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

      围城,刚开始看时,讲述的是留学生在回国船上的事情。我对此又疑惑又好奇,为什么这样一个故事,要叫围城?我急不可耐询问同学,同学只是笑笑,说:你往后看就知道了。

      带着这个疑惑,每天阅读这本书已经成为习惯。故事中的主人公——方鸿渐,生长在一个新旧中国交替的时代。他的婚事,早已由父母安排妥当;送他出国留学,是他未婚妻的父母跟随时代潮流而决定的;回国后教书,与赵辛楣一同到三闾大学教书……他的一生,似乎都在按照安排好的计划一步一步推进。似乎,在这之中,没有看到他的主观意愿……他的一生在随波逐流,在人群中丧失了自我。

      当今社会,不少父母早早地为孩子安排好了一切。甚至在孩子还是一个小小的胚胎时,就打点好了以后要学乐器或是舞蹈等等。当孩子读书上学时,给孩子报上满满的补习班,在茫茫人海中,又有多少个孩子没上过补习班?又有多少个孩子因为父母间暗暗的攀比在成长长河中随波逐流,爱玩的天性和独特的兴趣在浮沉中泯灭,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而孩子选报志愿专业方向时,有多少父母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打着都是为你好的口号强加在孩子身上?毕业后,准备好了房子汽车,等待孩子走到这一步?孩子被框在框里,像是高高的围城般,锁住了自由的心灵……

      不仅如此,现实生活中,随着某软件的兴起,许多人们跟风模仿,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复读机。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的音乐动作剧情中,迷失了自我,迷失在千篇一律的风格中,无法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自我。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潮,什么是土……似乎冥冥之中有了一个标准。但这个标准像是围城,限制了人们的审美,限制了人们的目光。人们仿佛井底之蛙,认为只有看到的那一片天空,就是最好的了。方不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地方,又何必为了达到这个所谓的标准而随波逐流,迷失自我?

      我想,围城,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像一个苹果,刚开始发育时被困在固有形状的瓶子中,迎合着这个瓶子的形状小心翼翼地生长,却从未想过,挣脱这个瓶子,活出自己的模样。

            ——高一4班 何晓琳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