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一宜静默,宜从容

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我是冯唐。

今天我们讲讲有时候不要太努力,才是更正确的态度。

各位可能会不理解,就像有的话说的:你不努力来人间干什么,做卧底吗?其实下边这一课的核心,并不是劝大家彻底不努力,而是说在有些时候,你过分努力,得到的结果恰恰是相反的。跟大家讲三点,说明为什么有些时候不要太努力才是更正确的态度。

战略“认命”

第一,是战略方面,战略方面一个重要的点就是要“认命”。

成功是一种偶然,天命的成分占大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不是做大事的时候,努力做大事容易受伤。我也非常清楚,习惯逐鹿中原的英雄,忍一口气,再忍一口气,有些仗不去打,有多难。我在生活中、在工作中见过,让他们再辛苦,再努力,再去劳累,他们不会觉得太苦;你让他把手脚缚住,不去打仗,看他们难受的样子,有时候自己都会眼泪在眼眶里转。

有时候不做是更对的选择。就那首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听上去是一个很努力、很刻苦的过程。但其实更苦的,是你十年磨了一剑,你也尝过了打仗的快乐,尝过了打仗的辛苦,忽然跟你说没仗打了,你不能打了。那个时候其实比能够磨剑、能够努力、能够去打仗更难受。

曾国藩有一句话,他说:“事功之成否”,就是事情能不能成,“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能控制的,最多也就三成,七成是什么?七成是天命,天命如果展开说其实也相对复杂,有各种各样的因素,天时、地利、人和、大势、其他人怎么配合、竞争情况,等等等等。

我小时候,有一首励志歌曲叫《爱拼才会赢》,“爱拼才会赢”之类的。歌里边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说得让你热血沸腾,觉得自己应该多努力,但是战略上,这种七分靠打拼,三分天注定,是不对的。

曾国藩实话实说,他说,三分靠打拼,七分天注定,七分在天,三分在人。他这么实话实说一点儿也不励志。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认清现实的残酷,的确不容易开心,但是也不容易幻灭,认清现实的残酷,总比犯傻强。

“认命”战术

我们为什么有时候需要不那么太努力?

第二,其实是从战术的角度考虑,就是战术上,有时候需要你收敛。

《圣经》上说,“阳光之下,力战者未必能胜,快跑者未必能先达”,问自己一个问题,为什么《圣经》会这么说?不提成功之类的战略结果,其实即使在战术上,也要审时度势。

涉及自身努力的,你可以在很多时候都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甚至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只要你——这块儿要小心——不要伤身体。比如说,长跑、断食,要小心身体是不是能承受得住。即使你有足够的毅力,有足够的纪律性,可以驱动自己的身体,但你要小心身体,有可能会惩罚你。所以说,如果这个努力只涉及你自己,在小心身体的情况下,你可以尽百分之百,甚至百分之一百二十的努力。

但是问题来了,你的努力如果涉及别人,个别时候,尽百分之一百,甚至一百二的努力,OK ,但多数的情况,你的努力如果涉及別人,百分之八十到百分之九十的努力就可以了。

为什么?

第一,如果你有太强的目的性,很有可能遭到别人的反感。

举个我身上的例子。有人特别想要签名,说,冯老师,送我一本签名书吧。我当时心里话是,为什么一个作家就一定要带着自己的书?这得有多自恋,还天天带个签字笔,随时等别人索要签名书?如果要签名,你就不能自己买本书来让我签吗?

当然我慢慢变得越来越红了。这个签字,哪怕是别人给我书,我签起来也挺痛苦的。看上去都是一件一件的小事,别人说,你就签本书,我闪送给你,然后你再闪送回来给我。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每天都做这种小事,我一天“唰”就过去了,就什么也做不了。

所以很多人不理解,我拒绝说,哎呀,有微店你可以去买个签名本,有缘相见,咱们随手就签了,都没问题。但是有些人就会一直说,我要签名本,我要签名本,我要签名本,您在什么地方,我把这个给您寄过去,等等。其实,说了一次,说了两次,说了三次,再说,实际上我心里就很不舒服了。往往遇上这样的人,我会在他的微信昵称后边划个斜杠,写一个“2”,以后带斜杠后边加个“2”的,他一提什么,我基本上就不会搭理了。

第二点,除了太努力会招人反感之外,你有可能因为跑得太快,遭到别人的妒忌。

我举我自己的例子,我当时在美国上Summer Intern,做暑期工。那是在1999年,是在一个美国的大医疗器械厂,美国百分之八十的针头注射器市场份额,都是这家公司占的。他们日子过得很舒服,我早上去干两个小时,然后一天就已经没有任何事情可做了。

有一天,组长,当时的组长,其实现在想起来人家官也挺大的,全球市场营销的这个副总,就过来跟我说:小张啊,工作慢一点,不要那么着急。周围都是比你大二十岁、二十五岁以上的老大姐、小大姐、小姐姐,你太快了,别人就会跟不上。你是需要其他人的配合,才可以整体呈现团队成果,光你一个人跑,光你一个人努力是没有用的。

我听了,OK,我明白了,就是人家说了两点:一,我一个人努力,跑到最前头,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呈现,而最后的结果才是最后的成事;第二,我跑得太快了,我自己敲着二郎腿,在这看着新浪——当时还没有微博——看着新浪,看着BBS然后,别人看我也会生气,这样也不是团队精神,也不是team spirit。

这就是第二点,容易遭到别人妒忌。

第三点,你过分努力做一件事的时候,有可能一次可以成,但是长期你会遭到非常严重的抵抗。

举个例,在麦肯锡的时候,discussion,就是大家分析问题、讨论问题,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工作方式。有时候会有heated discussion,就是大家拍桌子瞪眼,非常激动的声音变高,这么来说一些问题,每个人都在讲自己的观点,讨论说,什么是最正确的方案,以及为什么这是最正确的方案。

