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下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沉沦》是中国现代新文学最早一部小说集当中的一篇重要的作品,也是叫《沉沦》。《沉沦》是五四浪漫派小说的一个典范,它是浪漫的沉沦以及沉沦的浪漫。一个基本的特征,它是一种浪漫主义的风格的集中体现,但是浪漫当中他同时也表达了郁达夫终其一生所坚持的一种爱国主义的感情以及立场。
《沉沦》小说故事情节很简单,其实浪漫派小说的成就不表现在它故事的复杂这个方面,而是着重表现他的情感的真诚或者说内心矛盾的一种尖锐。《沉论》写的作品当中的“我”正当人生的青春时期,跟着大哥一起到日本考察的时候,就在日本留学。但是他在日本留学当中遭受了日本人的歧视,这反映了当时中国跟日本关系的一个重要的特点,日本人普遍歧视中国中国人。
郭沫若曾经讲过,一个年轻人听到日本女孩口里说出“支那人”这几个字的时候,那种受侮辱的感觉非亲临其境者无法体会。所以他讲只有到国外以后才明白爱国主义是一种什么样的意义。《沉沦》里面作品当中的“我”经受了日本人的民族歧视,他的心情发生了某种变化,更要命的是他的一种心境的变化,也无法得到他的同胞同学的理解,跟同学的关系逐渐的疏远,在疏远当中他心理趋向于变态。
作品着重写了几个我们今天都觉得好像有点惊讶的细节,一次就是他偷看房东女儿洗澡,他趴在窗户上大气不敢出非常紧张,但是弄出响声以后,洗澡的女孩讲,谁啊?把他吓了一大跳,落荒而逃。从此以后他感觉到自己道德的破产,自己怀疑自己这种见不得人的举动,已经被人发现了。看见熟人同学朋友,都从他们眼神当中感觉到自己一种道德的破产,因此它更趋向于古怪,甚至每天清晨在自己被窝里面来进行犯罪的一种行为,心情越来越古怪。
作者后来就写到,他为了让自己心境宁静下来,离开同学到一个比较宁静的角落去修养,好不容易经历了十几天,心情复归于平静。可是哪里想到,他又碰上了一对男女在那个偏僻的地方偷情,窸窸窣窣的那种声音使他难以忍住自己一种情感的起伏,但是又忍不住想去偷听人家这一种“交易”,那种病态使他自己都难以控制。
作品当中的“我”最后,夜晚来到了一个酒家,跟妓女一起喝酒。在喝到酩酊大醉的时候,听到隔壁的房间又发出这种污秽的声音,他就无法控制自己,来到海边,遥望着西边的祖国,喊出了祖国啊,你快快强大起来吧,你的儿女在这受苦,扑通就跳海自杀了。
自杀表明在郁达夫当时的想象当中,这个年轻人的苦闷非走上自杀道路不足以表现内心的那种痛苦。但是在自杀之前他还喊祖国啊,你快快强大起来吧,也的确是代表了郁达夫以及郁达夫当时一批留学日本的青年共同的心声。也就是说作为弱国子民在日本受到歧视,希望祖国赶快强大起来,使得他们有一种得到尊重的机会,这很明显包含了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怀。但是我们要说清楚,这种爱国主义的情怀跟共产党人的战士式的对祖国的爱,跟鲁迅式的对祖国的爱是有所不同的。他是从自己非常难以承受的可怜的处境当中,意识到祖国强大对弱国子民的重要性,跟鲁迅式的通过个人反抗来探索一种救国救民道路之间还是有差异的,但尽管有差异,我们还得承认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
我所要强调的是在这篇小说当中,郁达夫表现出了浪漫主义风格的一种典型的特征,这个典型特征就是自我表现。郁达夫小说当中甚至到后来不管它里面人物的姓名是什么?其实都是他自我形象的一种艺术的表达,他把自我的心境情绪。通过作品当中人物传达出来,是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一种创作的方式,所以我们看郁达夫小说无论他写什么,其实都是随着他自己的个人的生活经历,到日本写日本,回中国就写他在中国所遭遇的种种不幸,他就是要表现一种“多余人”的情怀,这个“多余人”被甩出了生活的常规,找不到自己应有的地位,遭受了众人的欺凌,经历了人生他觉得难以想象的一种痛苦,他要把这种痛苦通过艺术的方式宣泄出来 。
所以郁达夫早期的小说作品里面的主人公大多数到最后都是以死作为结局。前面讲了这个“死”并不是郁达夫自我表现的他自己自杀,他自己还活得好好的,仅仅是表明一种情感态度,这样痛苦的一个青年,没有任何的活路非死不可,就表明这一种青年人的一种痛苦。
我所要讲的第二个方面,浪漫派的典型特征就是自我暴露,前面介绍当中大家已经可以听得出来,郁达夫的大胆,即使在五四时期都是无人可比的,他把一般人难以出口的内心情理的冲突,那些最卑微的欲望和盘托出,甚至添油加醋,加以大肆的渲染以及发挥。这种“自我暴露”的写法,在当时产生了震撼人心的力量,但是也引起了一些非议。像他的同学徐志摩都觉得郁达夫这样的写法,就好像一个乞丐在自己身体上,一定要弄出一个浓疮烂疤来引得路人的同情。
徐志摩“诗哲”们便开始痛骂了。他说:创造社的人就和街头的乞丐一样,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人的同情。这主要就是在攻击达夫。一《论郁达夫》
