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6

不做无思想的行动者

——读《重读陶行知》有感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原本定8月22日的开学延期了,9月12日,疫情的阴霾散去,因此新学期也就姗姗来迟。学生们迫不及待重返校园,校园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果然是有孩子的地方欢乐多。

      作为老师,度过了一个超长版的暑假,居家足不出户的生活叫人生厌,于是带着新学期新气象的期望开启了工作模式。每个新学期,要拟方案,做计划,早准备。手头工作是千头万绪,忙碌的身影比比皆是。每当学校旁边的操场上尽是饭后锻炼消食的人时,一墙之隔的学校内的各楼层一排排灯光通明。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走时,老公询问灯火通明的原由,我却笑而不答。陶行知特别提倡“教学做合一”,其中做是中心。但什么是真正的做呢?他说只有手到心到才是真正的做。对于劳力与劳心的关系,他认为世界上有四种人:一种是劳心的人;一种是劳力的人;一种是劳心兼劳力的人;一种是在劳力上劳心的人。细细分析这四种人,我们的身边都有。作为学校的领导层,他们多是劳心的人。而学校的后勤人员是劳力之人。再看看老师们,就是劳心兼劳力的人,除了教学中投入精力,还得处理班级事务,需要和家长沟通,需要完成极多纯事务的事。有时忙到无暇照顾自己,身体疲惫到天法入睡。而第四种人却是最稀缺的,他们是劳力上劳心者,即在付出劳力的基础之上往往带着思考,也就是以思想驾驭行动,即做有思想的行动者。我们的老师本该是在做中思考、反思的:我为什么要这样做?今天哪些事做的不错,成功经验是什么?失败的教训是什么?我每天忙忙碌碌,我要坚守的是什么,我要把学生带向何方?但几乎很少有人去思考,试想没思想的老师怎么能培养出有思想的孩子呢?

推普周系列活动要求老师们展示规范字,各教研组以小黑板呈现粉笔字,此举意在倡导人人说普通话,个个写规范字的。各组规定了书写的内容,所以组组有别。这个区别除了书写内容而外,书写的规范性和态度真是叫难以接受。有出现错字的,有出现随性而写的,名字中有叠字用符号代替、省略的。总之,老师们忘了这个展示代表被同行看到,被学生看到。作为老师的示范性如何体现?

学校为提升教师“三笔字”书写水平,外请知名书法家到校做每周一次的硬笔书法培训,平时,发放基本功训练手册做常态练习。但从成果看,显然微乎其微。这是怎么造成的呢?原因可能很多,做足可以看出老师们的反思是极少的,从没想过如何用行动补漏洞与不足。

作为老教师的我,从不敢怠慢一节课,哪怕是“早诵读“与“午练字”,我都会提前准备,准时准点到场指导。因为,我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待学习的重视,从而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就拿备课来说,无论这个教材于我而言有多少熟悉,我总会从解读文本开始准备,构想利于学生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下的教学思路。下课后,我会找出教学记录本,记下自己真实的教学情境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就《草原》一课执教数遍,但直到今年上时,我才真正的理解了老舍先生对草原的初印象:“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往常,更多关注“一碧千里”,感受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但并不茫茫”究竟是什么意思?备课时,我自己就有疑,思考无果,在一本教材解读的书中,我找到了答案,那是在说:草原虽辽阔,但草地上的牛、羊、马等都清晰可见。而不像烟雾笼罩下的大地,只能看到一个轮廓。由于这个句子是本段的中心句。突破一点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