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习俗的由来

三月三为什么用荠菜煮鸡蛋?

吃荠菜煮鸡蛋能避邪。据称,在农历三月初三,用荠菜煮鸡蛋吃,就能保证一年中无病无痛,身体健康。尽管老话有些夸张,但荠菜的营养价值也是不争的事实。

荠菜一般用来煮鸡蛋,老一辈子人坚持秉承民间的说法,吃了之后能避邪,可以防止乱七八糟的怪力乱神靠近,还能预防小孩子的头疼脑热,大人吃了强身健体、耳聪目明。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为什么要在三月三采摘荠菜?

农历三月初采摘的荠菜药性最好。

荠菜在南方四季都有。如果做菜吃,不论什么时候采摘都可以。但是入药的话,就以农历三月初采摘的荠菜药性最好。

采药采药,采的就是天地之灵气,所以不管哪一种草药,都讲究采摘时间。不是合适的时间采来的,药效就会大打折扣。三月初的荠菜,开春发出来的第 一批嫩苗刚刚成熟,储存了整个冬季的能量,而且初春天气还比较寒冷,生长慢,所以药用价值最高。以后再发出来的就长得快了,药用价值也就下降了。

吃的荠菜,只采嫩芽。入药用的荠菜,就得用全株,一定要连根一起采摘,根部的药性更强。整株采回家晾干,就可以用一整年了。放一些在厨 房的灶台上,还可以避蚂蚁。需要治病的时候,取几株,用开水煮七八分钟,就可以喝汤了。没有条件煮的时候,用干品来泡茶喝,也是可以的。

三月三吃荠菜预防春季疾病

荠菜入药,最大的作用是祛陈寒的功效特别强,而药性又十分平和。三月三吃荠菜,就是为了祛除冬天积存的寒气。

《黄帝内经》里说得好:“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意思是冬天受了冻,如果没有及时化解,寒气会深入人体内部潜伏下来。到了春天,阳气升发,这些潜伏的寒气发作起来,寒极生热,就会引起流感发烧。这也是在春天特别容易产生各种流行病的原因。

因此,为了防止冬季的伏寒郁积化热,在春天不能用大辛大热的药物,而是要用荠菜来预防春天的“温病”。

荠菜是平性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既能祛陈寒,又能祛血热,使得伏寒无法化为内火,维持人体的寒热平衡。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月三荠菜花煮鸡蛋习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