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设计

一、标签体系构建原则

原则一、放弃大而全的框架,以业务场景倒推标签需求

放弃顶层的用户抽象视角,针对各业务线或部门的诉求和实际的应用场景,分别将标签聚类起来提供给相应部门。

原则二、标签生成自助化,解决效率和沟通成本

1.标签生成的自助化能够让沟通成本降最低。
2.标签生成的自助化,可重复修改的规则,降低无效标签的堆积。
3.释放数据团队人力,释放业务团队的想象力。

原则三、有效的标签管理机制

1.规则及元信息维护
标签的规则是什么、创建者是谁、维护者是谁、标签的更新频率周期等,而不是没有规则
2.调度机制及信息同步
标签之间有一些关联,标签之间的链条断裂,是否有个调度机制或者信息同步机制让大家的工作不被影响。
3.高效统一的输出接口

标签体系构建的三原则,本质上是解决了价值、手段、可持续性三方面的问题:以业务场景倒推需求,让业务方用起来作为最终目标,让标签系统价值得以实现;标签生成的自助化,它解决的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手段去实现价值;有效的标签管理机制,意味着一套标签体系能否可持续性地在一家企业里面运作下去。

二、标签体系的实施架构

标签体系架构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数据加工层,数据服务层,数据应用层。
数据加工层: 数据加工层收集、汇总、清洗和提取数据。
数据业务层: 数据加工层为业务层提供最基础数据能力,提供数据原材料。业务层属于公共资源层,并不归属某个产品或业务线。它主要用来维护整个标签体系,集中在一个地方来进行管理。
在这一层,运营人员和产品能够参与进来,提出业务要求:将原材料进行切割。主要完成以下核心任务:

1.定义业务方需要的标签。
2.创建标签实例。
3.执行业务标签实例,提供相应数据。
数据应用层: 应用层的任务是赋予产品和运营人员标签的工具能力,聚合业务数据,转化为用户的枪火弹药,提供数据应用服务。

业务方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来使用、共享业务标签,但彼此业务又互不影响。实践中可应用到以下几块:

1.智能营销
2.Feed流推荐
3.个性化消息push


图片.png

三、标签体系的设计

1、业务梳理

用户行为流
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可以按下面的思路来梳理标签体系:

1.有哪些产品线?产品线有哪些来源渠道?一一列出。
2.每个产品线有哪些业务对象?比如用户,商品。
3.最后再根据对象聚合业务,每个对象涉及哪些业务?每个业务下哪些业务数据和用户行为?

2、标签分类

按业务需求梳理了业务数据后,可以继续按照业务产出对象的属性来进行分类,主要目的:

1.方便管理标签,便于维护和扩展。
2.结构清晰,展示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
3.为标签建模提供子集。方便独立计算某个标签下的属性偏好或者权重。

梳理标签分类时,尽可能按照MECE原则,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每一个子集的组合都能覆盖到父集所有数据。


图片.png

标签深度控制在四级比较合适,方便管理,到了第四级就是具体的标签实例。


图片.png

标签最终呈现的形态要满足两个需求:

1.标签的最小颗粒度要触达到具体业务事实数据,同时支持对应标签实例的规则自定义。
2.不同的标签可以相互自由组合为新的标签,同时支持标签间的关系,权重自定义。
本文由以下文章提取而来。
https://zhuanlan.zhihu.com/p/103129589

你可能感兴趣的:(标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