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和心灵都要在路上

充实的周末,早上爬山,下午读书会分享,贴近自然,成长自己,心旷神怡。

早上和朋友们一起爬白云洞,这条是经典路线了。以往基本都是3-5成群,没想到今天一下子来了13个大人,而且还有2个小朋友,最小的只有三岁。

妈妈说之前带哥哥爬了一次鼓山,回去后妹妹就闹着要一起,念了整整一个月,这次只好带她一起来了。

一开始,我也有点犯怵,一个将将满三岁的小朋友真的可以吗?不过抱着即来自则安之和一切皆有可能的心态,我们就上路了。

小朋友的体能其实完全没有问题,缺的只是一股意志力。不然平时怎么一天到晚蹦跶不停不用休息也不累呢。于是我们就一路不停鼓励她,想各种方法激励她向上:哥哥在前面等你呢,赶紧追上去;上去就可以用望远镜看好看的风景啦;妈妈累了,你带妈妈走;你先自己走,到了前面那个大石头叔叔抱你走一段……

相信是一种力量,只要你相信孩子一定行,她总会证明给你看。在路人的啧啧称奇声中,她总算全程坚持了下来。在一次次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孩子会不断的成长。

从山下下来,就开始了每周非常期待的思维碰撞。这周共读的书是樊登的《读懂孩子的心》,刚好讲的也是教育。因为都是父母,也都是爱学习的人,大家各抒己见,互相启发。

有几个有趣的点值得思考:

1.因为是樊登早期写的书,我们都觉得这本书的拼凑感比较强,缺乏系统的理论体系。由此也看出这书其实并不是件多难的事,贵在点滴积累和时机。不过它起到了不错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2.父母和孩子有共同的坏习惯,要不要为了孩子一起改习惯?

我们交流了几个点:

A.习惯的养成父母的陪同很重要

B.父母的心态要放轻松,兴趣的培养很重要,不要因为操之过急或是要求太高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

C.要教出优秀的运动员,首先要有一个好教练。如果自己不是,要么努力学习自我提升,要么给孩子找个好老师。

3.关于为什么会对孩子发火的思考:

A.爱之深,责之切,有时候不得法,需要不断自我提升。

B.对孩子缺乏耐性,有时候缺乏自控力。

C.愤怒的本质是无能为力的表现,是对失控,对自己的不满,是一种心理的失衡。

4.关于是上公立校还是私立校:

A.孩子有成长路径,按路径来会更靠谱。

B.公立校小时候建立规矩,初中培养兴趣,私立校往往与之相反。重成绩的导向可能会对孩子形成额外压力。

C.见仁见智,没有选择的那条路往往带来焦虑,觉得那个选择可能更好。

D.因材施教,公立校更普世,私立校更强调个性化和创新。创新也有风险,适合比好更重要。

5.如果一定要贴个标签,你希望孩子成为怎样的人?

A.希望女儿可以财务自由,做自己想做的事。

B.做一个慈悲心有善念的人,其他不想贴标签。

C.做一个开心的人,其他还在摸索中。

D.做一个开心,健康,自信的人。

交流过程中,大家对自己与孩子的相处做了检讨和反思,也因为这本书的阅读开始调整自己之前的一些做法。知易行难,不断学习,不断自省,不断修正,做终身成长的父母。

相信是一种力量,爱是奇迹的源泉。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体和心灵都要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