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懂得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2018年11月21日       周二      杭州       小雨

随着年龄增长,再加上各种公众号、自媒体鸡汤的补充,好像懂得道理越来越多。面对长辈的交代和苦口婆心,会不耐烦的回应一句:别跟我说这些,我都懂!可是,为什么你什么道理都懂,却依然吊儿郎当、一无所有呢?

“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呢?就是你每天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最后依然做了不该做的,就这样日复一日清醒的看着自己走向深渊。

作为一个94年的空巢老人晚上睡觉前的脑活动是这样的:告诉自己明天要早起,去跑步、自己做早餐,把工作有条理有质量的完成,下班后看看书,写点东西。

实际情况是这样的:闹钟响了,再睡5分钟吧,今天早晨不跑步了;闹钟又响了,再睡10分钟吧,今天不做早餐了;闹钟又响了,5点半的闹钟响到了7点半,才不甘心的起来揉揉朦胧的双眼。上班后,想着要做一个精致的美男子,可是这个图片有个水印要处理太麻烦了,这个文件如果把这段改了,是需要全文重新调整的啊。哎,算了算了,应付过去好了,反正按时发工资。回到出租房,沙发上真舒服,刷会抖音准备看书,不对还要看看微博热搜,不然明天上班跟同事聊什么啊?然后朋友圈、、知乎刷一遍,该看书、写字了,看看时间,已经10点半,该洗洗睡了。洗完澡,上床,又想到今天关注的几个学习类公众号还没看,躺在床上点开订阅号,却被无数的娱乐新闻和标题党吸引了眼球,不知不觉过了凌晨。直到不睡不行的时候才告诉自己:睡吧,明天早起、认真工作、跑步、看书。

然后明日复明日,一天天的长大,一天比一天焦虑。

为什么会这样?用已懂的道理回答就是:知易行难。认知升级不难,难的是行动升级,缺少一个可执行性强的方法监督机制

可执行强的方法,就是定的目标要具体、可行,把明天跑步改为,明天6点起床跑步5公里,把写作改为到上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日记,把读书改为读完《人类简史》的第四章和第五章,目标一定要清晰具体,别含糊。今天是我执行的第一天,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反正我是不想做那个“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人了,清醒的走向堕落,这种行为对自己太残忍。

但是:我定了明天早晨6点跑步5公里的可执行性强的目标,却依然可以用各种借口推脱。这时候就需要有监督机制了,我计划每个月跑步100公里,可是每个月都是只跑了60左右,知道有一次,跑步软件出了一个跑步训练营,有接近1万的跑友报名了,每天完成任务后,在训练营打卡,其他一群做着同一件事的人跟你加油,这个月,当月的跑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00KM,这是自己一个人跑步时候不敢想象的数字。每天早起大脑拒绝跑步的时候,想一下,跑还是不跑?1万多人看着呢。就不自觉的穿上跑步装备,奔跑起来。

训练营、早起打卡群、写作群,这些目前火热的东西,利用的全部是这个监督机制。确实,自律太难了,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他律。

其他的他律,比如朋友圈打卡,先立一个flag,比如这个月我要跑150公里,每天跑完后,截个图发朋友圈,月底完成了,朋友会认为你是个自律且值得信任的人,完不成,你在朋友圈可能会留下执行力差的印象,你当然不想让朋友们这么认为,所以大几率,你会完成本月的目标。

你懂的道理大多会告诉你:你混的不好,只是还不够努力;只要自律和坚持就能成功;确实,那些道理都有道理,但是,你需要的是深入的思考,如何将纸面的道理转化为行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懂得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