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子张》07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曾子曰:“吾闻诸夫子,孟庄子之孝也,其他可能也;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是难能也。”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白话诠释:曾子说,“我曾经听老师说,人没有会自己表达流露真情实感的,如果有也一定是在亲人去世的时候。”

曾子说,“我曾经听老师说,孟庄子的孝道,其他的别人都能做到,但是他不更换父亲用过的老臣,也不更改父亲的执政理念,是难以做到的。”

孟氏让阳肤做官,(阳肤)来问曾子(应该怎么办)。曾子说,“位置在上的人失去了正道,老百姓的心离散已经十分久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老百姓犯了错,且执政者)获得了实情,那一定要同情怜悯,而不要沾沾自喜。(因为老百姓犯错,是执政者自己的错误造成的,不应该怪罪于老百姓。)

切己体察:第1句话说的是关于亲人去世时的真情流露。与父母住得比较近的子女,往往会和父母就一些生活的琐碎事情发生口角。我们会生气、也会抱怨,既有无奈,也有不甘。但是如果有一天父母老去,我们回想自己做过的这些事情,便会懊悔不已。那个时候的反思才是真正彻底的反思,是一种真情流露。因为在那个时候我们会问自己到底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或许只有经历生老病死时才会明白生活和生命的意义吧。但如果我们在平时相安无事时,就能够时刻把这样的一切记在心中,我们生活的是否会更加有趣和平和一些呢。至少我们对待父母的态度会有所改变吧。

第2句说的也是关于孝道,这里的孝道是继承父亲的遗志。《论语·里仁》07中“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说的是和这里一样的意思。我们现在社会经常强调家风家训,这就是古代复制到、传递到现代的产物。我们如果能够把家风和家训一直传承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孝道。有这样孝道的人,内心是有敬畏的,因为他不会在人活着的时候装模作样,更不会在人死了之后为所欲为。简单说就是能够管住自己的行为,有什么事情是这样自律的人做不到的呢?

第3句话是曾子对于执政者的期望。执政者如果希望通过法治来治理社会,那么就首先要问自己自己是不是做到了。如果老百姓没有做到是因为自己没有做到,那么我们不应该首先苛责老百姓,而是应该改正自己的行为。如果自己没有做到,还去责怪老百姓,这个社会只会越来越糟,法治不仅管不住,而且有崩盘的可能。所以“上行下效”是十分正确和有效的治理国家的方式。管理公司的团队也是这样,作为一个领导者如果都做不到一些事情,要求别人做到也是不现实的,所以当大家犯错的时候,就不应该有脾气去苛责了。事实情况是,总有一些方面,我们作为管理者的是做不到的,所以我们应该对别人更加和颜悦色,心生敬畏,而不应该苛责。

文言拾遗:人未有自致者也--“致”指的是表达、流露,例如妇前致问。——唐· 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资治通鉴》,又如:致诚(表达诚挚的情意);致精(显示精巧)。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子张》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