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怎么了? (1)

今年的央视春晚可以说很成功,原因是今年的春晚既有浓浓的中国传统元素,又不失大胆创新。作为老陕我一直期待的秦腔却未能出现在春晚的戏曲节目中,再次让我感到遗憾与缺失。

试问,大秦之声到底怎么了?为何如此令人失望?

带着种种疑问,让我们来探秘一下秦腔到底怎么了?在中华大地曾经活跃的秦腔到底遭遇了什么?为什么春晚会如此忽视这个号称"梆子戏"鼻祖的大戏种呢?

时间追溯到1943年,当时就读过北大的陕西榆林籍的革命作家马健翎先生挺身而出,响应陕甘宁边区和党中央的号召,以摧古拉朽之势,综合和前瞻性的对抗战形势的研判,编写了可以说是几代人都无法超越的秦腔新编剧《血泪仇》。《血泪仇》一经上演,当时在延安,乃至全国解放区取得巨大成功,这部戏到现在也是一直被传唱。现在想起来,还让人振奋。

时光荏苒,转眼间秦腔进入到1980年代了。

60后这代人的经历一定是会和戏曲联系在一起的,因为“文哥”对文化产业的重创是有目共睹的,那时候除了周报《参考消息》可以了解一些港澳台及海外的娱乐动向,几乎没有什么途径了解世界文艺的一二三了。物极必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及时调整方向,秦腔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会,我小时候记忆中就有任哲中主演的秦腔《周仁回府》,后来还有他的学生李爱琴的活周仁在乡下的火爆演出,以及刘茹慧的《辕门斩子》,王福生的《看女》,田德年、马兰鱼等主演的《游西湖》等秦腔剧目,当时在三秦大地乃至全国都非常轰动与火爆,可以这样说,1980年代左右是秦腔的鼎盛时期。

说这段历史,是因为我的童年恰是在1980年代的改革春风沐浴下成长的,因为亲历,所以记忆犹深。尤其是那个1986年,也是足球世界杯年,这一年的夏季我是在长安戏校度过的,目睹了纳凉看足球还有观看戏校训练学员的热闹场面的。这一年我知道了什么叫做事业,这一年我知道了什么叫危机,犹是秦腔传承的危机 。因为叔父是剧团的导演,也是戏校的校长,戏校可以说是惨淡经营,学员们连基本生活费都无法保证,宿舍是废旧的厂房,学员打通铺,伙食很差。我记得很清楚,这里来自宝鸡的学员较多,都很瘦小,对前途不报希望。当然这里也会有一些我认识的,比如郭小娟等较出色的有戏可演的学员,其他基本都是“菜鸟”。但叔父非常严厉,在他眼里,每一颗“苗子”都会成才的!这个从叔父每次问县长要经费的执着谈话就可看出,叔父对秦腔“未来”发展的迫切渴望!

后来我上高中了,不再去戏校了,听说戏校也解散了。原因是学员的伙食费县上不拨经费补贴,就这样草草收场了。春节前我再次看望了叔父,他知道我想了解秦腔的故事,谈话中,老人家惋惜的道出了时任县上的无能。

“那怕给一点点营养,就可挽救多少戏校学生的前途!”叔父一生的遗憾。

叔父有很好的党性原则,这可能是老一辈文艺工作者能出成绩的主要原因吧。年前看望叔父,我的心情好复杂,用一位老同学的话讲,味道便不一样了。

“你的想法不只是了为却老人的朔愿,还有抢救剧种的想法,值得期待!”老田的话,同情与支持同在,令人欣慰。

叔父1953年曾在秦腔《淤泥河》中出演过盖叔文,当时在国内及华人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叔父也是敏腔代表人物李正敏的早期学生之一,所以在秦腔界人脉较广,他也是任哲中的师兄。那么,近几年,叔父已经糊涂了,当知道我想写关于秦腔的故事时,他竟然异常来“电”了;并立马要张罗给我找知晓秦腔的相关人士,这点让我感动不已!我深深地感觉到有一种必须传承秦腔文化的使命感和崇高期盼!我的热血在这一刻似乎再次被奔百岁的老党员的对祖国文化事业的执着彻底征服!那就是抓紧一切时间去为秦腔做点事情。

今天已是初二的凌晨了,我怀揣对秦腔的热爱,更是心存对叔父事业的传承,终于扛起这笔,继续着我不曾熟悉的领域的写作,这也许就是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具体表现吧!我的期待,也是更多想法的开笔冲锋号的启航。

“你是中国的委员长,为什么你的大小官员联保军队是财狼…”马先生的秦腔《血泪仇》的优美唱腔再次响彻我的脑海,欣赏之余,更加激起了我立志抢救秦腔艺术的决心,也深感今夜不再孤独,心路历程似乎更加有方向了。

人民需要精神食粮,文化需要更多传承,秦腔需要更多精英去为之拼搏与挽救保护!这是正能量的呼声,不仅仅是渴望春晚剧组怜悯的给予分分钟的过场!

……

时不待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坚信,新丝绸之路背景下,秦腔一定随着陕甘宁新等西部省份的大发展下,会继续走向辉煌。

你可能感兴趣的:(秦腔怎么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