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拖拉一点也无妨》有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读《拖拉一点也无妨》有感


“拖拖拉拉不是罪。最重要的是,佩里希望拖延者们能够不再从心理上“对抗”拖延,而是学会“接受”自己的做事习惯,并聪明地利用它。毕竟,焦虑和罪恶感只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效率。”(摘自《拖拉一点也无妨》)

长久以来,拖延症困扰了很多人,也很难根治,但作者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荣誉客座教授、当代著名哲学家,约翰·佩里先生,在其著作《拖拉一点也无妨》一书中,提出了“结构性拖延”这一概念,他从不同视角解读,并极大降低了拖延症对我们的负面影响。

阅读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了解了几个战拖小技巧,并打算在工作和生活中积极应用,让拖延症为我所用。

1.“烂的开始是完成的一半。”

作者通过实例讲述了过分追求完美是怎样让人们陷入拖延的,并指出要敢于迈出第一步,哪怕是很“烂”的第一步。只要行动就会带来积极的意义。

2.为优先级最高的位置选对任务

建立“优先级清单”,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但也要有些其他值得一做的事位列其后。于是,完成后边这些任务,就变成避免去做清单最上方的任务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这种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拖延人士就变成了有用的人。

其中,最理想的备选任务有两个特点:第一,它看似有明确的截止期限(但实际上并没有);第二,它看这似重要得不得了(但实际上并不是)。幸运的是种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

3.做到“蛮好”就可以了

遇事先思考,分析一下“不那么完美”的代价有多大,好处又有多少。要允许自己把事情做得比“完美”差一点点,也不要坐等任务过期。

不妨现在就开始做,或者顶多拖到明天。

4.一只鸟接着一只鸟

无论面前的任务是大还是小,是罕见的难题还是日日重复的劳役,把它拆分成没那么困难的小块。一只鸟接着一只鸟,必要的话,就一个翅膀接着一个翅膀。这样一来,你的每日清单会变得相当详细。一旦完成清单开头的几项简单任务,你就会有一种流畅的成就感。

同时,这张清单里应该包括“要做”,也包括“不要做”。并在睡觉前列出明天的待办清单。这一点改变很重要。

5.唤醒与打断

通过闹钟、手机或在电脑上设置提醒,可以应对一些不良习惯。如长时间上网、久坐、少喝水等。

以上就是自己从《拖拉一点也无妨》一书中拆解出的5个可以应用的小技巧。自己已制定了技巧应用的目标和行动步骤,相信通过一个月的实践,会小有收获。

你可能感兴趣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拖拉一点也无妨》有感)