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忙的期末工作,如同进入一个黑色的大窟窿,每天都紧张而疲惫。因为下一秒,不知会有什么事情将会摆在你面前,需要你的大脑高速运转,调动所有的经验积累和知识储备去应对。
那是6月28日,一天的毕业考试结束了。六年级的孩子们要离开母校了。这段时间总是担心着他们。
那天晚上也是很晚回家。我赶紧进入了云端会议室,聆听了新网师第一期教育写作云端研讨会。恰好听到了总结。虽然聆听的时间很短,我也受益匪浅,仿佛是给精神补了一点钙。
很荣幸,我听到了郑建业老师的点评。郑老师说:
写作,改变教育生活;
写作,促进自我觉醒;
写作,引发深度思考。
这几句话,我完全赞同。
但老师们的叙事多,反思少。交流分享的老师没有提炼出真正的感悟,没有获得真正的提升。
郑老师建议老师们要善于总结,善于提炼,善于提升。
听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一些“叙事多,反思少”的含义。
联想到带领读写团队一年多,团队的老师们大部分都能坚持着每周写作业打卡。但往往出现的问题就是“叙事多,反思少”。看上去挺不错的教育故事案例,但没有写出多少思考来。这也反映出老师们只停留于记事,而缺少对事件的分析和思考。
郑老师提出了几个写作中的问题:
1.没有学会围绕主题来表达;
2.段落逻辑关系不当;
3.小故事一定是要有意义的;
4.小标题需修改;
我想,这几个问题恰好是团队老师们出现的问题。
郑老师还提出四个问题,引导大家思考:
1.我的专业写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是什么?
2.如何突破我们的写作瓶颈?尽快找到突破点,落脚点。
3.我们的写作动力,来自哪里?
4.如何保持写作热情?能持续多久?团队引领三年,那以后的五年,十年呢?
他告诉大家,自己的写作是来自团队激发的生命自觉的成长。所以一定要参与一个共同体,保持着写作的初心。
最后,郑老师对今后的写作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提升写作的原认知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自己。要从自己的写作水平出发,培养写作兴趣。
二是经由大量的写作来提升写作水平。要想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夜之间提高,是不可能的。同时,建议不要只写低水平的教育叙事和教育随笔,而应多写有理论支撑的学术论文。学术性的研究论文写作,才能使自己的写作真正走向高水平。
三是借助共同体的力量,提升自我写作水平。真正的成长,在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四是专业阅读促专业写作。多读写作书,建立题材库。同时树立精品意识,以代表作的名义去建立自己的修改标准,多总结,多修改。形成自己的作品集,多投稿。
在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中,会遇见关键人物,发生关键事件。
写作,就是撬动成长的关键事件之一。
郑建业老师点评后,翟老师也对教师写作提出了建议:
一是多写教育经历的反思,对教育行为进行总结和反思,在反思中提升。
二是多阅读。以读促写,在写的专业化的过程中遇见精品。
夜晚,快近10点钟了,我不顾工作的疲惫参与到一群热血青年的教育写作云端讨论中。
最后郝晓东老师对分享的老师提出了几个思考:
一是讲授中要有问题意识:想让听众听了以后,收获什么?
二是分享内容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三是要围绕主题去思考,听众对写作有什么需求?
同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
1.教师写作要有结构意识。内容安排要有结构,做了什么?
2.教师写作要想清楚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要写?因谁而写?为什么现在才写?写的效果如何?是学生提高了还是我提高了?
虽然,我没有听取到老师们的分享,但从后面几位导师的点评中可以判断出老师们分享出来的作品大概存在哪些问题。
每一个写作的老师都应思考:我的写作困境是什么?我的写作阶段处于哪一个阶段?我的写作经历是怎样的?我的写作怎样去突破?
避免为写而写。这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