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行潮州(2)|老厝里究竟住了谁?

老厝里的庭院


昨天抵达潮州时已是深夜,摸着黑进了期待已久的潮州城。深夜的潮州是寂静的,就像这座城市承载的文化一样。

潮州虽然出了许多潮商,但城市的建设比我们想象中的保守许多。昨夜刚进潮州城时的那瞬间,我还以为回到了德庆,只是路要比德庆宽一些。

初到潮州,对身边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脸贴着车窗,瞪大眼睛来捕捉那在黑夜里根本看不清的街景。导航一路伴随着我们穿大街走小巷最终来到了同伴明子为我们提前订的住所。

我们这次的读行选择的住所是在一所民宅,也是近几年比较流行的民宿。今早听心烨姐告诉我,这座老宅子有一两百年的历史了,现在的样子是那些华侨回来修建的。我倚靠在屋外的墙壁上,望着庭院角落里的落叶陷入了沉思。心烨姐的话似乎在告诉我,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写满了属于这个家族的故事。

那些落叶的尘埃就是庭院里的那棵上的叶子最终的样子,望着这座充满故事的老宅,我在想,谁曾经住在了这里?这里发生了什么故事?是谁在这里出生?又是谁在这里离去?那一张张我不认识的面孔就像电影一样从我的脑海里一一闪过。

老宅,在闽南语和潮汕话里面称之为老厝。很自然,这间老屋自然有资格被称之为老厝。我从小就非常喜欢闽南和潮汕这边的老厝,从布局到内涵都渗透着我非常喜爱的东西。小的时候不知为何中意,现在却明白了,这些建筑的背后除了有明显的地域特色之外,还渗透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老厝也随之而改变。就拿我们住的这座老厝来说吧,它已经从传统的住宅变成了一所民宿。来到这里的人,大多数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只是潮州的过客。似乎也是因为我们这群人的存在,这座老厝便有了新的意义。

新会的梁启超故居我去过不下五次,每次去都有不同的收获,上一次去那里是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梁启超小的时候就是在现在的这个梁启超故居里长大的,里面有他小的时候读书学习的地方。在过去,这里是梁启超的家。但在现在,这里却成为了教育基地。因为梁启超的存在,这间老屋便有了它全新的意义。

我们家里也有老屋,但长期无人居住的老屋早已成为了小动物们寻找欢乐的乐园。也只是到了一些重大的节日,长辈们才会端着一些供品和香回到老屋里打扫下卫生,祭拜下先人。老屋里的主堂屋早已失去了它当年的光彩,更多的是披上了一层家族小祠堂的外衣。在香火的点缀下,这里看似有些神圣。这就是我家的老屋,从住宅变成了祭祀。倘若人真的有在天之灵的话,那么,这些先人定然没有想过,他们活着时住在了这里吃饭,死后却依旧要在这里接受香火。

人活着需要理由,建筑的存在也需要理由。万物的存在定然都有它的道理。就像今晚的这场春雨,虽然下的有点措手不及,但依旧洗刷了灵魂,洗刷了空气。夜深了,坐在老厝的窗前听雨,人往往在寂静的夜里才能真正的释放自己的灵魂与生命。古巷的雨夜,老厝的窗前,听听雨追寻下这里曾经的秘密。

写于2018 年4月14日夜潮州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行潮州(2)|老厝里究竟住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