这就反映出绅士徐志摩式的绅士跟郁达夫的那种浪漫派之间的差异。这个差异的背后有家境的原因,但是也有一种阶级属性的这个区别,我们不去说它。总而言之,这种风格让人震惊,但同时也引起一些非议。我们要思考的是郁达夫为什么敢于这么大胆的表现自己内心的情理冲突?那种欲望的宣泄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有一种人文主义的价值信仰,他对人性的理解是采用了自然人性的这种标准。就是说人总是有缺陷的,人有痛苦,有内心的欲望,那是很正常的,我把它如实的写出来又有什么过错呢?他追求的并不是合乎社会的规范,而是要强调这种书写必须真诚而不要虚假。
这里面我们看得出来西方启蒙主义思想家,也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的源头卢梭对郁大夫的影响。卢梭有一部代表作叫《忏悔录》,他之所以不朽是因为在这部自传体的小说当中,卢梭坦承了自己成长过程中所干的种种坏事。比如偷窃、说假话、甚至吃软饭,利用女人,但是又把女人一脚蹬了。
我现在要做一项既无先例,将来也不会有人效仿的艰巨工作。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
一一卢梭《忏悔录》
有私生子,他自己不承担抚养的责任,推给社会。而他的理由是我自己都养不活,我还能养他们吗?他的这种所谓的“无耻”其实有一种人本主义,自然人性的价值观念。既然人是如此,那就真诚,而不要虚假,如实的表达出来,反而是一种道德的表现。可以想象这种道德观念,价值理念跟传统的有一个巨大的不同。因此卢梭也曾经成为一个争议的焦点,到今天为止对他的评价还是有分歧。
但是《忏悔录》恰恰是因为这一种真诚,成为一部不朽的名著,而且卢梭在他的题记当中也明确的表现我这样子一种态度,我就自信比你们高尚。
当末日审判的号角吹响,你捧着你那跳动的心,走到上帝跟前,翘首一声喊:“谁敢说,我比这个人更好?”
在上帝的末日审判当中,我敢于自信的讲,我比你们世人都高尚。说明他有自己的一种价值的信仰。很明显郁达夫是受到了这种影响的。他也建立一种新的道德观念,以对抗社会的一种习俗与偏见,因此他才显得这么自信。
当然我们也实事求是的讲,这样的一种描写,有今天人类存在的所谓少儿不宜这么一种缺陷,这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但是怎么样理解这一种色情颓废这么一种描述?周作人曾经讲过一句很好的话,他在评论《沉沦》的一篇文章当中讲,《沉沦》不是色情文学,他最多是不端方的文学。
《沉沦》刚发表时,很多人谴责此文是不道德的文学。因此周作人在评论《沉沦》的文章中将“不道德的文学”分为三种:
⊙反旧思想的文学,提倡新道德的文学,因离经叛道故加上了一个不道德的名称。
⊙不端方的文学:自然率真放任的,反动禁欲主义或伪善的清静思想的文学,非意识的,出于人性本然的,如:“自然派小说”。
⊙真正不道德的文字。隐善扬恶,非人道的文学。
要欣赏这种不端方的文学,读者首先必须是受戒者。也就是说你自己有一种比较高的道德修养。你从作品主人公的情感痛苦当中,发现的其实并不是他的偷窥,而是他作为时代青年在那个处境当中感受到的一种内心的痛苦以及对这个痛苦的反抗。
你首先自己是一个受戒者,才能理解这个作品的社会意义,否则就想到邪路上去。这就好像鲁迅也曾经讲过,《红楼梦》有不同的读法,才子看着佳人,革命家看见排满等等。你自己格调不高,那就看到了污垢的方面去了,那是你自己的责任。
对于怎么样理解郁达夫《沉沦》当中的这种颓废描写?郭沫若曾经讲过一句也相当精彩的话。
他那大胆的自我暴露,对于深藏在千百万年的背甲里的士大夫的虚伪,完全是一种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一些假道学、假才子们震惊甚至于狂怒了。为什么?就因为这样露骨的直率,使他们感受着作假的困难。”一《论郁达夫》
他讲郁达夫的大胆使得几千年来的士大夫因此感受到了做假的困难,他好像是一阵暴风雨的闪击使他们从此感觉到了作假的困难。这也就是说肯定《沉沦》批判封建士大夫的伪善的那种反封建的意义。在这个意义上,《沉沦》加上它里面的爱国主义的情怀,小说整个价值应该得到肯定。事实上郁达夫作为一个爱国主义者,最后他死在日本人的谋杀当中。他的确像《沉沦》所表现的那样,实践了他爱国主义的一种信仰。
从上面我们的欣赏以及分析当中,可以发现郁达夫他是另外一种类型的人格,在他的内心世界当中,所表现出来的关于人生理想的思考,所经历的一种情感的痛苦,跟鲁迅与周作人有很大的不同。我们读他的作品,也就认识了一种特定类型的人,也就拓展了我们对人生的一种理解,明白人与人之间是很不相同的。郁达夫他的这么一种风格。其实也是一种类型,它可以引起我们对人生应该怎么样的一种思考?
成均蟬则,千囀不成。
猿則百叫,無绝鳶飞。
戾天者望,風息心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