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回信艾青:希望你蹲在延安学习一下马列主义

【读毛年谱(264)】1942年,毛泽东49岁。 


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作家艾青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到前线去。毛泽东回信说:

赞成你去晋西北,但不宜走得太远,因同蒲路不好过。目前这个阶段,希望你蹲在延安学习一下马列主义,主要是历史唯物论,然后到前方,切实研究一下农村阶级关系,不然对中国战况总是不很明晰的。


艾青,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曾用笔名莪加、克阿、林壁等。1910年3月27日生于浙江金华一个中小地主家庭。由于出生时难产,算命先生说他“克父母”,父母便将他送到村子里一户最穷苦的人家去寄养。那家的农妇,就是艾青一生都怀念的乳母大叶荷(即大堰河)。

“时代的吹号者”

艾青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偶然看到《唯物史观浅说》一书,“第一次获得了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观念”。

1928年,艾青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同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工俭学,学习绘画,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年轻时的艾青:

赴法留学期间,家庭断绝了供给,艾青只得半工半读维持生活,并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涉猎文学与哲学。他曾参与巴黎左倾集会,以“莪伽”为笔名著诗《会合》。

1932年初,他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国民党逮捕。

艾青被逮捕后,丁玲所编“左联”机关刊物《北斗》上发表了“莪伽”的诗 《会合》。这是艾青的诗人朋友刘芳松背着艾青帮他投的。该诗的发表给了艾青极大的鼓舞。1933年,在狱中,他对乳母的思念凝结成震撼中国诗坛的大作 《大堰河———我的保姆》,以字字泣血的真情实感表达了对乳母去世的悲痛,更表达了对像大堰河一样千千万万生活在苦难里的农民群众的深切同情。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

1935年出狱后至奔赴延安之前,艾青在抗战的烽火中迎来了他的创作高峰。

这一时期他的诗篇,主要以土地、人民、战士为描写对象,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我爱这土地》《北方》等情感强烈之作,艾青以沉郁深刻的悲慨歌唱着民族的苦难。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艾青

如果说我是一只鸟

我也会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悲愤的河流

这永远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还有来自林间那无比温柔的黎明

如果有一天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这被暴风雨所击打着的土地

我爱这永远汹涌着

我们悲愤的河流

我爱这永远吹刮着的

激怒的风

还有来自林间那无比温柔的黎明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让人流泪的土地

这是我生长在其中的土地

我爱这让人流泪的土地

艾青曾写过一首诗,名字就叫《吹号者》,故有人称之为“时代的吹号者”。 

来到延安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在周恩来的帮助下,艾青来到了延安。到延安后,艾青先后受到张闻天、毛泽东的接见。他相继担任了《诗刊》主编、边区参议员等职务。

艾青一开始就以抒写劳动人民的苦难为主。艾青清楚地认识到,延安是充满光明和希望的革命圣地,必须以新的风格去谱写新的情感。1941年9月的长诗《雪里钻》,正是艾青发出的反映新人新世界的尝试。

1942年3月,日渐熟悉延安生活的艾青发表了具有批判性意味的《了解作家,尊重作家》一文。在文章的结尾,艾青引用了李白的诗——“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以知识分子的立场直率地表达了对延安生活中的一些看法。

这篇文章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据胡乔木回忆,文艺座谈会前,毛泽东曾三次给艾青写信,两次约他面谈。

在与艾青的谈话中,毛泽东对当时发表的某些文章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认为有些文章“像是从日本飞机上撒下来的”,有的文章“应该登在国民党的《良心话》上”。

随后,艾青写了自己对文艺工作中几个问题的意见一文送给毛泽东审阅。毛泽东仔细阅读了他的文章,而且还交给几位政治局委员传阅。

在5月23日的第三次座谈会上,朱德发言时说:要看得起工农兵。有人引用李白的“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的诗句,现在的韩荆州是谁呢?就是工农兵。

艾青后来说,“这实际上指出了文艺工作者的方向”。

文艺整风之后 

座谈会后,艾青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到前方去,并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与工农兵结合的道路上去。毛泽东对他提出以上劝告。

艾青以一颗赤子之心接受了文艺整风,始终保持无限的革命热情积极地为实现“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而努力。

他以《野火》《献给乡村的诗》等作品与自己的过去告别,以《向世界宣布吧》等政治情感真挚的诗表明他的决心。

他在边区劳动英雄的表彰大会上赋诗《欢迎三位劳动英雄》,以平白的语言对自身进行反思。在会上结识了劳动模范吴满有后,艾青写成叙事长诗《吴满有》,后来又专门去拜访了吴满有,为他念诗,并根据他的反映对诗加以修改直至其满意为止。《吴满有》也成了艾青在延安时期体现《讲话》精神的典型作品之一,受到中央领导人的认可。但艾青自己承认,《吴满有》在艺术上是“不成功的尝试”。

1943年至1944年,艾青的艺术创作进入低潮,他只好投入到各类社会活动中去。他转而研究起民间文艺。在与工农兵结合的号召之下,他先是与木刻家古元在“三边”进行“窗花剪纸”的采风;后又以秧歌剧为起点,参加了根据地的秧歌队,在实践当中陆续写出了《论秧歌剧的形式》《论秧歌剧的创作和演出》等理论文章。

其中《论秧歌剧的形式》一文不仅体现了艾青的“理论思维、审美思想和艺术情趣都鲜明地倾向于求解放的劳动人民”,也充分贯彻了《讲话》精神,表明了“文艺必须为新的时代,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态度。

1947年冬,艾青带领着一批学生随着土改工作队去获鹿参加土地改革,在此期间写成包括七首诗在内的组诗《播谷鸟集》。艾青以新的光明的诗风表现了农民对于翻身生活的喜悦之情。

艾青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被剥夺了写诗的权利,下放至黑龙江、新疆进行改造,直至1978年得到平反。

在这场磨难中,他的右眼虽然不幸失明,但他更加热烈地歌颂光明。写于1978年的《光的赞歌》中,他以充满力量的话语唱道:

我歌唱战争,歌唱革命

在黑夜把希望寄托给黎明

在胜利的欢欣中歌唱太阳


你可能感兴趣的:(毛泽东回信艾青:希望你蹲在延安学习一下马列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