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院士夫妻,让我看到了爱情最好的样子

    一棵为橡树,一株为木棉,有遥相致敬的倾慕,也有生死相依的缱绻。纵使人间再荒唐,我仍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模样。

      今日得闲,忽然想来分享近来看到的一个热点,是关于李兰娟院士的。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并不陌生,正是那个奋战在一线的抗疫英雄。但她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一名妻子,是郑树森院士的深爱的人。而事情就是发生在她们两个身上。


近日,湖北省疫情防控指挥部通告,从4月8日零时起,武汉将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


这也意味着历经为期两个多月的“封城”,被称作“九省通衢”的武汉将重新恢复四通八达、烟火阜盛的状态。“原来国泰民安,就是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而驰援武汉已近两个月的李兰娟院士,也在3月31日结束了在武汉的工作,返回杭州。这无比漫长的两个月,是从肃冬到春天的跨度,是生与死的淬炼与考验。



“目前来看,我们圆满完成了任务。这次,我亲自参加了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这个经历我终身难忘。”李兰娟院士如是说。


        英雄凯旋。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中,她是敢挑重任的国士,更是一身肝胆的勇士。有人这样评价李兰娟:“一个73岁的老人,为了与病毒赛跑,披肝沥胆,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将14亿国人挡在身后。”


但当李兰娟率援鄂医疗队从武汉返杭,她最令人动容的一个身份,不是万众拥戴的英雄,而是被翘首企盼的妻子。


4月的杭州,草长莺飞,春雨潇潇。当李兰娟走下飞机的舷梯,被欢迎的人群热烈地簇拥时,早已等候多时的郑树森院士打着伞穿过人海,走到妻子面前,紧紧握住了妻子的手。郑树森院士来机场接机,并未事先通知妻子:“要给她一个惊喜!”

        两个月的分别,不仅仅是对千里之外的亲人的思念,更是对年逾古稀的妻子冒着生命危险,奋战一线,日夜忧劳的担心与挂念。

      当武汉“解封”的消息传来,尤其是得知妻子圆满完成任务,即将回家时,70岁的郑树森院士开心得像个孩子。


        当年颠沛流离的杜甫在闻听官军收河南河北时,老泪纵横之余写道:“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此役不比昔日景,但劫后余生的人们总是无法按捺悲欣交集的心情。



        “一想到马上就能见到她,感觉非常高兴和激动。”一直伫立在雨中,等候妻子归来的郑树森恢复了往日的谈笑风生。见到丈夫的那一刻,李兰娟的脸上也绽放了久违的笑容。

面对此情此景,有人说,这对院士夫妻,让我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样子。

      2019年除夕夜,李兰娟院士在奔赴武汉抗疫一线前夕,一向低调的她秀了一次恩爱。她拍下丈夫在厨房做饭的忙碌背影,罕见地发在朋友圈。


“今天我轻松了,可以不烧年夜饭了,由郑院士替代,手术刀改厨刀。”郑树森院士,曾被称作中国外科最好用的一把刀,在除夕那天,用他成功做过无数台手术的巧手为即将出征的妻子做了一顿最美味的年夜饭。

因为此前李兰娟已经向国家郑重提出,带队支援武汉,所以,那顿非同寻常的年夜饭,也是郑树森为妻子准备的践行饭。一鼎一镬,寻常烟火,但对于经常忙得分身乏术的他们来说,却最为难得。


其实,这已是郑树森院士第三次送妻子上抗疫前线。


“非典”那年,时任浙江省卫生厅厅长的李兰娟率先在全省拉响警报,由于判断准确,行动迅速,措施得力,让一场稍有疏忽或怠慢便可能导致大规模扩散的疫情得到了有效遏制,为浙江省创造了“零严重后遗症”、无医务人员感染、无二代感染的“非典奇迹”。


17年后,当妻子再一次主动请缨出征武汉时,郑树森仍然支持了妻子的决定。同为医生,他深知,对于传染病学专家而言,妻子的战场在一线。面对重大疫情的发生,她从来都是义无反顾,亲涉险境。


相知相守的45载春秋里,他们互相的理解与陪伴就是对彼此最长情的告白。这对院士夫妻,又一次让我看到了爱情最美的样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这对院士夫妻,让我看到了爱情最好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