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感觉不错的人,为什么更容易受到排挤?

《奇葩说》自开播以来以其“不作会死”的说话艺术成为了综艺界的一股清流,在最新一期寻找“新奇葩”的《奇葩大会》上,蒋方舟一番关于“讨好型人格”的观点引发了热议,不少网友悲戚戚地表示,自己似乎也成为了“讨好型人格”,一时间,评论区求解的,批判的,热闹非凡。


你有多久没说“不”了?


我们先来阐述一下“讨好型人格”:这个名词可能逼格过于高了,我们把它换成“老好人”更容易理解些。简单来说,“讨好型人格”常常把他人的要求放在第一位,自己“低到尘埃里”;从不“say no”,对他人有求必应;做事情畏手畏脚,常常没有任何想法;极少与人交心,和所有人都维持一种亲切友好的“虚伪”。


毋庸置疑,这是一种缺陷型人格,这种人格表现在职场可能是成为必须奉承上级和接受同事各种呼和的“便利贴员工”;表现在两性关系可能是成为三从四德的“优质配偶”和管它三七二十一就是道歉的“宠妻狂魔”,但不管是哪一个,都醒醒吧,你的讨好并不会让你更好过一点。


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很难回答吗?是,对于“讨好型人格”的人来说。


他们早在日复一日的关注他人中忘掉了自己,在“讨好型人格”的人心里,自己只有芝麻大点儿,从不为自己争取,也从不为自己发声。可如果连自己都不在乎自己,谁会看到你?明明希望表现自己,却眼看着机会走向别人,明明自己可以做好,却没办法昂首挺胸地自荐,你的“讨好型人格”不是在帮助你生存,而是在迷惑你“圈地自萌”。


自以为和所有的人都相处融洽,寒暄问候,情商爆表,实际上呢?这个社会上最不缺的就是虚伪的笑脸,没有人喜欢和每天都用脸上的平静掩盖心里的小九九的人待在一起,你的“商业假笑”换来的关系是“假死逼死你死(just business)”真性情才是人际交往的真谛。


抑郁!我不是在吓你


如果你正在朝着“讨好型人格”发展,请说服自己停下来。要么,你成为上文所述失去自我的人,要么,你可能在和自己的矛盾斗争中抑郁沉沦。


回顾一下过去的几年因为抑郁自杀的艺人们,除了一句“贵圈真乱”,我们还应该看到的是他们内心的挣扎——不管是乔任梁还是韩国的钟铉,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他们是有良好职业品质的演艺人,也正因如此,他们很重视粉丝的评价,社会的眼光,家人朋友的的看法和公司的策划安排,过分的“讨好”各方的想法让他们被迫着不断改变,消极的跟着他人的想法走让他们走进了“镜子迷宫”,再也找不到真正的自己,最终成为了“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讨好型人格”可以为你带来短暂的和谐,毕竟谁都不喜欢自来熟的“麻烦精”和不食人间烟火的“独行侠”,但它并不能给你更多,不过如果你的人生目标是“活着就好”,那就当我没说。


我们不需要“讨好型人格”,但有一个地方需要,那就是服务业。如果服务行业都能有“讨好型服务意识”,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会惬意许多。举个例子:出门旅游订个酒店,到了当地就有酒店客服为你进行酒店导航,酒店餐厅菜品多种且对入住客人提供优待,第二天的路线还在犹豫?酒店咨询台为你提供最“当地”的推荐...想想都会笑出声。


让你不再讨好也不是让你横冲直撞。

可如果你还想讨好,那还不如横冲直撞,起码你还能知道下次见到坑得绕着走。

以上。

(本文系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自我感觉不错的人,为什么更容易受到排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