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每一项,只做一件》-132T

写作的目的调整为,锻炼并打磨优势。

近段时间的目的调整为,让写作自然而然发生。

自我反思-132T


1. 终生牢记在心的警醒

管窥:避免短视

自我卷入:定目标,不分心,盯当下

允许失败:允许自己失败,那么你就更有可能成功

练习:沉下心,低下头,多练习

控制:不要被外在奖励所控制

自主:与其坐等这个世界发生变化,不如我们更为主动地去做一些事情

影响:环境只能影响人,但不能决定人

反向力: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2.终生要问自己的问题

你究竟想要什么?只能有一项

想要尽可能发挥自身优势的价值,同时能帮到他人

天赋:伯乐+学习=优势:教练

今天有为自己的目标,做出哪些努力?

(1)写了一篇关于标准为主题的文章,约1700字

3. 每天只做一项运动——早起散步15分钟

完成

4. 每天只记住一个感受的词

糟透了

5. 每天只记住一个优秀的句子

在人生过程当中,并没有什么错误可犯,它只是一个发现什么方法奏效,什么方法不奏效的过程。

6. 每天只记住一段产生共鸣的文段

如果一个社会中的正常人是那些没有偏离预期的人,那么超常者就是在某些方面偏离预期的人。他们的日常奋斗超越了我们所认为的一般的和可预期范围,那么他们随后的成功也超出了预期。

7. 每天只学一个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养成与写作相衔接的习惯性动作,有助于更快速地进入写作状态和提高专注力。理论依据:习惯性的动作正是引导进入专注状态的诱因。习惯性的动作也可以称之为进入专注状态的开关。比如将烧水壶的开关打开之后,烧水壶就进入加热状态;那么做了习惯性的动作就相当于打开专注的开关,你就进入了专注状态。

今天看写作书籍,看到了这一写作技巧,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将这一技巧转变为具体的行动,而是下意识地想把这一技巧摘抄下来,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不对的,光摘抄下来,不把它应用到现实当中去,摘抄它还有什么意义。

我意识到这一点之后,立马开始思考如何将这一技巧转变为具体的行动,思考了一会儿,想到了——写作前拍拍手臂。

在写今天自我反思日志之前,在某一时刻大脑灵光一闪,想到晚上写自我反思日志的情景正好切合今天学到的写作技巧。我在晚上写自我反思日志的情景是这样的:吃过晚饭后,散步30分钟,回到住处后洗个热水澡,拿出电脑打开,连上WiFi,进入写作状态。

在回想晚上我这个时间段写作的过程,发现我很快会进入到写作状态当中,也没有什么厌倦心理和做不完的小动作,这一过程很自然。

那怎么将晚上这段时间自然的写作过程运用到白天的写作当中呢?

晚上这段时间自然的写作过程,其中有3点是可以在白天写作当中借鉴的:

第一点是自我反思日志已经形成标准的框架。

人的大脑对未知的事物会有一种又惊喜又恐惧的心理。白天的写作内容是未知的状态,而晚上写自我反思的内容,既定的内容远大于未知的内容,这时晚上写作中的未知内容就会变成一种惊喜,而白天的未知写作就会产生一种恐惧心理,进而也就很难进入写作状态。

第二点是写作前的行为动作已经形成习惯性的动作,和写作动作形成了无缝衔接。

第三点是对自我反思日志的阅读量没有过高的期望。

近段时间发现,我写自我反思的内容竟然比煞费苦心输出提高认知的文章阅读量还要高。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让我想到最近刚学到一个具有神奇魔力的词——反向力。

我看过的书籍和视频是这么来形容反向力的:

“赢得任何比赛的秘诀就是不要太努力或者不要太刻意。”

“鲁迅说: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内在动机》书里说:允许自己失败,你就更有可能成功。”

“古人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黄晓丹说:一流的作品当中,

关于抵达的文学作品中间,最深刻的部分是不抵达;

关于复仇的文学作品中间,最深刻的部分是放弃复仇;

关于科幻电影的作品中间,最深刻的部分是反思科技。”

我写自我反思日志的目的是为了迭代更新自己,并没有期望有多高的阅读量,其结果反而反向了,这大概就是反向力的力量。

写到这里上面这段话,又引发了我的思考:在这之前,我写作的目的是写出关于优势为主题的高阅读量文章,现在我是不是应该调整一下写作的目的和近段时间的目的。

转变为具体的行动:

写作的目的调整为,锻炼并打磨优势。

近段时间的目的调整为,让写作自然而然发生。

8. 每天只学一个新知

弱项:行动

9. 每天只写一篇运用今天学到的写作技巧的文章

完成

10. 每天只写一个没有做好的事情

11. 每天只写一个有成就感的事情。

从自我反思中收获到了一个非常大的惊喜——写自我反思日志引发了我的思考,调整了行动目的,让我又向正确的方向迈进了一步。

关注我,让我们共同目睹从“0” 到 “1” 的变化过程,希望能给到你自我主宰的力量。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每一天,每一项,只做一件》-132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