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即时间、成本和质量,实际是告诉项目经理应重点关注什么因素,项目控制应该做什么工作。三大目标虽然简单,但如果能将其真正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那么对项目计划制定、过程控制等工作,均能起到引导作用。有了努力的方向,项目经理也就可以真正告别“盲目”了。
1.我的第一次顿悟
(1)懂三大目标才算入门
我曾经也是一个混沌型的项目经理,每天浑浑噩噩,不要知要管什么,要做什么,在项目的大浪中随波逐流。直到有一天,我的上司在跟我聊天时说到项目有三大目标:时间、成本和质量,我当时就像被雷击一般,如梦初醒。时间、成本、质量,这不正是项目经理最应该要关注的事情吗?
这是我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第一次顿悟。从这一天起,我才感觉自己像一个真正的项目经理了。也正是从这一天起,我才明白原来项目管理是有章可循的,我买来了项目管理的书籍,参加了项目管理培训,开始了新一轮如饥似渴的学习。
后来在工作中我每天都尝试着问自己这些问题:
l 时间:项目计划在什么时候完成?有哪些工作,分别在什么时候完成?是否发生了偏差?如果有偏差,怎么处理?
l 成本:项目计划花多少钱?每项子任务分别打算用多少钱(多少人月)来完成?是否发生了偏差?如果有偏差,怎么处理?
l 质量:软件功能完整吗?软件操作方便吗?运行结果正确吗?运行效率够快吗?软件代码符合规范吗?客户用起来满意吗?
我想如果能做到这些,项目管理也就算入门了。项目经理只有心中时刻谨记三大目标,行动才会有方向,才能真正主动、有意识的管理项目,也才能算是一个真正的项目经理。
(2) 三大目标就是“快好省”
项目管理的三大目标,其实是项目管理九大领域中的三块,分别代表花多少钱、多少时间、做成什么样,显然这些都是项目管理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如果项目经理连这三个问题都不关心,那也就没有什么可以关心的了。
周总理曾经提出要“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三大目标实际上与“快好省”是一致的。为什么没有多呢,因为“多”绝不是项目管理的目标,项目只需要完成规定的内容即可,如果以“多”为目标,那么项目永远都没有完工的一天。
(3)谁在关心三大目标
既然是三大目标,那应该是项目各方都非常关心的,其实不然。三大目标是平衡了项目业主方和承建方双方利益,为实现双方而综合考虑的结果。比如成本,就是花出去的钱,显然是承建方的命根子,但是业主方并不关心,签订合同后,你花多少钱跟他们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才懒得理呢。而质量,虽然对业主方至关重要,但承建方却往往并不上心。为什么有那么多豆腐渣工程,就是因为承建方只关注成本,不关心质量的后果。
从上表可以看出,业主方和承建方其实是存在一定的利益冲突的。项目经理必须能够平衡好双方的利益关系,要使双方都满意。时间、成本和质量,就像是构成木桶的三块板子,哪块板上有洞,木桶都是装不了水的。
2.从三大目标到五大因素
所谓项目五大因素,就是项目三大目标加上范围和资源,它们是构成项目的基本要素。虽然管理专家们很少将它们并称,但鉴于它们的重要性,以及相互之间的紧密关系,有必要进行一些说明分析,以引起项目经理们重视。
(1) 项目五因素
如果说三大目标是项目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难道项目范围、资源就不重要的了吗?其实它们也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更加重要,因为它们是解决做什么与谁来做的问题,这五大因素都是项目经理必须要关注的问题。
那为什么单单把三大目标拿出来说呢?其实很简单,这是因为项目范围、资源其实是约束性因素,而不是项目目标。其中项目范围是客户对项目的约束,而资源是你的老板对项目的约束。用口语来说就是,有这么一摊事(范围),老板给你这么多人(资源),你把它干好,什么叫干好呢?就是费用不能超支(成本)、干出来的东西还要好用(质量)。
(2)项目约束公式
项目五大因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的变化关系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表示,我们不妨称之为“项目约束公式”:
根据这一公式,我们可以得到几个“推论”:
●项目范围、质量、时间和资源投入都与项目成本成正比。
●如果客户要求添加额外工作(范围变大),或者质量要求提高,那么项目实施成本将升高。当资源投入一定时,项目所用时间会变长。如果期限不变,则需要加大资源投入。
●预算不变的情况下,范围变大,只能降低质量,质量要求提高,只能减少范围(少做一点工作)
可见这五大因素这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又相辅相成,因此必须要进行总体控制,保证各个因素之间的平衡,这也就是项目管理九大知识领域中为什么有一个整合管理的重要原因。
(3)挣值管理的不足
在项目管理中,有一个著名的方法叫“挣值管理”,它是用计划进度、实际进度、预算成本、实际成本这几个值进行运算比较,用来衡量项目绩效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推行项目的数字化管理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缺失了一个重要因素,使得这个方法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这个因素就是质量。挣值分析只有成本和进度两个方面的因素,没有质量,将其用于绩效考核时免不了产生很大的漏洞。为什么会没有质量呢?这是因为质量难以用数字进行度量,特别是对于软件项目而言。虽然国标《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GB/16260-2006),提出了比较完整全面的质量模型以及度量的指标,但质量评价成本很高,而且很多指标经依赖于人的主观评价,实用性也就大打折扣了。相对而言,对进度和成本的评价,如果借助合适的信息系统,完全可以通过计算机自动实时生成,不需要人过多的干预,非常方便。
https://www.cnblogs.com/watsonyin/archive/2013/03/31/2982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