去想像他们其实是看不到的“满天灿烂的烟花 ”,就十分打动我。另外,一家人在海边戏水的逆光和侧逆光的交叉剪辑,也非常唯美温馨。还有,当毫无血缘关系的柴田治与祥太分别、车上的小祥太看着紧追公交车奔跑的“叔叔”,最终轻轻喊出了那一声发自心底的“爸爸”。而作为艺术电影(文艺片)标配的长镜头和几乎停滞的、没有配乐与台词烘托的固定镜头的大量运用,更是尽显导演“作者电影”的美学特征。其实,作为同是东方民族的日本电影,一向有着含蓄内敛的艺术传统,我所喜欢的这类电影就有《情书》(岩井俊二编导、中山美穗主演)、《伊豆的舞女》(有两个版本,一个是1963年吉永小百合主演,另一个是1974年山口百惠主演,均为西河克己导演)、《一碗荞麦面》(西河克己1992年导演)、《秋刀鱼的味道》(小津安二郎1962年导演)、《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绢》(均为山田洋次导演、高仓健主演)……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通过家庭这个巧妙的视角,即可解刨、折射一些社会问题(例如,关于血缘关系,关于养老保障,关于陪伴,关于虐童……),也更有利于导演提倡的现实主义表达。所谓“方寸之间观人间真情,一物一语见社会万象”。但北电(北京电影学院)电影学系讲师叶航先生认为《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的集大成者,鄙人则稍有微词,觉得有点儿言过其实了。当然,如果专指所获奖项,那无可厚非。就我个人趣味而言,鄙人倒更喜欢是枝裕和的《海街日记》(爸爸有外遇私奔,母亲因伤心离家出走,4个美丽可爱的姐妹与外婆相依为命的温情故事)。当然,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愉快]

      “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这是该片电影海报的宣传语,也是导演打动观众的杀手锏。

      “……每当狂风暴雨,总会想起,故乡的山林,悠悠气息。父亲母亲在远方,又在我梦里,何时能再见到深爱的你!……”李健为该片演唱的推广曲《故乡》悠扬而深情地响起来了,我的思绪依然还停留在影片平实而舒缓的镜头中。[咖啡][微笑](王广宜推荐)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