往往有时候,你会发现常赢的人,大家会觉得不舒服。以及,如果说你总是赢得一个一个的战术上的小胜利,你会发现之后的三天,四天,之后的三个礼拜,甚至四个礼拜,你会收到一些你不想得到的不好的待遇。

后来,我就跟大家讨论说,咱们定一个规则,这种heated discussion,这种不是特别和谐的这种热烈的讨论,一到晚上十二点,午夜时分,必须停。每个人把自己的话咽到肚子里去,各自回家,各找各妈,洗个热水澡,睡觉,第二天咱们再讨论。并不是说我们不讨论了,这不是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我们第二天再讨论。

非常神奇的是,刚才这个原则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之后,你会发现百分之八十的问题在洗热水澡、睡觉、吃早饭的过程中就消失了。大家就相当于把两个要打起来的人硬分开,让他们再想想,他们为什么要打,应该不应该打。你会发现好多人已经打不起来了,只要大家都cool down,都冷静一下就好了。

这是说的第三点,就是你如果经常想赢得每一场战斗,你会发现你这个努力,最后会适得其反。

另外关于这一点的例子,我还可以再举一个。比如说,应收和应付,“应收”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应该收别人的钱,“应付”是你应该付给别人的钱。那好了,应收,当然你希望收得越快越好,应付,你希望付得越慢越好,这是商业的常识。可是这里边也有一个度,如果说你一笔应收,你往死了追,有可能你现在缺钱,你追得很凶,别人三天就给你付钱了。但是市场的常规是,一个月或三个月才付钱,你每回都三天就追回来了,时间长了,你想对方还会跟你做生意吗?如果有选择的话,他会再找一个其他的能够应收不催得这么紧的来合作。这样,实际上你赢得了战斗,失去了整个儿战争。

不着急,缓称王

认命是一种战略,收敛是战术的一种风格,第三点,为什么不要太努力?

在很多事儿上,不着急,缓称王,是一种正确的态度。

看看曾国藩对这点是怎么说的,曾国藩说:“不慌不忙,盈科后进,向后必有一番回甘滋味出来”,就是说,别着急,别慌张,不要忙,你把小河填满,小河满了,自然就会慢慢汇成大河,然后大家奔向大海。这点,实际上说的就是一个人生态度,也是工作的态度。不要着急,不要那么着急立山头,不要那么着急称王称霸。

但现在实际上大家往往听说的,就是“成名要趁早”,这有可能是张爱玲最开始强调的,后来被无数人重复说,成名要趁早,牛逼要趁早。而且现在是个透支时代,每个人身上应该都有三张以上的信用卡,不仅出名要趁早,买房更要趁早,透支钱包,透支身体,透支情感,透支智商。如果在这么一种状态下,跟大家说“不慌不忙,盈科后进”,是很难的,但是这个“盈科后进,不慌不忙”,绝对是对的。反时代潮流而行之,从容些,专注些,慢些,不着急,不害怕,不要脸,向死而生,其实才是真正的对自己好。

成名不要趁早,特别是不要成无准备之名,是什么意思?你如果没有准备好,就立旗,立山头,最后累的一定是你。因为你没有足够的基础,小河里还没满,水还不够大,庄子说过,“水之积也不厚,负大舟也无力。”因为你积累没有到,无法承担、无法承托你的名声。

我有些朋友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你立山头,立旗,你就会容易端着,容易说假话,容易造成一个最招祸的东西,就是德不配位。你立在山头了,看似立起来了,但是因为下盘不稳,非常容易被时代、被其他人灭掉,非常容易成为一个笑话。但是如果你准备好了,你就可以从胜利走向胜利。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说医疗,我至少学过八年;我做医疗投资,也从2011 年一直到现在,也接近了十年;你说文学,不管怎么样,我读过一百本原文小说,我自己撅着屁股,这么多年也出了小二十本书,等等,其实不是一天做成的。多数人,很难靠第一个一千字就能被发现,名满天下,千万双手在我面前挥舞,不要这么想。太早立名,太早出名,实际上对你长远的发展,不是一件好事。

综合刚才说的三点:认命,有可能是不得已的好战略;收敛,很多时候是一种好战术;缓称王,在多数时候是一种好态度。

那你可能会问,这样做我还用努力吗?

当然,你可以不屠龙,不去杀龙,但是你不能不磨剑,你要时刻准备着时机到来,就是你的时机。所以从这点上,你可以把努力集中到去磨剑、长本事这个方面。

第二点,你说,收敛是战术,那我怎么努力?

能打仗的时候,能力战的时候,能快跑的时候,请力战,请快跑,请成事。你要具备能够力战的能力,以及力战的精力,你说这种仗我打过,这种跑我跑过,我有这种能力。这是你可以努力的地方。

第三点,你说“缓称王”,那我的努力点在哪儿?

获得某个细分领域最多的知识和最高的智慧,单项或者综合。也就是说,在你称王称霸之前,在你竖旗之前,在你立山头之前,你在这个细分领域,多积累,多获得智慧。不要太早说,哎,我已经具有了。你自己扪心自问,你在自己试图称王的这个领域,你有多少知识,你有多少智慧,够不够?

练就一身本事,能做成大事时成大事,不能成大事时继续躲在某处练成事的本事。得志行天下,不得志独善其身,淡定、淡定、淡定,从容、从容、从容。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我聊聊你的思考。也特别欢迎大家点击音频页面的分享按钮,把这一期分享给你的亲人、爱人或者朋友,甚至你的敌人。我们下期见。

管理是一生的日常,成事是一生的修行,我是冯唐。

你可能感兴趣的:(知己一宜静默,宜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